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惟,赵雪爱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72)
浅谈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的不对等*
刘 惟,赵雪爱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72)
为了研究语言中如何使交际顺利进行,语言学家们对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传统理论认为,主位承载已知信息,是信息的起点,述位是新信息。但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这种对等性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之间并不是整齐的对应。本文主要从这个方面入手,通过分析这种不对等性,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交际中的动力是什么,以及话语是如何向前推进的。
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不对等
主位结构即主位(Theme)与述位(Rheme)的结合。Halliday在总结前人布拉格学派研究的基础上,将主位称为心理主语,以别于传统语法中的语法主语和逻辑主语。他认为,“作为一般原则,主位应该确认为居于小句首位的那个成分,它是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产生的基础,而主位之后的部分即为述位。”主位结构与信息分布具有紧密联系,信息结构就是把语言组织成为信息单位的结构,通常包括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和新信息(new infor mation).已知信息指的是言语活动中已经出现过的或者根据语境可以断定的成分,而新信息指的是言语活动中尚未出现或者根据语境难以断定的成分。可以这样说,信息结构就是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信息单位的结构。
许多人认为主位的信息应是已知信息,确实大量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这种看法不一定全面。由于主位与已知信息,述位与新信息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我们因而不能把语言成分出现的前后顺序看作研究信息分布的唯一标准。大量语言实践表明主位部分的信息不一定是已知信息,而述位部分的信息也不一定就是新信息。在句子范围之内,信息结构与主位结构并不是完全的对应。在选择主位的问题上,我们经常可以打破这种对应。无论主位还是述位,其信息的性质不完全是固定在已知和未知(新)之上,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情况。
主述位在语篇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构建能力,这也就是说,主述位的选择在语篇中是有一定规律的。语篇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在选用何种成分充当主位时似乎余地很大,而实际上却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主述位的选择和使用是语篇介以传达重要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研究语篇中主述位的使用情况可以帮助读者解读语篇深层次的信息。这个时候,选择作为新信息的主位出现在语篇中,即出现了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不对等的情况,是要传达出特别的意义。根据分析,我认为这种不对等性还有可能有以下几个作用或者说是功能:篇章衔接,转移句子的焦点或者强调突出句子的一个部分,修辞效果。而这种情况在语篇分析中经常可以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并直接导致翻译中的错误。
(1)Who killed the poor man?
Tom did.
(2)Which house did he buy?
The one in New York he bought.(He bought the one in New York.)
(3)What is your father?
He’s a bus driver.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以上三个例子中,特殊疑问句中充当主位的疑问代词在句中全部都是新信息,而述位才是已知信息。而在答语中,情况则复杂一些,例(1)中的主位“Tom”和例(2)中的主位“The one in New York”是新信息(如果选择“he”作主位,就成为已知信息),例(3)中的主位“he”则是已知信息。在特殊疑问句中,位于句首的wh-words是当然的新信息,针对wh-的答词也肯定是新信息,但位置却不易确定。而在汉语中,这种情况却不能统而论之,汉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特殊疑问句的构成上不一定会遵守这一原则。
(4)谁是你们班的班长?
(5)你们班的班长是谁?
这两个特殊疑问句在汉语语法体系下都是成立的,但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排列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一句的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不对等,第二句则完全对等。
Halliday等语言学家将主位结构分为无标记主位(un-marked theme)和有标记主位。在句子中,既充当主语又充当主位的成分,被称为无标记主位,主位和主语也可能由不同的成分充当,这种不是主语却是主位的成分,叫做有标记主位。我们认为,具有无标记主位的句子应属于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常式句,而具有有标记主位的句子则应属于偏离了人们认知规律的变式句。在变式句中,有一种含有前置主位这一有标记主位的句式,这种句式是通过主位前置这一语用重组手段形成的。我们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6)Can I get a bagel?
No,sorry.We’re out of bagels.A bran muffin I can give you.
很明显,句中“a bran muffin”是一前置主位,承载着新的信息。说话者在安排话语信息的过程中,选用新的信息作为前置主位,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产生了不对等。如果说特殊疑问句出现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不对等的情况主要是为了强调居于句首的部分,使其成为信息焦点,那么在主位前置句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则很明显主要起到篇章衔接的作用,作为一种有标记主位,前置主位在语篇建构过程中主要起着衔接的功能。
在进入这个单元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强势主位句”这一概念加以说明。所谓强势主位结构,实际上仍然是一种有标记的主位结构。加的夫语法(Cardiff grammar)认为,英语中有三种强势主位结构。其一是“经验型”(experiential)强势主位结构,即“割裂句”(cleft sentence)或“强调句”;其二是“评估型”(evaluative)强势主位结构,即所谓的“外位结构”(extra posed construction);其三是“存在型”(existential)强势主位结构,即一般所说的存在句。
(9)It was Tom who killed the poor man.
(10)It was understandable that James refused to speak at that meeting.
(11)There is a cup on the table.
根据Halli day的分析,以上三句的主位应当分别是“it”,“it”和“there”,其余部分为述位。但是,这与他自己给主位下的定义不完全相符。他认为“主位是信息的出发点,是要谈论的内容”。很明显,句(9)和句(10)中的“it”虽然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出发点,但并不是要谈论的内容,要谈论的内容应当是他划在述位中的词语“Tom”和“obvious”。由此可以认为,这里句(9)和(10)中的“it”本身并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没有具体的所指,也不负载具体的信息,它所传递出的只是零位信息,所以,“it”在上面两句中不完全具备主位的条件。黄国文重新划分了这类强势主位句的主位结构,在他看来,句(9)(10)(11)中的主位应当分别为“it was Tom”,“it was understandable”和“there is a cup”,其余部分为述位。
我们再来看看汉语的例子,如果将句(9)(10)(11)分别译为汉语,那么应当是:
(12)是汤姆杀害了那个可怜的人。
(13)可以理解,詹姆斯在那次会议上拒绝发言。(詹姆斯在那次会议上拒绝发言是可以理解的。)
(14)有一个茶杯在桌子上。(桌子上有一个茶杯。)
对这三个句子进行主位分析,我们认为其主位应当分别是“是汤姆”,“可以理解(詹姆斯在那次会议上拒绝发言)”和“有一个茶杯(桌子上)”,我们发现,汉语的句型在强势主位句中与英语是不对应的,其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对应关系可以这样认为,即句(12)不对等,句(13)可对等也可不对等,句(14)可对等也可不对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所谓三类强势主位句的主位结构划分也是不一样的,其信息的传递则更是呈现出多样化的情形。在这三类类句型中,主位结构可以与信息结构不对等。事实上,在这三类句型中,小句以新信息开头是完全正常的。这是由人们对信息期望量所决定的,人们对于句首的新鲜性不会感到意外,正是这种信息的排列方式使句子有了强调和突出的效果。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语篇的范围之内,信息分布不一定是主位-述位同已知信息-新信息的整齐的对应。因此,在一个句子或者语篇内部,作为交际的动力,与其说是以主位的已知信息引导出述位的新信息来推动话语的发展,倒不说是在主位内部或述位内部,以及主位对于述位,都存在着不同信息量的信息单位的相互作用,并由此推动了话语的进行。我们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述位用来说明主位,引导新信息推动话语的发展的观点是不完全妥当的。在一个句子或者语篇中,实际上主位和述位,已知信息与新信息都是相互作用的,通过这种相互作用,话语得以向前进行。
[1]Fries P H.A Personal View of Theme.Ghadessey,M.Thematic Development in English Texts[M].London:Printer Publishers,1995.
[2]Halli 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Limited,1994.
[3]Wu Guo.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Chinese[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98.
[4]黄国文.英语存在过程的主位分析[A].胡壮麟,方琰.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进展[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徐盛桓.主位和述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
[7]徐盛桓.再论主位和述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
[8]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9]张绍杰,于飞.英语存在句信息传递再探索[J].外国语,2004,(2).
2009-12-25
刘惟(1978-),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