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华(湖南科技大学 图书馆,湖南 湘潭 41120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和智力成果等无形资产在经济资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无形资产面临着如何合理和依法使用、如何避免流失、如何加强评估和管理等重要问题。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工作是无形资产核算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在全面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维护图书馆合法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评估理论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图书馆无形资产作为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特殊资本,是不以实物形态而是以智力形态存在的重要生产要素,它可以为所有者、占有者、使用者、经营者提供某种特权或优势并为其创造社会效益,因其隐含高密集度的科技知识而具有特殊功能。[1]图书馆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图书馆特许经营权、网络使用权、知识产权、馆誉、高素质人才、数据库建设能力、软件开发水平、共建共享网络资源等。
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是评估机构和人员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目标性、系统性、合法性、效果性等进行的确认、监督和咨询活动。无形资产评估不是凭评估人员的主观想象随意作价,而必须依照规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以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应站在客观独立的立场,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运营活动进行监督,对无形资产活动提供咨询服务。
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能够为各项无形资产业务提供公正的价格尺度,促使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效避免图书馆无形资产的隐性流失;评估人员有步骤地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能揭示图书馆管理中的弊端,挖掘潜力、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以便提高决策质量,明确界定无形资产产权,确保无形资产安全运作和保值增值;[2]依靠科学、合理的评估,还可以量化无形资产的费用与效益,为图书馆投资决策、资产经营提供依据。
随着无形资产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科技成果被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往往由于对无形资产的价值缺乏明确的判断而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屡禁不绝。无形资产评估为知识产权案件的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能使侵权者得到应有的惩罚,被侵权者获得应有的赔偿,为保护图书馆无形资产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其开发的“共享工程结算系统”,有效地实现了著者的版权保护、著者与图书馆及用户利益的合理分割;我国图书馆界还积极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为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3]
长期以来,图书馆经费短缺的原因关键是在监督管理中存在弊端,图书馆经费现状与图书馆缺乏科学、民主、合理的经费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管体系和监督机制有很大的关联。图书馆经费的监督检查仅仅局限于财务制度的狭小范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堵截了贪污现象,但无效使用却不受任何行政上的处分,更谈不上法律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业、传播界等逐渐市场化,如果不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不注重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势必造成经费的无效浪费和腐败行为。只有建立一种具有法律依据的、独立有效的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图书馆财政制度和健全的图书馆经费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监督不力的现状,提高无形资产营运效益,切实保证图书馆无形资产的质量。
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的内容,是对馆藏信息资源的知识覆盖率、网络资源权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资金与资本的投入与分配、人员知识结构与岗位设置、办馆效率与馆誉、资源历史积累与重组、数据库建设水平与软件开发能力、馆建知识体系及知识产权等与图书馆无形资产相关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4]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考察,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开发、形成和使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评价,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增加无形资产积累,以达到调整和实现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用户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目的。
就无形资产涵盖的法律内容而言,目前在图书馆无形资产中最重要、最活跃和最具有社会效益的是知识产权。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护无形资产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来看,也是最早始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立,包括1983年实施《商标法》、1985年实施《专利法》、1991年实施《著作权法》、1993年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并以此为基础,正在不断拓展、延伸和完善。[5]因此,在研究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对象时,应当将知识产权作为评估的重点内容,坚持对图书馆知识产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开展监督检查;应当评估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看是否存在产权纠纷;应根据网络版权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对图书馆是否向版权管理部门交纳版权作品使用费、把文献数字化存储和网络传播是否合法作为评估标准,以测定图书馆未来可能面临的版权侵权风险并敦促规避之。
数据库资源建设评估主要是数据库经费评估、数据库内容质量评估和网络安全评估,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保障信息资源的综合性、完整性、权威性。
3.2.1 数据库经费评估
对图书馆数据库经费的评估,应评估图书馆经费分配与使用的决策权与执行权是否分离;应突破财务监督检查的狭小范围,对整个数据库资源建设执行过程行使监督权;要特别强调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审查数据库建设投入项目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否经过科学论证,是否符合图书馆发展需要,有无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项目;要评估数据库建设需要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当、是否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经费计划是否符合其预算执行标准、经费使用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费用开支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是否专款专用;有无弄虚作假、超范围、越标准和挪用现象,有无违规的额外支出;对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违规、浪费现象,要查明原因和责任归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才能切实增强经费分配与使用的透明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2.2 数据库内容的质量评估
数据库内容的质量评估包括:①电子资源(各类型数据库、光盘资源、多媒体资源)的知识覆盖面、文献层次级别、覆盖的文献种数和数量、更新速度、回溯时限;②特色数据库建设(新颖性、原创性、可靠性);③书目数据库建设(书目数据量占总馆藏量的比例,分类、著录、标准化、数据与资源是否一致,是否参与联机编目);④网络资源的内容(完整性、权威性、科学性和稳定性);⑤网站建设水平(栏目设置、结构化程度、内容与设计质量、链接有效性、资源组织分类的科学合理性等);⑥网上馆际互借和电子文献传递;⑦网上咨询与网络导航服务、文献信息定题检索服务、网上资源服务的开放度(允许访问数据库的人员范围、查询收费的标准、网络开通时间)和相应时间等。[3]
3.2.3 数据库建设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的评估
数据库建设的合法性评估包括:①印刷型出版物数字化转换的合法性;②电子出版物使用的合法性;③转载网络出版作品的合法性;④网络信息资源链接的合法性;⑤信息发布的合法性。
数据库安全主要指的是数据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同时避免其他用户的非授权访问和破坏。对于图书馆而言,威胁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对网络设备的损坏与对网络数据的攻击,所以在评估过程中,应从设备与环境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网络通信安全、软件与信息安全)进行测评。[3]
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图书管理人员在系统管理、资源开发、技术维护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图书管理人员对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态度和素质成为制约图书馆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图书馆专业队伍与培训的评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图书馆是否有鼓励开发、创新、保护无形资产的政策和措施;②图书管理人员无形资产开发、创新、保护的意识是否强烈,无形资产开发计划、目标的制定是否切实可行,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③领导层对图书管理人员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成绩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奖惩是否合理。④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数量比率(包括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维护人员、网络及设备维护人员、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维护人员、网站建设与系统开发人员、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人员)、专业人员的层次结构、专业培训情况等。
馆誉是一种信誉,是图书馆拥有的各种资源或优势所带来的超额获利能力的价值体现,这些资源或优势包括: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优良的馆舍设备、崇高的社会威望、与同行业建立的融洽和睦关系、良好的图书馆生态环境、良好的口碑和信誉、特有的文化氛围、特有的信息资源网络、特有的用户群体等,这些资源是图书馆在同等条件下获取无形收益的优势所在。[6]馆誉是一个图书馆综合发展和历史积累的结果。
对馆誉进行评估主要看图书馆是否充分发挥领导层的合力,是否建立声誉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是否重视团队精神和开拓精神的培养,是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管理机制,是否创立自己的信息产品名牌,以保证图书馆具有快速、灵活的反应和决策能力,催化新知识的产生,促进知识共享,使其开发和提供的知识信息转化为作用于经济社会的生产力,使之成为图书馆开拓和巩固读者市场,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保证。
①图书馆领导应当重视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全方位管理,从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着手,建立必要的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授权审批、职责分工、风险评估与防范、会计信息控制与沟通等各项制度,为规范和约束图书馆自身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和依据。②图书馆应当建立并实施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应经常对这些制度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独立评估监督检查和评价,针对其中存在的漏洞、风险和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③应加强无形资产知识培训,建立高素质的保护知识产权的队伍;建立、完善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制定无形资产运作的行为规范,把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强化全员的责任心。④要定期考核,兑现奖惩。对于无形资产的运作状况和贡献率,应定期(一般一年一次)进行考核评估,根据结果对责任人兑现奖惩,以调动其积极性。⑤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运用科技手段,逐步实现无形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无形资产效益评价是由评估主体对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转化利用、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效率、效果和风险进行的检查和评价,通过测试和评价,检查这些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及其相关的风险,寻求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社会效益的途径和办法。积极开展无形资产效益评价,可以促使图书馆重视无形资产经营管理,增加无形资产积累,提升图书馆竞争能力。
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进行效益评价,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考核评估和比较分析。第一层次是考核图书馆无形资产总体的实际贡献率是否达到图书馆的预期目标,对无形资产总体的贡献率和保值能力进行评估,要着重弄清其升降变化趋势,有无重大的潜盈、潜亏因素。第二层次是对图书馆无形资产实施分类逐项的贡献率考核,弄清哪些无形资产的贡献率高,哪些无形资产的贡献率低,哪些无形资产的贡献率为零,哪些无形资产的贡献率为负数,哪些无形资产的贡献率有上升潜力或下降趋向,哪些无形资产的贡献率有发生剧烈波动可能等等,[7]然后进行归纳分类,研究相应对策。在考核、比较、评估过程中,要查明有无由于领导决策失误,职能部门失职,经办人员玩忽职守、营私舞弊而导致的人为责任事件。
①评估人员首先应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运作进行决策前的风险论证,将风险论证作为科学决策必经程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力求做到决策前就明确落实防范、化解风险对策,制订应急预案;②评估人员应建立信息预警系统,扩大信息捕捉范围,提升信息分析解读能力,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③在对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效益评估的基础上,对由于用户需求变化和知识技术更新等原因,贡献率下降、风险性加大的无形资产项目,要适时地提出处理方案,尽量减少损失,及时降低风险。
无形资产具有价值属性,其价值的反映具有多种不同形式。例如当图书馆知识产权发生转让时,其转让价格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形资产价值量化形式。在实际转让过程中往往由于价格不合理,又未经评估部门监督把关,极易造成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忽略无形资产评估,一旦发生侵权,无法确定其赔偿价值。
图书馆应建立无形资产的保护机制,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做好无形资产保护和保密工作。例如,对图书馆的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建设等技术秘密的保护,要运用高科技手段来维护其安全,以防止泄密而导致的无形资产流失。同时,图书馆应与接触图书馆技术秘密的馆员签订保密协议,敦促他们在研制新技术、新成果等创新活动时,自觉做好保密工作。
由于无形资产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较高,评估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职业谨慎,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以控制无形资产的评估风险。评估人员在进行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评估依据,对评估计价一定要有足够的评估证据。[8]评估人员除了对其评估结论发表意见外,还应充分关注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持续经营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等,并对管理者提出适时建议。
图书馆应加快无形资产评估步伐,规范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实现自身的监督和服务职能,提升创新能力、更新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完善组织与管理制度,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在确保图书馆无形资产免受损失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无形资产决策质量,提高无形资产运作效率,确保图书馆无形资产保值增值。
[1]黄华.人力资源在图书馆无形资产开发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11-14.
[2]于玉林,王建忠.无形资产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10.
[3]李晓源.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评估体系构建探究[J].图书馆学刊,2009(7):71-74.
[4]毛翰鸣.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J].情报资料工作,2004(1):59-62.
[5]沈毅.对企业无形资产开展内部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4):49-50.
[6]黄华.论图书馆无形资产中的馆誉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10):19-22.
[7]孙澄生.强化无形资产审计新思路[J].审计月刊,2005(5):26-27.
[8]黄贤东.浅议无形资产管理审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0):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