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会 李荣瑶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不同警种基层所队长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王静会 李荣瑶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为了研究我省基层所队长的心理健康及压力状况,采用scl-90对232名基层所队长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基层所队长在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不同警种之间的心理健康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2个因子分上刑警显著高于治安警,刑警和交警、治安警和交警差异不显著。不同警种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工作性质与警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根据不同警种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从社会、警方、个体诸方面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警种;所队长;心理健康
警察职业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高强度的职业,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之一。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严峻,公安保卫任务日趋繁重,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日趋加剧,不少民警出现粗暴执法等问题,不同程度地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病态有关。持续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不但会影响公安工作的效率,危害警察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下降和公安机关形象受损。
近年来,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步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压力状况、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如何调适警察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本研究拟对不同警种的基层领导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警察职业中的工作性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寻找影响不同警种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河北省各市刑警队队长、交警队队长、派出所所长共300余人,年龄25-55周岁,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60份,其中有效问卷232份,问卷回收率为89.23%,其中包括派出所所长75人,占被试总数的32.3%;交警队长73人,占被试总数的31.5%;刑警队长84人,占被试总数的36.2%。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统一的指导语,以团体方式应用网上测评系统进行测试,要求被试独立完成。评定工具一是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1~5五级评分,90个项目归为10类症状因子: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性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及其他因子。SCL-90总分超出160分或有因子均分超过2的人为存在阳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收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计算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一)基层所队长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本研究中总分>160分,即有阳性症状表现的有6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3%。对90个症状项目中每一项因子的阳性发生率(因子分数>2分,即为阳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
表1 所队长各因子≧2的人数比例
由表1可见,基层所队长中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强迫症状(29.8%)、人际关系敏感(29.3%)、睡眠和饮食问题(28.4%)、偏执(27.6%)、敌对(26.7%)、焦虑(20.7%)和抑郁(19.4%)。
(二)与全国普通人常模的比较
将三个警种的基层所队长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数与全国普通人常模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所队长与全国普通人SCL-90常模比较(M士SD)
由表2可见,三个警种的基层所队长中派出所长和交警队长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各项均达到显著差异(p<.05~0.01);刑警队长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均达到显著差异(p<.01)。
(三)三个警种所队长心理健康状况
分别将三个警种基层所队长的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数达到阳性症状的人数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所队长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各因子≧2的人数比例
由表3可见,三个警种的基层所队长中派出所所长的阳性症状人数比例相对较低,交警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三个因子的阳性症状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刑警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睡眠饮食、总分的阳性症状人数比例相对较高。
(四)不同警种心理健康分数的比较
将不同警种的基层所队长的心理健康总分与各因子分数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所队长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数比较(M士SD)
由表4可见,基层所队长不同警种之间的心理健康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2个因子分差异显著(p<. 05),利用LSD法进行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后发现:在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2个因子分上都是刑警显著高于治安警(p<.05),但是刑警和交警、治安警和交警差异不显著(p>.05)。
(一)基层所队长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基层所队长心理健康总分有阳性症状的占26.3%,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饮食问题、偏执和敌对,焦虑和抑郁症状也占有一定比例。第二,基层所队长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目前,各地公安机关非常重视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成都市公安局1996年对公安民警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发现,除人际关系外,其余组症候群因子分均值和阳性目数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线基层民警,各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基层所队长的心理健康总分以及各因子分数都高于全国正常人水平,说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要差一些。这与警察的职业特点有很大关系,Carlier及Robinson的研究表明,警察由于职业原因可能遭遇创伤情境,并且由此引起的PTSD发病率颇高。警察职业相关的应激还来自于工作氛围、组织结构、同事关系等。一些研究也表明交警、刑警、治安警在多因子分值上高于其他警种,这三种警察除了警察职业所共有的压力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例如交通噪声、空气污染、高危险性的任务、不可预测的事件、不尽如人意的警民关系等。刑警是应激性、风险性最高的警种。交警每天在人车嘈杂的繁华闹市或车流较大的交通干线执勤,污染、噪音、高强度的体力支出是其躯体化症状较高的原因。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院研究表明:十种疾病和伤病与工作应激有关,光线不足、不干净的工作区域也会导致一些生理健康问题。长期低浓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噪声等有害因素的综合影响,可出现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紧张、忧郁、疲劳等情感变化。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单位,也是工作最繁琐的部门,派出所民警需要应对来自上级不同业务部门纷繁复杂的各种指令,“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他们工作的形象比喻。
(二)基层所队长不同警种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不同警种所队长阳性症状检出率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三个因子阳性症状人数比例由大到小为交警队长>刑警队长>派出所所长;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睡眠饮食、总分的阳性症状人数比例由大到小为刑警>交警>派出所所长。第二,基层所队长不同警种之间的心理健康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2个因子分差异显著,在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2个因子分上都是刑警队长显著高于派出所长,但是刑警队长和交警队长、派出所长和交警队长差异不显著。可见,在三个警种中,刑警队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两个因子上。
本研究中三个警种所队长的阳性症状检出率与以往一些关于基层民警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陈立等2006年应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对于辽宁省五大警种的心理状况研究中发现,抑郁检出率刑警>交警>治安警,癔症依次为刑警>治安警>交警,心理变态依次为交警>刑警>治安警,神经衰弱依次为交警>刑警>治安警。程亮2004年对于山东省基层民警不同警种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研究发现,刑警与交警的得分高,刑警与交警在所有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而刑警、交警分别与治安警,巡警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警察普遍存在的心理不健康因素包括抑郁和焦虑情绪。本研究发现刑警队长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派出所长、交警队长要差,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第一,职业紧张。三个警种所队长的工作职责有所区别,刑警队长负责大量的侦查、控制、预防刑事犯罪的工作。刑警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工作的危险性大而工作强度高。每个案件的侦破无常规可循,抓捕犯罪嫌疑人,随时可能付出血的代价,而现阶段各地警力严重不足更凸现了刑警工作任务的繁重。长期的心理压力和不平衡状态,难免产生认知障碍不理解和情感障碍,形成消极态势。第二,工作生活无规律。刑警工作是全天候的,经常由于发案而被临时召集起来,昼夜值班,尤其长期搞战役得不到休整。他们需要24小时待命,而且随时都可能加班,部分刑警甚至十多年没有过公休,生理状况得不到调整,产生睡眠和饮食问题,进而会影响到情绪状态,产生恶性循环。第三,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一个人成为正常“社会人”的必要条件,它指有着血缘、姻缘、地缘、职缘等关系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社会整合、信任联盟、帮助和指导。它往往是人们拮抗紧张中的保护性缓冲因素。相关调查也显示,社会支持、自尊感是巡警和刑警职业紧张的主要缓解因素。刑警队长面临人际关系中各方面的压力,比如上级领导要求按规定时间侦破案件,群众也要求刑警能够又快又好地给受害者一个说法,与家人聚少散多,无法像正常行业的人那样赡养老人、照顾家属、教育子女,常常受到亲人的埋怨和误解。其结果导致与子女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及同事之间关系紧张。支持的缺乏会使人缺少归属感与自信心,从而产生心理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心情压抑。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缺失使刑警失去归属感、产生孤独、内疚等负性情感。这对刑警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第四,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很多基层领导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最常采用的应对压力的方式是吸烟、饮酒,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影响了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压力的缓解。一名警察心理是否健康,与其对自己的角色、形象、能力的认知,情绪的控制以及人格品质有直接关系。
(一)消除或改善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很多心理问题源于社会问题,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根本上寻求改善和解决的方法。比如,保障公安经费、提高待遇、保证定期休假、改善执法环境,以公正、文明的执法态度来密切警民关系,取信于民。统筹规划,科学使用和合理配置警力,适当增加一线刑警警力,减轻刑警工作量,避免和减少过度劳累和工作紧张造成心理压力。相关部门采取一定措施,从源头上减轻给警察带来心理压力大的实际问题。
(二)构建和完善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应逐渐在各级公安机关建立起保证心理健康的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工作服务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建立起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测评“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模式。
1.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网络宣传、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在民警中普及必要的心理学知识,针对民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新警的工作环境适应、临战心理调适、警察的工作压力、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冲突、急性应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开展教育,系统地讲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常用的心理调适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对于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一线民警,需要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控制自身的心理状态。
2.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培训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采用网络咨询、电话咨询、面谈咨询等多种方式面向基层民警进行心理辅导,有效地帮助他们疏导在情感、家庭、生活和工作的不良情绪。并组织专家队伍组成“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于经历较大强度的应激事件的民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如发生警匪对峙,罪犯开枪或处理惨不忍睹的案发现场之后,民警在24小时内都必须接受例行的诊断、评估和干预。
3.建立科学的心理档案
心理测评是了解民警心理健康状况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应用专业的心理学量表,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在警察在职的不同阶段定期为民警建立心理档案,动态了解警察的心理现状,并作出及时有效的措施。心理测评的数据经过科学统计分析,也可以为个体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训练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心理测评也为警察选拔提供参考。录警时进行性格、能力、心理健康程度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评价,作为是否录用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相关部门逐步建立健全警察招募与培训的心理健康的筛选标准,严格进行考核,把好进人关、用人关。
4.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很多研究表明,不同警种所需的心理品质有所侧重,本研究也表明不同警种心理健康状况不同,所以,警察心理训练中既要关注公安工作中要求的一般的警察心理素质,也要关注各类公安岗位要求的特殊心理素质;既要力求对民警整体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又要尽力解决民警在工作生活某一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既要注重民警平时工作生活的心理控制,又要注重民警在高度压力过程中的心理调整。心理训练大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公安职业心理的变化发展为线索;一条是以民警面对的社会适应、工作、生活三方面实际内容为线索。比如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科目、自我认知能力训练科目、敢为精神和自信心训练科目、决策能力训练等。警察心理训练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也要有所突破。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实训为主,引起受训民警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三)构建警察社会支持系统
就社会支持本身来说并不仅仅指对于警察的直接帮助,而应该是一种多维度的推动、鼓励与肯定。首先,需要政府和组织的支持。能够认识到维护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同时,在其他管理工作上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其次,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家庭能够提供给警察个体广泛、持久、深入而多样的支持,作为民警的家属和朋友需要理解警察职业的特殊性,给予民警物质上的帮助、情感上的陪伴、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最后,需要外部的环境支持。例如宽松、舒畅、卫生的办公环境;良好的执法环境;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等。提高全社会对于警察群体的认同,配合他们的工作,给予应有的尊重。这样才能进一步缓解他们的紧张与职业应激。
(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当人处于情绪困境时,如果可能,先设法离开该环境的持续刺激,暂时将问题放下,转向自己所喜爱的活动以转变情绪体验的性质,达到情绪调控的目的,以避免不良情绪的爆发。而很多民警将活动指向了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反而有损身体健康。积极的转移方法把时间和精力从消极的情绪体验中转移到对调控情绪较为有利的活动中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在工作之余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可以使工作中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
(五)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合理饮食
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身体生理健康能够促进心理的健康,而心理健康反过来也可以保证生理健康。医学研究发现,身体棒的人与身体弱的相比,在承受压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身体越强壮,压力承受能力越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警察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感知觉敏锐、观察能力增强,增加心理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宣泄压抑的情绪,增加自信心,获得愉悦与满足,降低压力水平。民警应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警察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比如,食物要多样,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等。
[1]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33.
[2]高北陵,胡赤怡,宛军,杜勤,戴晓阳,陈向一.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7).
[3]李昌吉,居承烈,龙云芳,潘晓平等.公安干警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6,(1).
[4]程亮.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姚三巧,范雪云,白玉萍等.职业紧张对刑警和巡警心理健康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3).
[6]戴静,马渝根,刘协和等.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
[7]CarlierIV,VoermanAE,etal.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al debriefing on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atology intraumatized policeofficers.BrJMedPsychol,2000,73 (Pt):87-98.
[8]RobinsonHM,SigmanMR,etal.Duty-related stressors and PTSD symptoms in suburban police officers.PsycholRep,1997,81(3Pt1):835-451.
[9]刘竹华,杜勇,胡春萍,朱海滨,魏克林.银川地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4).
[10](美)Phillip.L.Rice.压力与健康[M].石林,古丽娜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1]陈利,宁淑娥,杨宏伟.辽宁省五大警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12]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责任编辑:张钦]
D631
A
1622-6405(2010)02-0013-04
王静会(1974-),女,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心理训练中心负责人,讲师。李荣瑶(1983-),女,河北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
201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