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猫城记》看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

2010-03-21 15:44徐婷婷
关键词:老舍观念文化

徐婷婷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从《猫城记》看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

徐婷婷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老舍;《猫城记》;文化批判

提起老舍,人们多会想到他那些表现和批判北京市民文化的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而他早期的作品《猫城记》①参见: 老舍.猫城记[C] // 老舍.老舍文集: 第7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下文论及该作品均出自同一版本, 不再一一作注.,过去学界研究得较少,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处于被否定或被忽视的境况。如有学者评论:“作者有意地向讽刺文学发展,猫人国自然象征古老的中国,代表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恨。但以幽默代替了讽刺,感慨代替了表现,力量就差很多,这样的作品需要更多的分析社会的能力,结果就自然失败了。”[1]《猫城记》“显露了不少问题;小说对于黑暗现实固然比之早期作品有较多的批判,同时却严重歪曲人民革命运动,并错误地嘲弄了革命者。”[2]“他早期个别作品,由于当时反动宣传的影响和他自己的误解,具有严重政治错误,长篇寓言小说《猫城记》即属于这种情况。”[3]

1932年老舍的《猫城记》连载后,代表性的评价是:“包含着蕴藉的幽默味,给一个将近没落的社会,以极深刻的写照,则又恰恰都是成功的。”[4]但老舍本人对《猫城记》的评价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小说的自序中,他对这部作品表示基本满意:“《猫城记》是个噩梦,可是写得很不错。”[5]1935年,老舍却说:“据我自己看,是本失败的作品……写到了一半,我就想收兵。”[6]1951年,老舍又说:“《猫城记》因思想有错误,不再印行。”[7]这些评论多多少少带着时代的烙印。

现在学术界对《猫城记》的研究逐渐增多,代表性的观点有:“《猫城记》借用了寓言中的讽刺手法,营造了一种荒谬的审美情趣、广阔的时空、跳跃性结构。”[8]“《猫城记》不仅是一个噩梦,背后还潜藏着老舍的乌托邦思想,即以欧洲文化来改造中国。”[9]《猫城记》展示了“两万年文明下的‘猫人’教育。”[10]“《猫城记》里营构了一个乌托邦的形象。”[11]而笔者认为,《猫城记》在老舍的创作生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部作品全面地反映了他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

一、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猫城记》讲述的是“我”与朋友到火星探险,不料飞机意外坠毁,只剩“我”一人流落在“猫人国”,因此认识了“大蝎”、“小蝎”等“猫国人”,最后看到“猫人国”一步步灭亡的故事。这篇寓言讽刺体小说在讽刺的外表下,包含着激烈而矛盾的情感态度。老舍以忧愤的心情放下幽默,代以嘲笑,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猫国人”进行了批判。而在文化批判方面,最为显著的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社会是由各种个体组成的大的群体单位,《猫城记》里的“猫城”构成了小说的叙事空间,“猫人”组成了叙事空间的点与面。小蝎一家、大鹰等是我们所看到的个体典型;猫城里的学者、政客等是群体的代表。从个体角度看,“猫人”的性格、行为、心理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精神状态。《猫城记》中的“我”是一个意外的闯入者,从局外人的叙事视角来看,“我”的观察站在更为客观的立场。在“我”眼中,“猫人国”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从个体角度来观察整个群体,我发现“猫人”人性群体的种种弱点,诸如奴性、见利忘义、愚昧、麻木不仁等等。“猫人”身上有着人性最为丑陋的一面,人情淡漠、残忍、自私、奉行利己主义的原则。“猫人”只关心自己,没有群体观念。小说以讽刺寓言为题材,按理,那“猫人”不是真正的“人”,也不具备“人性”,然而小说中却多次提到“猫人”没有“人”的观念及“人格”。老舍是在寓言的外表下寄予了讽喻的深意。

《猫城记》里的文化批判集中在国民思想意识及其自身价值观上。在第 26章中,作者写了这样一幕场面:“‘看头去’成为猫城中最流行的三个字……听说,已经挤死了三个老人两个女子……看的人们并不批评与评论,除了相互拥挤与互骂似乎别无作用。没有人问:这是谁?为什么死?没有。我只听见些,脸上的毛很长。眼睛闭上了。只有头,没身子,可惜!”这个场景揭示了“猫人国”民众的典型的看客心理。大鹰是“猫人国”里最清醒的人,为了挽救危亡中的民族,勇于献身后却出现这样戏剧性的一幕。群众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用看热闹的心理看待悲剧,个体精神麻木造就了集体无意识,国民开始失去了人格,国就慢慢失去了国格。老舍的改造国民性是以培养现代国家观念为前提的,“猫人”恰恰又是缺乏国家观念的。从人的观念到国家,他们都没有。“中国传统观念中极度缺乏国家观念,而总爱说‘天下’,更见出其缺乏国际对抗性,见出其完全不像国家。”[12]165国格没有,人格呢?自然没有,人的观念没有确立。

仅仅批判一两个人是不能窥视全貌的,老舍在《猫城记》中审视了整个社会。纵观“猫人国”国民,可以归结为自私、糊涂、奴性、愚笨、敷衍、自大……这当中,敷衍和糊涂最为突出。民众以这样的心态麻木度日,小蝎祖父的滑稽心理就是“精神胜利法”的写照。怎么才能救国呢?老舍认为首先得革新人的精神世界,“立人”之后才能“立国”。

二、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

“中国封建‘文化’,即包括等级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这些古老的‘东方传统’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沉淀物和漫长的封建政治专制胶接在一起,正是民族的心灵重荷和国民性的主要病源。”[13]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上看,伦理道德居于核心地位。《猫城记》中小蝎一家、公使太太一家,就象征着封建旧家庭。梁漱溟曾称“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12]77,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即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父子、夫妻、妻妾这些构成了传统家庭伦理秩序关系。伦理本位与家庭观念是相联系的。

《猫城记》重点描述了父子、夫妻关系,而这正是家庭最为重要的伦理关系。小蝎祖父、父亲大蝎、小蝎,这三人构成封建家庭的父子关系。老舍笔下的小蝎祖父迂腐之极,他一边说自己恨外国人,一边吃着进口的迷叶,还找借口说吃迷叶是丢外国人脸(不是丢自己国家的脸)。大蝎 20年前也算个新人物,还曾提倡女权,结果还是以祖宗遗法为准则。小蝎代表了最年轻的一辈,虽然他留过洋,算是个家庭的反叛者,却也不是新式人物,还是脱离不了对旧家庭的依附,只是打着新式的幌子而已。这里的祖父没有长辈应有的尊严,小辈也没有新的精神面貌。

在“猫人国”里,女性地位低下,妻妾制度盛行。公使太太那段与八个小妾的对话,还有公使太太要死了还念念不忘自己死后让皇上给她立个“节烈遗风”的牌坊,老舍的这些描写在刻画公使太太的同时,对封建文化制度也给予了批判。老舍期望的是新式人物的出现,可惜“猫人”都是旧式的遗物。在“旧”与“新”之间,老舍的态度是破旧立新,可新的制度很难建立,因为已有的旧制度痼疾太深。值得注意的是老舍的《猫城记》采取了横截面的方式,小蝎一家、公使太太一家构成的正是整个民族的家庭缩影。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提倡先修身,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而家与国呈现的是小与大的关系,在中国,家庭观念确立起来,社会观念才会确立。老舍从家庭切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精神层面实际上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心理。老舍在《猫城记》中的文化批判带有激烈的反传统性质,这种批判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在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同20世纪初的第二代知识分子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差异,但这两代知识分子中大多数人专心致志的却是一个共同特点的课题,那就是要振兴腐败没落的中国,只能从彻底转变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完全重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着手。”[14]老舍的反传统意识并不像鲁迅那样彻底决绝,对待传统,他始终怀有改良的期望。小说里的“我”在目睹了“猫人国”的一切后还怀着希望,希望“猫人国”会发生改变,认为“猫人国”不是不可救药的。

由此可见,老舍带着知识分子强烈的责任感,他的反传统意识在于批判阻碍社会发展进程的文化糟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

三、文化批判下的反思

老舍曾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这让他在看待问题时常常从中西文化的角度去审视,《猫城记》也作了这样的文化反思。“猫人”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自诩是一切国中最古的国,事实上已经被殖民化,迷叶流行就是证明。迷叶是鸦片的象征,传进来之后,人们吃上了瘾,原来工作的不工作了,原来种地的也不种地了,全都变得懒散。“猫人”没有了意志力,以迷叶为生,认为迷叶就是万能的,有了迷叶就有了一切。不仅如此,在殖民化的同时,“猫人国”内部居然自相残杀,“猫人”完全把外国人的观念忘掉,而一致对内。高墙、没门、没窗户的猫城不就是闭关锁国的社会的象征吗?盲目自大是猫人们的特点,他们宣称“猫人国”有两万多年的历史,是一切国中最古的国,这种言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对待传统的优秀文化,“猫人”是毫不珍惜,他们竟然变卖了珍贵的古文物,还卖光了图书馆的藏书。

老舍通过《猫城记》,想要告诉我们的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我们应该摒弃像吃迷叶一样不加分辨的拿来主义,反对全盘西化的概念,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坚守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那部分。

教育在老舍的文化观里占了很大的比重。老舍笔下《猫城记》里的教育制度是抄袭的,永远是那一套重复的东西。看看“猫人国”的教育制度,学生第一天上课就可以毕业,校长私吞公款,老师发不出工资,学校教育乌烟瘴气,家庭教育更是荒诞。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救国,而救国又是通过知识和人格实现的。将救国的愿望寄托在教育上与老舍曾从事教育事业有关。老舍未满 19岁就做了小学校长,后来又到英国教书,老舍对教育界是十分了解的。通过《猫城记》反映的老舍对教育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也是合理的,仍有现实意义。

老舍作品中的批判者本身又是被批判者。《猫城记》中的“我”从另一个层面看,也存在弱点,例如对有些错误妥协、折中的态度。“我”尽力地反对吃迷叶,但最终自己还是吃了,只是少吃一点:一天吃一片。在“猫人国”里,“我”最认同的人是小蝎,可是小蝎是个悲观主义者,尽管他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却无力改变现状,最终还是沦为庸众。

老舍用寓言讽刺这样的体裁来展现“猫人国”的毫无可取之处,老舍这样描绘“猫人国”有些夸张,但这又何尝不是现实的反映?老舍在《猫城记》里提出了政治、教育、经济、外交等许多问题,开出的救国良方是“立人”与“立国”,就是人必须有人格,国必须有国格,要通过知识和人格来改造社会。当这样的理想不能实现时又会怎样?大鹰的自杀,折射出作者的心理。关于生与死,老舍有种杀身成仁的侠义之气。这样的批判值得人们反思,人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常常以精神胜利法获取满足,老舍站在宏观层面上的审视对广大民众来说是敲响了警钟。

四、结 语

《猫城记》之前,老舍先后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小坡的生日》、《大明湖》五部作品,除《大明湖》在抗战中被烧毁外,其它几部都是在异国完成的。他在《老张的哲学》中揭露北京教育界的黑暗,在《赵子曰》里控诉军阀统治,在《二马》里揭示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国民弱点。这些小说多是个体批判,到了《猫城记》,老舍的批判视角上升到了宏观层面,对社会群体的文化批判全面反映了他早期的思想观念。从整体上看,老舍仍致力于文化现象的挖掘和反思,从文化启蒙的角度出发,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

《猫城记》之后,老舍在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不再是激愤的呐喊,作品中的文化批判则侧重于对市民文化的批判。在老舍的作品中,《猫城记》是一部极具探索意义的作品。

[1]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上册[M].重版.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268.

[2] 唐弢, 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175.

[3] 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 上卷[M].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79: 362.

[4] 王淑明.《猫城记》书评[C] // 曾广灿.老舍研究资料: 下.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5: 745-750.

[5] 老舍.《猫城记》自序[C] // 曾广灿.老舍研究资料: 上.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5: 514-515.

[6] 老舍.我怎样写《猫城记》[C] // 曾广灿.老舍研究资料: 上.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5: 544-548.

[7] 老舍.《离婚》新序[C] // 曾广灿.老舍研究资料: 上.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5: 632-633.

[8] 钟桂松.寓言·幻想·现实: 浅论《猫城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 (6): 88-89.

[9] 梅启波, 石卉.《猫城记》: 噩梦与乌托邦的幻灭[J].名作欣赏, 2009, (6): 39-40.

[10] 张洁.两万年文明下的“猫人”教育: 读老舍的《猫城记》[J].文艺争鸣, 2006, (3): 88-93.

[11] 刘大先.论老舍的幻寓小说《猫城记》[J].满族研究, 2006, (3): 111-119.

[12]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北京: 学林出版社, 1987.

[13] 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M].北京: 学林出版社, 1985: 59.

[14]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 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M].穆善培, 译.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6: 43.

Study on Lao She’s View of Cultural Criticism in His Early Period from A Tale of Cat City

XU Tingt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400715)

A Tale of Cat City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controversial work in Lao She's novels.Comments onA Tale of Cat Citywere mainly focused on denying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rtistry and ideological contents in the past.And present studies on the novel a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evaluation of the novel.Lao She’s view of cultural criticism in his early period was embodied relatively intact inA Tale of Cat City.In the novel, Lao She criticized Chinese citizen’s inherent weaknesses and feud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rried on reflection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criticism.

Lao She;A Tale of Cat City; Cultural Criticism

I206.6

A

1674-3555(2010)05-0063-05

10.3875/j.issn.1674-3555.2010.05.009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刘慧青)

2010-04-19

徐婷婷(1985- ),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猜你喜欢
老舍观念文化
北平的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维生素的新观念
年味里的“虎文化”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谁远谁近?
健康观念治疗
老舍的求婚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