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2010-03-22 15:10张英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

张 帅,张英花,康 宇

(1.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2.四川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3.唐山市中心血站,河北 唐山 063000)

回顾伦理学在中国所走的百年历程,人们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教化国民、开启民智、树立良风、铸就民魂等方面的价值,同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也在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行着理论的创新、实践的摸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实国情、世界的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氛围。在新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已成为该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欲此无它,唯有坚持用日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坚持不断地完善、丰富、创新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保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坚持不断地探求、改进新的科学研究方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有质的提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成为走在时代前列、日异而常新的一门真正的科学。

一、以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

(一)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伦理学基本问题的基调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吸收以往哲学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觉解和创新,概括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回答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于一体的新的爱智科学。伦理学自古就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哲学一而二、二而一。“哲学是一个大家庭,有很多子女,后来都长大了,……只剩老两口,一是宇宙论,一是人生论(包括道德论)。但不能再分,再分,便不能成家和独立生存。”[1]那么,既然哲学是对宇宙本体、世界本原等宇宙论的思考与觉解,伦理学则是对现实生活中道德现象的涵摄与感通。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定格于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以往的伦理学中脱胎换骨,成为具有辩证思维的科学的伦理学。

(二)历史唯物主义为伦理学觉解和研究道德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而且不断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运用到社会历史实践中,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原理,如社会存在原理、实践原理等,都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觉解和研究道德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道德必然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反映着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为伦理学研究道德现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或善或恶、或应当或不应当的道德现象的研究,不断地揭示着道德建设的科学规律,又为社会进步保驾护航。此外,道德还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解决着现实生活的道德问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2]在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应停留在“书斋”中,而应积极回应时代的挑战,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提升新的境界,实现自身的繁荣和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道德建设的国情相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继提出,成为新时代我国道德建设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涉及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念,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作为伦理学的忠实信徒和践行者更有责任和义务来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充实我国的道德建设、构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新的科学体系。唯有如此,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不断完善。

二、以科学原则和规范来保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

(一)以科学原则来保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

“道德作为调节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纵横交错地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准则所构成的完整体系。”[3]根据各种原则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把道德原则分为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基本的道德原则。道德是人的道德,调节的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以人为本的道德原则应成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当前,我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表明以人为本的道德原则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处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公正原则,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是集体主义原则,体现在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生态和谐原则。

公正原则。公正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是指在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时,没有私心,恰如其分地对待人和事。绝对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都是不公正的。公正原则强调真正地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马克思提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4]公正原则体现在事情上,要求同等的情况同等的对待;体现在利益分配上,“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分配公正;体现在和人交往上要平等待人;体现在个人品质和行为上,要求公道正派,既不阿谀奉承,也不恃强凌弱。

集体主义原则。在思想史上,集体主义的最早提出是启蒙时代的卢梭。他认为,个人只有服从团体的总意志,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存在和自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集体主义进行过论述,他们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5]。明确将集体主义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的伦理原则的是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多次谈及到集体主义的思想,要求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集体主义原则强调对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另一方面,为集体服务与奉献也是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在要求。集体主义原则的当前表现就是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提出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公民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此外,集体主义原则也是调节集体与集体关系的道德准则,为处理公共事务提供了指导,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总之,集体主义原则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和意义世界,是社会的和谐秩序和文明向标,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基座。

生态和谐原则。人是欲望和理性统一的个体,一旦欲望战胜理性,人类“杀戒大开,势必危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工业革命以来,用科技知识武装到牙齿的现代人,开展了史无前例的人天大战,‘以人灭天’、‘以故灭命’。时至今日,物种急剧减少,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大地母亲面目全非”[7]。生态伦理学作为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中应运而生。它要求把道德关怀扩大到所有生物和自然界,扩大“生命共同体”的范围,要求人们以整体的眼光来审视世界,按照生态整体的思维把人类活动限制在许可的范围内,不断提高生态系统保持生命、维持生命、促进生命的能力,达到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和合。也许,只有当人类真正地能“像一座山那样思考”,重新构建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信仰,去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人类才能走出人与自然的困境,走出生态危机和意义危机,达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总之,以人为本的道德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根本和核心,是社会伦理价值体系的最为关键的部分;公正原则是基础,是调节人与人关系的伦理基石;集体主义原则是灵魂,指引和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方向;生态和谐原则是关键,是使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和意义危机的出路。这些构成了伦理学的骨骼,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它们也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二)以科学规范来保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

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是每个社会成员经过不断努力、修养、锻炼应当并且能够逐步达到的道德水平。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公民社会和规范伦理角度对公民道德规范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它明确地指出:“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规范体系的基石。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伦理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规范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列宁说到,社会公德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一直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8]社会公德具有低层次性、全民性、强制性等特点,因此成为了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内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直接体现,它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秩序化,关系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科学化。婚姻家庭关系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道德强调爱情中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享受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互敬互爱、赡养老人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婚姻道德建设有利于个体的完善和人生的幸福,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良性运行。

生态道德。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以后,伴随着主客二分,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道德横空出世。面对着一幕幕惨剧,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不应该是人类的奴隶,而应该成为人类的朋友,成为生命共同体的一员。生态道德规范概括为一句话,即每件事情都要去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生态道德规范是人类道德规范的延伸和拓展,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题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构的新的方向。21世纪的底色是绿色,21世纪道德建设的主题是生态伦理的构建,生态伦理的体例和范式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紧跟时代的步伐,保障其永远立于科学的前沿。

可见,唯有不断创新伦理学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不断体贴社会实践,不断感通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流弊,不断使我国道德建设日益规范化、秩序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断与前沿事物过招,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之主体和基石的日异而常新,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科学化水平逐步地提高。

三、以科学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

对于一门科学来说,方法是多元的、多维的,但在多元和多维中总有一种最为核心的方法来统率、规范其他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它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最核心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最为完整、深刻的方法,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在不断地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矛盾、有冲突、有统一、有和合,万事万物就是在这涵摄、感通矛盾与统一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进化与发展,达到与人合、与天地合、与万物合的和合境界。这一过程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包含斗争与统一的创新,因此,唯物辩证法也在这一过程中日日常新。唯物辩证法运用到社会历史实践中,就是历史阶级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要把道德现象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研究、考量。改革开放30年来,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道德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关系、新要求、新规范等,因此,伦理学的研究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开拓新的视野,进入新的境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继提出即是佐证。这些基本方法的不断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常新的方法之基,是提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活水源头。除了基本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在此只提两种新的伦理学研究方法,即底线分析法和整体分析法。

底线分析法。道德与其他的规范相区别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德具有底线性。道德不是人生的全部,但人必须满足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后,才能称之为人,它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有学者提出“底线伦理”,就是从这个维度对伦理学的极好诠释。研究伦理学只有从底线入手才能打牢伦理学的基础,才能更好去分析道德理想、道德信仰等价值体系,才能去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去体贴生命的终极关怀。

整体分析法。整体分析法首先要分析伦理道德与社会整体的关系。道德是社会中的道德,它与社会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伦理价值体系只是社会总价值体系中的一环。不仅如此,地球上的所有也是一个整体,还要研究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整体原理认为,人类要敬畏生命,要把道德关怀扩展到所有生物和整体生态系统。人是地球共同体的一员,有责任维持整体的稳定、和谐与美丽。此外,伦理学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还包括中国伦理学、西方伦理学,伦理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唯有吸收伦理学整体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科学化水平才有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