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流散与回归历程*

2010-03-22 11:56周春玲张洪钢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0期
关键词:副本永乐图书馆

周春玲 张洪钢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34)

1 《永乐大典》的身世之迷

1.1 《永乐大典》的编纂经过

1403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夺取了政权,定年号“永乐”。为了炫耀文治,朱棣决定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查考。遂命翰林院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太子少保姚广孝为监修。解缙等奉谕组织了147人,汇集各种资料抄入书中,按照《洪武正韵》编目,第二年11月全书编纂完成,取名《文献大成》。朱棣翻看之后很不满意,于是再命重修。解缙领命重组2180人的编撰力量,分有正副总裁、纂修、编写、看样、誊写以及办事官吏等开馆重修。永乐五年(1407)全书大体定稿,编排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共收录从先秦到明初的各种重要典籍达8000余种,内容包罗万象。由姚广孝领衔进呈,朱棣阅后表示满意,亲自撰写了《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并聘请抄工誊抄全书。此书缮写工整,全部以毛笔楷书抄写,每半页8行,每行28个字;大字占一行,小字抄成双行;书中还绘制了许多形态逼真的白描插图。硬裱书面,由粗黄布包装,典雅庄重。至永乐六年(1408)全书抄写完成,收藏于南京宫中。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随迁至京城,深藏在宫城内的文楼。这是《永乐大典》的正本。

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中失火,火势危及文楼。灾后,嘉靖皇帝决定将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做备份保存,到隆庆元年(1567)重录副本方告完成,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完全一致。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永乐大典》副本。从此《永乐大典》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 两处。

1.2 《永乐大典》的特色与价值

《永乐大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其编排方式具有很多特色:①收书数量多。共收录古代重要典籍8000余种,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②收录内容全。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无所不包,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③照原书辑录。悉照原著整部、整篇分别编入,一字不易,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④检索方便。全书体例依据《洪武正韵》,“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方便检索。⑤装帧精良。硬裱书面,由粗黄布包装,典雅庄重。《永乐大典》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并且要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1.3 《永乐大典》正本不知踪迹

《永乐大典》有正、副两个版本。目前全世界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的每本书后,都注明了明朝嘉靖皇帝时期重录官员的名字,据此断定,在全世界所能见到的版本都是明嘉靖副本。几百年来,学者动用了不少人力财力寻找这部珍籍,然而仍音信皆无。《永乐大典》正本去向在明末清初之前就一直未见准确的记载,11095册正本(约有40多立方米的一大堆书)至今一卷也没有发现。即使翻透《明实录》中记载《永乐大典》的部分,也没有发现提及《永乐大典》正副本去处的信息资料。于是,后人的有关记载就众说纷纭,甚至越传越讹,至今未有定论。一般有“毁于清朝乾清宫大火说”、“毁于明亡之际说”和“随葬说”,一般倾向毁于明清之际战火说居多,也有人提出可能作为嘉靖皇帝殉葬品埋入永陵。各说均因没有可靠证据而不能定论,因此成了中国文化史中一件重大的未解谜案。

2 《永乐大典》副本屡遭厄运

2.1 《永乐大典》被“家贼”盗窃

1567年《永乐大典》副本完成后,最初存放在故宫东南的皇家档案库皇史 ,到清朝雍正年间,又移贮到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敬一亭。因为无人重视而疏于管理,这些书屡次被朝廷内官吏窃取,日久天长散佚甚多。到了康熙年间,嘉靖副本在皇史 被发现并得到重视,但已丢失许多。乾隆三十七年(1772)修篡《四库全书》时,清查嘉靖副本发现已缺失2422卷、1000余册。嘉庆、道光年间修《全唐文》和《大清一统志》时,被翰林院官员又偷盗出100余册。《永乐大典》副本从完成至宣统元年(1908)筹建京师图书馆时,经历了340余年,其间因朝代更迭、国运多舛而导致皇家圣物落魄民间、飘零海外,被偷盗、陪葬、虫蛀、火烧,被撕来剪去。其离奇身世与悲惨命运是中国文化史的悲哀。

2.2 《永乐大典》遭“外寇”掠夺

《永乐大典》副本不仅遭到落魄民间的处境,也随着国家的命运饱受战争之苦,残存部分又屡次遭到战争的破坏。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到破坏和抢劫,丢失《永乐大典》不计其数。尤以英军抢掠最多,作为战利品运回本国。那些偷盗《永乐大典》得手的官吏,因利欲熏心而不顾耻辱,“密迩各使馆”,以10两银子1册售与洋人。光绪元年(1875)清理《永乐大典》时还存在5000余册。又经过20年到1894年时,仅剩下800余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6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东交民巷成为战场,藏书四散。侵略者把《永乐大典》当作砖块,你抢我夺,用来构筑战壕,《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踩踏和焚毁,幸存的有的被侵略者作为战利品劫掠而走,有的被识货百姓翻检拾走。《永乐大典》在战争中损失殆尽。

2.3 《永乐大典》在世界的分布

至今残存的《永乐大典》副本星散于世界各地公私藏家手中,由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仍被学术界视为珍宝。据统计,现在《永乐大典》副本还有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包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0册)。流散日本东洋文库34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嘉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等都有1、2册收藏;流散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英国马登等共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共5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41册,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康奈大学、美国波士顿图书馆、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等有少量收藏。在共8个国家的30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大约有400册800余卷,总共不到原书的4%。

3 部分《永乐大典》重现于世

3.1 《永乐大典》的原本回归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永乐大典》的收集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图书馆对《永乐大典》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搜寻。在周总理的外交政策下,国际社会给予我国《永乐大典》收集工作很大的支持。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研究所归还11册,苏联先后3次归还《永乐大典》共64册。1955年,德国把原收藏在莱比锡的3册《永乐大典》送还中国。国家在境外也买到一些。国内,在张元济先生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书库涵芬楼藏的21册全部捐献给国家。1960年,在我国经济十分苦难时期,周恩来总理特批专款从香港陈清华手中购回了一批珍贵古籍,其中有4册《永乐大典》。北京大学也将4册《永乐大典》移送北图。广东文管会移送3册。赵元方、徐伯郊等著名收藏家也把自己藏的《永乐大典》拿了出来。近年,山东、上海的民间群众又捐赠了两册。时至今日,国家收藏的《永乐大典》增加到了223册。

3.2 《永乐大典》的仿真再造

《永乐大典》是极具文献资料价值的大型百科全书,在人们还没有机会研究的时候,而绝无仅有的一套又所剩不多。为此,抢救印刷已刻不容缓。这项工作,自民国时期傅增湘开始,就陆续有机构和私人在不断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取得很大的进展,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一套为730卷,后来补充搜集一些,中华书局再次影印出版,先后共影印797卷。不过,受当时技术和藏本数量的限制,中华书局影印本由于一部分是利用国外藏本的缩微胶卷制成,因此存在字体小、字迹模糊等缺憾。此后,台湾世界书局出版社也出版过《永乐大典》的缩印影印本。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永乐大典》学术文献研究,有必要重新影印出版。在任继愈馆长的呼吁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自2001年就开始做这一工作。这次是严格按照原书的版式规格(长51厘米、宽30厘米),选用中国最好的安徽泾县宣纸套色印刷,模仿原籍的黄色丝绸装潢,绝对保存《永乐大典》的全部信息,真实再现了这部伟大著作的原貌。出版社用1年半时间先印制现存中国大陆的163册,然后再出版现藏于海外的200余册。目前已经印制的40册共100套,每套售价25万元人民币,主要面向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原样仿真不仅可以使影印本具备文物价值,而且还会让更多人更直观地了解到中国的传统典籍和文化,尤其是古籍的装帧形式。

3.3 《永乐大典》数字化现状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数字图书馆成为趋势,古籍走上网络自然也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日本凯希株式会社已经出品《永乐大典》电子版,由北京创新力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大陆总代理。电子版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在计算机上能进行全文检索,方便文史工作者的阅读和研究。此外,北美已有一个国际联网的《永乐大典》善本编目。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有限公司正在开发《永乐大典》全文检索,不久即可见成果。国家图书馆也对《永乐大典》进行数字化管理与保护。图书馆将利用信息科技建立《永乐大典》的影像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书目数据库。这部百科全书被扫描录入光盘后,将分期放上网络,并配有古籍标引、检索及查阅等功能。如果方案通过实施,预计这项工程一年到两年就可完成。《永乐大典》分藏海内外,中国国家图书馆已经呼吁邀集全球存本的典藏单位,共同完成其数字化工作。美国国会图书馆曾与国图达成协议:将美所藏之《永乐大典》数字化后提供给中国。目前英国也与我国达成合作协议,与其他6个国家的合作正在接洽之中。这样,散落在各国的《永乐大典》副本零册,将以数字化形式回归祖国,这是在出版仿真影印本之后对这一中华文化宝库的又一保护和保存形式。

建立《永乐大典》数据库,能提升世界范围图书信息的交流及技术的互通,实现珍贵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永乐大典》内容浩繁,书写、绘图都非常精美,将数字化的存本及相关研究成果在网络上表达出来,不但有助于传统古籍文献与现代信息科技的整合,还能将民族文化遗产传递到世界各地。

[1] 百度百科.永乐大典[DB/OL].[2010-01-15].http://baike.baidu.com/view/252266.htm.

[2]史广超《.永乐大典目录》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3):86-88.

[3]刘春英《.永乐大典》散亡考[J].枣庄师专学报,2001(4):109-110.

[4]《永乐大典》编纂60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仿真影印出版首发式举行[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51.

[5] 刘冰.台湾版《永乐大典》追忆[J].出版史料,2004(2):24-27.

[6]范开宏《.永乐大典》散聚述略[J].图书馆杂志,2000(7):61-62.

[7] 《永乐大典》仿真本出版[N].江南都市报,2003-09-23(1).

猜你喜欢
副本永乐图书馆
彩色笔动起来
使用卷影副本保护数据
面向流媒体基于蚁群的副本选择算法①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图书馆
分布式系统数据复制的研究
去图书馆
关于嘉业堂收藏的两册《永乐大典》
永乐时期明朝与女真的关系
《口袋西游—蓝龙》新副本“幽冥界”五大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