新股发行制度应弃伪市场化

2010-03-22 03:21曹中铭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5期
关键词:配售高价市盈率

曹中铭

1月29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在国内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制度历经八次改革之后,此次会议同样引起极大的关注。尽管参会各方均认为市场化发行的思路不容动摇,但也纷纷指出现行机制下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已经到了非根治不可的地步。

自去年6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之后,仅仅半年多一点的时间,监管层重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问题,显然不是没有原因的。《指导意见》以强化新股市场化发行为导向,淡化“窗口指导”的作用,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新股发行价格不是越来越低了,反而是越来越高;市盈率不是越来越合理了,反而是越来越畸形。并且,由于新股高价高市盈率发行,导致一级市场就充满了泡沫,挂牌上市之后又传导至二级市场上。从而放大了整个市场的风险。

高价高市盈率发行、超募现象严重,是现行新股发行制度所体现出的两大弊端。这些在“市场化发行”机制下所产生的“奇怪”现象,早已为市场所诟病。而且,由于新股高价高市盈率发行与超募现象普遍,导致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遭到扭曲,市场资源错配与浪费严重,新股破发大面积产生。

截止2月1日,自去年IPO重启以来,沪深市场已有12只新股破发。去年12月14日招商证券的破发,揭开了新股破发的序幕。其后,中国中冶、中国重工等纷纷加入新股“破发俱乐部”。进入2010年之后,新股破发如潮涌来。不仅发生于沪市主板,深市创业板与中小板新股也涉及其中。1月28日,两市竟然共有4只新股破发,创造了A股市场的一大“景观”,而中国西电更是在挂牌不到10分钟就破发了。

在成熟市场中,新股破发再平常不过,但在“新股不败”神话频频上演的A股市场中,破发却颇具“新闻”价值。话说回来,既然新股是以市场化模式发行的,其破发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在高价高市盈率发行的态势下,新股不破发并不正常,出现破发才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新股频频破发与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密切联系,其中又突出表现在新股询价机制上。在新股筹码分配作出新的制度安排后,机构投资者基本上被“赶”到网下,而为了获取配售新股的资格,询价时报高价是其唯一的选择,否则就会失去新股“红利”。正因为如此,沪深两市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才从去年6月的32.9倍一路上升到12月的65.45倍,而创业板公司更是从第一批的56.6倍飙升至第五批的88.62倍。

目前的新股发行虽有市场化之名,却无市场化之实;有市场化的形式,却无市场化的内涵。因此,市场化背景下的新股发行,才会有像金龙机电、世纪鼎利、新宙邦、合康变频等以超过百倍的发行市盈率面世。

因此,要想改变新股发行所产生的弊病,就要彻底摒弃目前的伪市场化。询价机构竞棺报高价、不负责任地报价,是目前新股询价机制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的败笔。另外,中介机构保荐人的吹捧、发行人的融资需求等,某种程度上也左右着新股定价。但最根本性的一点,新股发行价格还是由询价机构所决定的。那么,强化询价机构的责任,规范其报价行为,才是其中的突破口。

新股发行的市场化,重在对询价机构配售新股时实施市场化。将询价机构的利益与新股发行价格紧密挂钩,是避免询价机构乱报价的可行方法。笔者以为,要使新股发行价格更加合理与理性,询价机构配售时的“市场化”更显得重要。这也是笔者常常指出的,获得配售资格的询价对象,按其实际报价进行比例配售,报高价者高价配售,报低价者低价配售,而新股发行价格取其加权平均值。

猜你喜欢
配售高价市盈率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低风险套利 玩转沪市转债配售权
新三板企业市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低市盈率公司
买椟还珠
“偏心”打新
我国创业板市场价值高估问题研究
“高价”苹果让印度人“爱不起”
网下配售
上市公司市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