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思考*

2010-03-21 22:58:27
外语与翻译 2010年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客户

陈 琼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7)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思考*

陈 琼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金融开放、市场业务多元化,尤其是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激发了国内市场出现大量的个人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推出的一项主要业务,交易规模发展迅速。本文从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动力入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为促进该业务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分析

最近几年来,从未有一项金融业务像今天的“个人理财”这样火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百姓的各个层面激起了千层浪。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隆重推广自己的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如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招商银行的“金葵花”、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广东发展银行的“真情理财”、上海银行的“慧通理财”等;各家媒体、电视财经节目将理财话题作为主打内容,各种理财杂志不断面世、报刊专辟理财版、多数大网站均设有理财栏目等;人们的投资意识和投资需求日益增强,纷纷将目光从最“原始”的储蓄理财转向更多形形色色的投资理财。截至2009年5月末,各中外资商业银行存续的理财产品超过4100只,理财业务市场规模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理财客户达到230万人,种种现象表明,个人理财时代已经到来。

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因素分析

推动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如此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一)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5%。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国的经济还将会以7%-8%的速度间增长,2020年时,按不变价格计算,GDP总量将达到38万亿,伴随着宏观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均收入也由1978年的238.5增长到2008年的10271元(其中最高的地区仍然是上海,为26690元),比1978年增长40多倍。

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的变迁,居民家庭所积累的财富也高速增长。城市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增长尤为迅速,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人数正迅速扩大,已经占全国总人口的19%左右,即247亿人,并且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富裕家庭拥有巨大的理财服务需求,理财意识日益增强.。另椐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民间金融资本已经超过22.5万亿元,其中大部分得不到有效的增值服务。正是因为家庭金融资产的迅速增长,加之国民理财知识比较匮乏,客观上就需要专业的理财服务,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资产不断保值增值。这就使得个人理财服务在中国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

(二)金融创新导致金融产品日趋丰富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快,金融竞争在加剧,从而也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加速,其突出表现为众多金融新产品、新工具的诞生。居民拥有更多的财富投资渠道,股票、债券、保险、基金、信托、外汇等各种投资产品纷繁复杂,甚至房产、黄金、衍生金融工具和各种各样的收藏品都进入了人们的理财范围。面对日益增多和日趋复杂化的金融产品,投资者越来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化的投资指导,选择更优的投资产品,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客观上需要专业的理财服务,这就催生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需求。

(三)人口老龄化加剧

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加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滞后,中国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即所谓“未富先老”,明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建立才10年左右,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账,巨大的资金缺口早晚要填补。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迅速从1990年的9%上升到2020年的16%,2030年进一步上升到22%,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OECD国家,人口老龄化将冲击社会保障体制。为了减轻社会养老保险的压力,家庭个人也必须尽早规划自己的养老问题,更多的依靠自身的积累来准备养老资金。而养老计划通常跨度很长,需要借助不少的金融工具,同时还可能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养老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理财专家的协助。

(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住房、养老、医疗、保险、税收等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保障体制还在不断改革和完善,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的解决日益走向市场化,个人承担的费用在不断增长,负担也不断加重。同时,各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也成为家庭和个人所必须考虑和安排的事务。家庭和个人的各类税收安排也将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要使这一系列金融安排科学合理并符合不同家庭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状况,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关调查显示,没有理财规划的居民家庭,绝大多数存在财务上的不合理性。因此,家庭和个人的金融安排问题越专业、越复杂,就越需要理财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五)金融改革和开放,使金融风险不断加大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到位、金融业对外开放度的加大,利率、汇率波动将趋于频繁,金融市场将更加具有风险性,金融资产所面临的风险将从股票、外汇等扩散到存款、贷款、债券等各种金融工具。家庭与个人越来越需要借助于理财专家的帮助做好金融资产风险管理:根据不同家庭与个人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将不同收益和风险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组合管理,合理配置家庭资产,从而有效防范各类金融资产所面临的风险,实现其理财目标。

(六)金融机构开辟新的业务领域的需要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业务结构,纷纷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此获得新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从国外的实践来看,个人理财在银行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花旗银行的利润总量中,个人理财业务贡献的利润超过50%。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国外的金融机构纷纷进驻中国,必然会将其先进的理财理念、技术、经验、产品带入中国,参与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分食个人理财业务这一块诱人的蛋糕,也必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障碍分析

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银行才率先开展了这项业务。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成为首家成立私人银行部的国内银行,并推出了国内首个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只要在这里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可以享受到该行提供的个人财产保值升值方面的咨询服务。随后,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跟进,个人理财这一业务逐步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初期只是各银行用来吸引客户和强化客户忠诚度的免费促销手段,没有盈利目标;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个人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理财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大众对个人理财的认知也普遍提高,银行业转而谋求该业务的更大发展,以期获得丰厚利润。从现有的情况看,一方面,虽然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但个人理财业务的成长尚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并未成为我国各金融机构主要的利润增长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发展障碍:

(一)缺乏针对个人客户特点的业务发展方针

银行业务根据客户的不同可分为个人业务和组织业务,这两者在理财目的、产品需求、服务需求、决策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然而,过去国内银行偏重组织业务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针对组织客户的业务模式,如今其在拓展个人业务的过程中,普遍套用该模式,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新业务方针,也就无法适应个人业务的发展需求。

(二)个人理财业务同质现象严重

目前国内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同质现象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分业经营政策。分业经营规定各金融机构不能混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只能代理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业务,其拓展空间就相当有限,理财产品的种类自然单一,单一则不可避免同质化。同时金融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加剧了这一现象,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一项新的个人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能立刻跟进,名目虽互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相似、投资收益相当,几乎是克隆。于是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都是证券、外汇、基金等的投资组合,缺乏特色。对个人客户而言,这些产品的确眼花缭乱却缺少实际吸引力。

(三)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我国社会的个人信用监管体系发展比较滞后,尚未建立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造成银行开拓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很大,也束缚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为了确保资金安全,银行在向每个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自己需首先调查确认该客户的信用历史和可信度,这样在工作人手和时间上的投入都相当庞大,银行的效率无法提高,可获得的利润也大大减少了;同时银行对个人客户设定的准入条件较为严苛并要求其完成繁杂的业务手续,由此也使得客户产生抱怨和对银行的抵触情绪。以上种种均延滞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参照成熟国际商业银行长期的金融实践轨迹,个人理财业务的确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也成为个人理财业务飞速发展的绝佳机遇。

三、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

目前,国内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虽然已经多达4100只以上,但这些理财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不多。所以,个人理财业务的积极创新,对于银行竞争优势的培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适当开发个性化、本地化的特色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具有地域性较强的特点,对本地市场需求、客户群体等情况比较熟悉,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发适合本地客户或基于本地市场的理财产品,形成自身独特的产品竞争优势。二是加强合作,走理财业务联合发展之路。商业银行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开发、销售理财产品,实现风险分担、收益共享;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地域性网点渠道优势与具有产品研发优势的银行合作,通过代销其理财产品获益;此外,商业银行可以与信托、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合适的理财产品。

(二)加强个人理财咨询服务人员的配备、培养和激励

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配备专门的CFP(即注册理财规划师)和服务区域,对专业理财人员应进行定期培训,以适应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专业理财人员应着重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强效的公关能力、完备的业务知识、良好的个人素质、不断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繁杂的脑力劳动,所以银行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督促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对员工的考核,重点应放在客户满意度、业务知识、工作绩效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

(三)对客户提供人性化、差别化的优质服务

个人理财服务归根到底是一项服务,所以应遵循时刻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原则,对客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理财从业人员应多设身处地为客户考虑,尽己所能为其提供方便、快捷与舒适,一杯水、一把椅子、一副笑容都会使顾客给银行不少加分,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增进顾客对银行的信任度。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还应该提供差别化的理财服务。差别化服务是理财机构基于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研究和客户研究的基础上,对客户价值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实行不同的服务手段、执行不同的竞争策略,这样有利于提升客户价值,逐步优化和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从而打造个人理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提升了银行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业务绩效。

(四)积极推动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个人经济活动也十分活跃,但是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却大大拖后,无法对个人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惩治,造成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即使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这种资源浪费想要尽快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一方面推动各级人大立法,另一方面为个人信用管理提供协助和技术支持,实现信息共享。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绊脚石,因此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边发展、边改革、边适应,但是我们相信在金融行业的共同推动下,个人理财业务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1]翟立宏.个人金融产品的特性:不同角度的考察及启示[J].经济问题,2005,(1).

[2]丁敬雯.个人金融业务:银行业创新和竞争的新热点[J].现代经济探讨,2003,(9).

[3]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4,(1).

[4]邹群.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发展方向[J].经济师,2006,(10).

[5]徐岑.农行个人理财现状及发展策略[J].经济师,2006,(4).

[6]刘菊芹.银行个人金融服务竞争力亟待提升[J].理论导刊,2006,(2).

[7]中财网.银监会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Z].2009-07.

2010-01-25

陈琼(1971-),女,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银行客户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1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上海国资(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