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纲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
海地地震国际救援*
李亦纲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赶赴海地灾区,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1月13日至1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经过全程15天的艰苦工作,成功找到包括联合国驻海地特别代表在内的15具遇难人员遗体,在灾区开展了巡回医疗救护,医治了大量伤员,并开展了卫生防疫和宣传工作。此次海地救援是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IEC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后的首次国际救援行动,这次救援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事务中的影响。
海地地震;国际救援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地震的震级为7.3级,震源深度约10km,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以西约16km,沿近东西向的Enriquillo-Plantain Garden(EPG)左旋走滑断裂带发生,地震造成的烈度区主要呈近东西向分布(图1,据USGS资料编制),海地首都太子港基本位于9度地震高烈度区。
从发震构造背景上看,此次强震发生于加勒比海块体上,该块体处于南美块体、北美块体、大西洋板块等5大块体包围中,块体边界是地震多发区域。本次地震所处的加勒比海块体北部边界EPG断裂带,性质上为近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在历史上曾经发生多次强震。截至1月22日,已经发生了4级以上余震55次。这些余震主要分布于主震以西,沿EPG断裂带分布,其中尤以1月20日的5.9级余震震感最为强烈,对灾区的建筑物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
此次海地地震震级大、震源浅,发生在人口较密集的城市区域,且该区域的建筑物质量较差,以框架填充墙和未加固的砌体房屋为主,造成了大量的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报告,此次地震中,海地太子港市中心区域、西部Carrefour地区有40%~50%的建筑倒塌或破坏严重。在受灾最重的Leogane,80%~90%建筑物倒塌或破坏严重。在Gressier,沿着主要道路的建筑物40%~50%破坏严重,南部60%~70%建筑物破坏严重,Petit-Goave一些区域超过20%的建筑物倒塌。据海地政府官方的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
图1 海地7.3级地震烈度等震线图(据USGS资料编制)
2005年南亚大地震以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原有的装备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和信息保障体系,形成了针对国际地震的灾情快速判定和信息发布系统。海地地震发生后不到1小时,相关人员收到了灾情自动判定彩信,对此次地震的可能灾害影响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开始进行相关的准备。之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信息保障人员又适时地向中国地震局报送有关灾情动态,并由地震局办公室报送国务院应急办。
海地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根据国际惯例,指示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启动,赴海地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并设法营救遇难人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接到指示后,立即召开救援队联席会议,对救援行动进行部署,启动国际救援响应工作程序,着手进行人员和相关装备、物资的准备。
经多方努力与协调,在确定航线后,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20时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乘国航CA6076班机飞往海地,经停加拿大温哥华。北京时间2010年1月14日15时6分,当地时间1月14日2时6分,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海地太子港机场,是第4支到达海地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也是亚洲唯一一支参与此次救援的国际救援队。
3.1 现场勘查与方案制定
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太子港机场后,通过与联合国现场协调中心(OSOCC)的沟通,根据联合国的统一安排,决定前往联合国驻海地特派团(以下简称“联海团”)开展救援。在我国驻海地商务代表和维和防暴队的支持下,救援队派出由领队和公安部、外交部领导及救援队骨干同志组成的先遣分队到“联海团”总部大楼倒塌现场了解情况,制定营救方案,其余队员迅速完成装备和物资的卸载。当地时间1月14日3时30分左右,救援队先遣分队到达“联海团”总部大楼所在地。
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现场时,来自美国的一支救援队正在对一名确认位置的幸存者进行施救。先遣分队迅速对该废墟进行勘察,根据现场目击者和熟悉大楼人员提供的情况,结合大楼平面图,了解倒塌情况和可能的人员埋压范围。
“联海团”总部大楼原为克里斯托弗酒店,后被联合国征用,并经装修改造后,作为“联海团”总部办公大楼,其整体为框架填充墙结构,依山坡而建,地上7层、地下3层,设计与施工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图2)。根据现场目击人员的介绍,该建筑地上部分在震后短时间内即向地势较低一侧完全倒塌,覆盖于地下3层结构之上。震后位于该建筑顶层和地下室中的人员有部分自己逃生或被他人解救,但估计有60余人被埋压。“联海团”特别代表和若干重要官员震时正在5楼的会议室开会。
先遣分队经过2个多小时的表面搜索、侦察及分析,在表层未发现生命迹象,但初步确定了“联海团”特别代表和若干重要官员的埋压位置,根据现场联合国临时负责官员的要求,救援队决定先在此处开展救援,并制定了搜索和营救方案。在美国救援队将现场移交给中国国际救援队后,救援队立即沿已确认的一具遗体(后确认为参会人员伍德维奇)的位置进行破拆和掘进,并根据情况进一步搜索可能的幸存者和遇难人员。
图2 “联海团”大楼航拍影像
3.2 遇难人员营救
由于“联海团”总部大楼经过多次装修,楼板较厚,而填充墙体的混凝土质量较差,成粉碎性填充与各层楼板之间,营救过程中稍微不慎,或是余震,都会造成建筑物的二次倒塌,破拆、掘进的难度很大。前期在考虑埋压人员仍有生存希望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人工破拆,掘进的速度较慢。后期逐步考虑使用大型机械,面上剥离和点上作业相结合,并在中国防暴队员、尼泊尔和巴西维和士兵的支持下,进度进一步加快。救援队在首次面临如此困难的营救任务的情况下,果断冷静,及时协调利用各种资源。在分工上,主要由中国国际救援队负责技术指导和重型破拆,防暴警察部队和尼泊尔士兵负责一般拆除和废墟清理。
当地时间1月15日12时00分,救援队将发现的第一具遗体成功救出,后确认为“联海团”行政事务主官伍德维奇。1月16日1时00分,找到“联海团”执行助理安德鲁的遗体。1月16日凌晨3时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连续作战48小时,凿破打通6层楼板和横梁,找到公安部装财局调研员王树林的遗体。1月16日11时7分,找到维和防暴警队政委李钦的遗体。11时35分,找到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的遗体。11时58分,找到维和防暴警队女队员和志虹的遗体。12时3分,找到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处长李晓明的遗体。13时35分,找到“联海团”维和警察事务副总监道格拉斯的遗体。13时45分找到“联海团”副特别代表哥斯塔的遗体。14时20分,找到“联海团”特别代表安纳比的遗体。14时58分,找到维和民事警队队长赵化宇的遗体,15时,找到公安部装财局局长朱晓平的遗体。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连续作战60小时后,终于找到包括“联海团”特别代表安纳比(Hedi Annabi)在内的共13具遇难人员遗体,加上后续救援中发现的其他两具遇难人员遗体,此次“联海团”总部大楼搜救工作,救援队共找到遇难人员遗体15具。
3.3 其他区域搜索营救
当地时间1月17日,救援队根据联合国现场协调中心提供的信息,来到位于Thor 65,Rue Souchet BP13466处的一家制衣工厂(Palm Apprel S.A)开展工作,经了解,该工厂有约2 000名工人,地震后有数百人被埋压,但1月16日已有一支救援队在此开展过工作,并救出4名幸存者,工厂临时负责人表示,已不可能存在幸存人员。救援队经仔细现场勘查后,综合各种信息,认为此处已不可能营救出幸存人员,决定离开此灾害现场,前往其他地区开展工作。3时许,救援队来到前美国大使馆对面的一栋建筑,经了解,该建筑为一家汽车配件和修理厂,仍有10人被埋压。该建筑基本完全坍塌,但存在一定的空间。救援队经讨论,决定进行犬搜索和表面搜索。经过15分钟的搜索后,没有发现生命迹象。此后,救援队又来到较落后的太阳城地区开展工作,由于该地区建筑结构较为简单,基本未发现可开展搜救的废墟。
在配合搜救人员开展现场搜救工作的同时,救援队的医疗人员还组成了医疗分队,在太子港区域开展医疗救助服务。医疗分队携带1顶医疗帐篷、心电监护、彩超、输液设备、换药耗材、药品等,在防暴队的保护下前往总理府、总统府、港口等区域开设医疗救助点,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主要是外伤合并感染的伤员,共救治伤员约2 500人。此外还曾派出一支7人小组,在维和部队防暴队的护卫下前往海中协会,为2名地震中受伤的工作人员医治,主要是腰部外伤和下肢骨折。
医疗分队后期主要开展卫生防疫和卫生宣教工作,在总理府及周边难民点为灾民集中居住地区消毒喷洒约500m2。印制中法对照卫生防病知识对难民进行宣教,发放防病传单(法语)4 000余份,对2 000余人进行防疫常识讲座(借助志愿者),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发放心理疾患防治知识传单(法语)2 000余份。组织搜救队员20人在营区活动室进行心理疏导课,帮助灾民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此次海地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除开展搜索和营救,并为灾区民众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外,还参与联合国现场协调中心(OSOCC)的工作。此次救援出队,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历史上跨越距离最长的一次国际救援,是首次在非邦交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灾区社会动荡、局势不稳定,中国国际救援队克服了交通、设备、天气等各种困难,行动迅速、信息收集全面、方案制定合理,充分体现了科学搜救的理念,体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电子信箱,李亦纲:liyig@263.net)
Search and rescue operation at the MINUSTAH headquarter during CISAR’s deployment in Haiti,2010
Li Yigang
(National Earthquake Response Support Service,Beijing 100049,China)
A strong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7.3shocked Haiti’s capital city,Port-au-Prince on January 12th,2010,and more than 200 000people were killed.From January 13thto January 31st,a total of 67SAR teams worked at the disaster area.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CISAR)was also sent there for the rescue work.From January 14thto January 25th,through 12days hard work,15bodies were found by CISAR from the MINUSTAH headquarter.A mobile hospital was established by the medical part of CISAR and more than 3 000people were treated.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ss of CISAR’s operation at the MINUSATH headquarter and other affected areas,including transportation,plan making and rescue process.
Haiti earthquake;rescue
P315;
A;
10.3969/j.issn.0235-4975.2010.11.005
2010-07-08;
201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