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准,王涛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郑 准,王涛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能较大程度提高此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案例设计编写以及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进行了阐述,并对案例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终提出了促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效果提升的若干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应用策略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贸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商贸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外性和实践操作要求非常高,且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在这其中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只有经过实践和实训才能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而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许多因素是高校所不具备或难以完全设计出来的。如果教师能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和专业特点,采用有效的案例教学方法,就能营造出一种贴近现实的情境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设计与编写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基础。案例的来源有很多,一些较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在每一章的后面附有案例分析,此外还可以到相关新闻网站寻找所发生的最新的国际贸易实例。教师可以直接选用有关书籍已经编写好了的案例,也可以自己设计案例。总之,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诱导性的案例。案例教学中的所有案例最好都能源于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
组织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充当“导演”的角色,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设定讨论与分析案例的时间。案例分析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案例的信息量与拟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多少。对于小的案例,分析讨论的时间一般比较短,而对于综合性的案例,要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讨论与分析。
第二,确定展示案例的方式。对案例资料的介绍与展示,可采取用纸张或多媒体的方式,小的案例可口头介绍。学生展示案例分析结果的方式可以是口头上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也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
第三,选择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选择一个主持人,主持人可以是教师自己,也可以是学生代表。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主要是根据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中涉及的当事人多少来分组。
第四,引导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并控制现场。要掌握案例分析的主流方向,不要偏离主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批驳别人的观点;要求学生在其他人解答时认真听取;强调学生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结论是次要的,答案不一定要明确;提醒学生重视分析的思维过程,表述层次要清楚、结构要完整,要限时发言,超时即下台。
案例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撰写案例报告。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讨论、总结等,让学生各自在课后对案例进行理性的分析、总结并形成简洁的文字,以加深学生对该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与教学效果,会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特点、教学条件、师生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教学实践中,各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一方面,很多教师没能充分认识案例教学的目的,只是将案例作为课堂知识讲授的一种补充,甚至只是出于讲解生动性或趣味性目的引用案例,从本质上将案例教学变成了略微复杂些的举例讲解。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课堂讨论演变成为对学生的简单提问,难以将学生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案例教学经验及技能,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能够精心组织与引导掌控。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实施模式,教师在选择案例、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随意性,难以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质量。此外,案例教学还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切实引领与控制整个案例教学流程,而不是将案例教学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概念灌输。哈佛商学院许多教师是美国著名企业的顾问或董事,实践经验丰富。而我国从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整体上实践经验仍有所不足。
在案例教学中,教案是教学媒介,因此精心选择恰当的案例引入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果选择了不当的案例,教学效果只是适得其反。而当前的状况是,国外案例由于在政策、法律等诸多方面与国内存在重大差异,通常都不适合国内教学使用,因此只能选择国内学者编辑的与国情及教学状况相适应的案例集,可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虽然国内已经有不少国际贸易专家学者在整理编辑案例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总体来说案例教材数量还是比较有限而且经典案例少,极大限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推广。此外,在已有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中,大量的是几百字篇幅的小型案例,其作用主要是课堂知识讲授的补充,很难作为开展案例教学讨论的材料。
3.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
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遇到的最大尴尬是他精心准备、积极引导的教学案例并没能吸引学生足够的兴趣,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讨论时经常出现冷场的情况难以达成案例教学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方法存在问题。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升入大学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足,或者学习方法上过度依赖教师灌输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案例课前不做准备或者缺乏准备的能力;其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虽然一门专业核心课,但其本身涉及商业、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学生通常都缺乏相关知识的储备,更难融会贯通加以应用,在案例准备,以及讨论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抓住要点,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降低;其三,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感到难以完全理解,更难以角色代入,因而兴趣不足。
(1)教学环节应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案例,并且要注意时效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经济管理类诸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在实际教学时就必须注意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一方面,案例的难度应根据学生背景知识掌握程度有所取舍,若案例选择太难,会导致学生缺乏知识储备而无从分析讨论,若案例选择太易,答案无须讨论即一目了然,又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另一方面,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经验背景,使学生容易理解,并且熟悉感会提升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由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本身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所以特别应当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例如2007年之后UCP600开始实施,则之前适应UCP500的很多案例就不再适用。
(2)调整课程考评方法。加强对课堂参与度的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向与方法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而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针对能力提升的教育方法,因此与之相对应,课程考核方法也应进行调整,改变过度强调卷面考试成绩的课程考核方法,加强对课堂参与度的考核。把课堂参与度与学科成绩挂钩,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有效方式。当获得学科成绩优秀的不再是那些擅长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生,转而变为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讨论的那些学生时,案例教学的优势与良好效果必然会逐步显现。
(3)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国际贸易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如学习到国际结算中的信用证支付方式时,从开证行审核开证申请人的申请书,到议付行审核受益人提交的全套单据和票据,出口商再收到款项,直至开证行复审由议付行转递的已经议付的单据,这些关键环节不仅需要案例教学法来诠释,更需要学生能够模拟或者是能接触到真实的实践环节,当然选取的案例都是当地进出口企业的结算案例。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与银行和企业加强联系,带领学生到中国银行国际业务部去观看真实的信用证和体会银行是如何审核信用证的。以及到案例所在的企业去参观考察出口企业在收到由议付行转递的国外信用证时,如何根据贸易合同来审核信用证的以及如何避免收款风险的。使学生不仅能分析案例,而且能与实践更加密切联系。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1]隆瑞.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2]柯力,王华,方向明.对构建大学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26-28.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孙喜亭.从“实践”观点对“教学活动”的解读[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12-17.
[5]郑遣桓,吴晨.因材施教自主学习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道路之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0-12.
[6]陆林奎.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4,(10):45-48.
[7]魏君英.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4-235.
[8]王涛生.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复合创新型国际经贸应用人才的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4-116.
2009-12-29
湖南省教改项目(湘教通[2008]263号)
郑准(1982-),男,湖南长沙人,博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