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2010-03-22 08:00瞿萍夏兰陈贵海
河北医药 2010年13期
关键词:脑血管颈动脉硬化

瞿萍 夏兰 陈贵海

脑血管疾病因其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疾病的 75%~85%[1]。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因颈动脉检查便捷且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因此一直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点。本文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6年 3月至 2009年 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 556例,其中男 359例,女 197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2]。入选病例均经CT或 MRI排除了出血性血管疾病,排除了肝肾功能明显损害者及有明确感染存在者。入院时测量血压,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1.2 超声检查 应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型号为Vivid7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颈动脉检查,探头频率 7~13 MHz。探查患者的颈总、颈内及两者分叉处的动脉壁,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IMT)作为检测及分级指标:IMT<0.9 mm为正常血管(正常组),0.9 mm≤IMT≤1.5 mm为硬化(硬化组),IMT>1.5 mm为斑块形成(斑块组),管腔狭窄≥30%为狭窄(狭窄组)。

1.3 血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检测白细胞(WBC)、血糖(FB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和纤维蛋白原(Fib)。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各危险因素对 CAS作用强度的比较采用多元逻辑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组与其他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年龄、WBC、Fib和 SB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DBP、FBs、TG、T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各危险因素对CAS的作用强度比较 Logistic回归分析:将在表 1中P<0.05的 4个因素选入多元逻辑回归方程,以正常组为参照组。总体而言,年龄、Fib、SBP及卒中史与 CAS的形成及发展均有联系,其中 SBP在 CAS早期并未显示出明显作用,而是在后期起了相对较弱的作用,而炎症标志物 Fib和WBC均对CAS发生发展有显著作用。见表 2。

表1 各相关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x±s

表 2 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逻辑回归分析

3 讨论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病理机制已被广泛研究。研究显示,炎症在 CAS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本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炎性标志物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的检测并与其他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作比较来探讨炎性反应在CAS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代谢性因素血糖、血脂等并未在 CAS中显示出其作用。年龄是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作用强度较低,相对于正常组,硬化组、斑块组和狭窄组的 OR值分别为 2.85、3.02和 2.92。收缩压在既往的研究中也显示其为 CAS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显示,收缩压对CAS的作用主要在后期,与早期CAS无关。炎性标志物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在 CAS的形成及发展中均有作用,相对于正常组,纤维蛋白原在硬化组、斑块组和狭窄组的 OR值分别为6.35、8.56和 8.23,白细胞的 OR值分别为 3.36、3.26和 3.24,高于年龄和收缩压,显示其对CAS的作用强度大于其它因素。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一种由肝细胞产生的糖基化蛋白,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fibrin,Fb)。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发现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在人和动物的粥样斑块中发现了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以及其降解产物的片段[4],临床研究显示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5]。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以及降解产物具有众多的能与内皮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相互作用的位点,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参与血栓形成以及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8]。

国内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结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一个较大的脂质核心和薄的纤维帽组成,纤维帽主要由Ⅰ型胶原组成,内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9]。纤维帽的形成可能与粘附分子表达增强有关,这些细胞释放促进平滑肌及纤维母细胞增生的因子,导致包括胶原蛋白、弹力纤维等在内的间质纤维基质沉积,形成覆盖于脂质坏死核心的纤维帽。

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炎症性指标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作用明显,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作用强度更大于其它传统危险因素。提示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中,要对炎症性疾病予以预防和治疗,可进一步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发生。

1 朱创英,李湘君,徐巧玉.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08,15:34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3 Ma YQ,Plow EF,Geng JG.P-selectin binding to 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 induces anintermediate state of alpha Mbeta 2 activation and acts Cooperatively with extracellular stimuli tosupport maximal adhesion of humanneutrophils.Blood,2004,104:2549-2556.

4 Naito M.Effects of fibrinogen,fibrin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on the behaviour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Nippon Ronen Igakkai Zasshi,2000,37:458-463.

5 崔玉红,周玲欢,郝赛,等.纤维蛋白原浓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河北医药,2009,31:1761-1763.

6 Guo YH,Hernandez I,Isermann B,et al.Caveolin-1-dependent apoptosis induced by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Blood,2009,113:4431-4439.

7 Yakovlev S,Zhang L,Ugarova T,et al.Interaction of fibrin(ogen)with leukocyte receptor alpha Mdomain beta 2(Mac-1):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cation of a novel binding region within the central domain of the fibrinogen gamma-module.Biochemistry,2005,44:617-626.

8 曹勇军,钱进军,刘春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其基序拮抗剂与动脉粥样硬化.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290-293.

9 Davies MJ,Richardson PO,Woof N,et al.Risk of thrombosis 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plaque:role of extracellular lipid,macrophage,and smooth muscle cell content.Br Heart J,1993,69:377-381.

猜你喜欢
脑血管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