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点设计的三组地理试题

2010-03-19 12:37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064200丁树荣
地理教学 2010年19期

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064200) 丁树荣

联系热点设计的三组地理试题

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064200) 丁树荣

一、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背景材料

据新华社报道: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爆炸起火。36小时后,平台沉没,11名工作人员遇难。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并引发了大规模原油污染。

地理视角

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其开发的经济价值和风险;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警示。

题目设计

图1示意海域为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污染区。据此完成1~4题。

图1

1.油污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油膜覆盖,水中度缺氧,鱼类窒息死亡

②油膜储热过多,海水温度升高鱼类死亡

③水中有害物质过多,鱼类中毒死亡

④表层油膜粘重,海鸟受污而大量死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

2.泄漏原油在海上的污染方向为

A.西北海岸方向 B.西南海域方向

C.东南海上方向 D.东北海岸方向

3.洋流对海域油污的主要作用是

①使污染物积聚,污染加重 ②扩散了污染物,造成了新的污染 ③污染面积缩小,有利于漏油回收 ④加快受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图中a、b两点油膜厚度相差不小于

A.5.0 cm B.5.5cm C.4.5cm D.6.8cm

2010年6月22日,一艘海上油污清理船正在油污厚达5cm的新奥尔良以东海域进行

漏油回收作业。当时测正午太阳高度为正南方83°26′,船上时钟显示“北京时间2010年6月23日1时52分”。据此回答5~7题。

5.此刻清污船的地理坐标是

A. 30°N,88°W B. 27°N,90°W

C. 23°26′ N,90°W D.16°52′,88°E

6.当地地方时6时整,在赤道上,晨昏线与经线关系正确的图示是

图2

A.(1)图 B.(2)图 C.(3)图 D.(4)图

7.在对海上泄露原油进行回收的海区环境应该是

A.低温、缺氧的环境 B.海区静水环境

C.海水运动形式多变的环境 D.浅海大陆架环境

8.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3为我国石油主要蕴藏区.

图3

材料一

据美国专家估算,此次墨西哥湾泄漏原油量达到数千万桶,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也对沿岸石油开采、渔业、旅游业和航运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经济损失可能达到天文数字。

——摘编于新华网——摘编 于新华网《大礼帽10号显神通 墨西哥湾首次“不漏油”》

材料二

当地时间7月15日下午,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成功对一个重75吨的控油罩“大礼帽10号”展开初步控漏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借助真空吸油的情况下,没有新漏原油进入墨西哥湾。截至这一刻,墨西哥湾已经历85天16小时25分钟源源不断的油漏污染。

(1)读图3,简析我国海洋和陆地石油资源主要蕴藏区位及地壳运动状况。

(2)简析石油形成地质时期的生态条件。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勘探、开采海底石油资源面临哪些风险?

(4)结合图文材料,概括指出开发我国海上和陆地石油资源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原油造成的污染主要为油膜覆盖导致缺氧、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水体使水质下降、粘稠的原油对海洋生物体的伤害。

2.C。 由佛罗里达半岛西侧的墨西哥湾暖流的流向可知。

3.D。洋流对海上污染物有两个作用,一是稀释、自然净化作用;二是搬运、携带造成新污染。故②④相组合正确。

4.C。a点油膜厚度大于或等于5.5cm;b点位于污染区之内,油膜厚度应低于1.5cm,大于0cm。大于或等于4cm~小于5.5cm之间任何数值均可。

5.A。正午太阳高度在正南方83°26′,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说明该船位于据23°26′34′以北的30°N,该船为地方时12点整,北京时间(1200E的地方时)1时52分,两地相差10小时08分。按经度每差10加或减4分钟计算,可得A选项答案。

6.D。6月22日6时,晨昏线在赤道上与经线间的夹角为23°26′,且北半球昼长夜短,故D图正确。

7.B。海上泄露原油围栏回收或吸收都必须在静水环境中进行。

8.参考答案要点:

(1)蕴藏区位:位于中生代和新生代湖盆大陆架上。地壳以搬运、堆积、沉降运动为主,地质作用复杂。

(2)生态条件:气候温暖湿润,陆地湖泊或海洋低等生物资源丰富,低等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

(3)复杂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海水的强腐蚀;高投资、高技术难度;海上漏油、泄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因意外事故或管理失误,造成油井爆炸、起火,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破坏。防止污染物泄露到陆地和海洋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加大科技投入,降低石油开采过程中的风险,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二、洪涝灾害肆虐南北大地

背景材料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9时,今年春季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7874千公顷,受灾人口1.24亿,直接经济损失1541亿元。洪灾带来了农作物减产、绝收等问题,与此同时,不少地区农作物、食品价格也在上涨。

地理视角

水旱灾害的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现代技术在防治水旱灾害中的应用。自然灾害的客观性、相互关联性。

题目设计

表1为新疆伊犁、塔城等地的地貌类型、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状况统计资料。

表 1

自3月下旬至5月份,历来干旱少雨的新疆北疆的伊犁、塔城等地连续遭受洪涝灾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伊犁、塔城地区3月下旬以来洪涝灾害属于

A.融雪性洪水 B.强降水型洪水

C.冰川融水型洪水 D.山区泥石流型洪水

10.在抗洪救灾中,当地主要不利区位因素是

①人员居住分散,搜救困难 ②多暴雨,水毁程度高 ③交通运输不变,受灾人员、救灾物资转运不变 ④多山地、草原、荒漠,信息闭塞、通讯不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受洪水的影响,山区最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和火山

B.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C.水土流失和水毁农田

D.交通运输中断和水库溃坝

6月以来,我国南方许多地区轮番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北方一些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干旱灾害。监测结果如图4所示。据此完成12~15题。

图4

12.造成南方6月以来严重洪涝灾害的天气主要属于

A.气旋天气 B.锋面天气

C.强对流天气 D.反气旋天气

13.当南方6月洪涝成灾时,黄淮海平原农作物面临的最主要威胁是

A.光热不足 B.风沙掩埋春苗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严重缺水

14.为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测南方洪涝灾害,应该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国际互联网 B.GIS技术

C.RS技术 D.GPS系统

15.水旱灾害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更严重,是因为

A.种植制度的差异 B.耕地质量的差异

C.生产水平的差异 D.地形的差异

入汛以来,长江上游干流发生超过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流量,近期黄河水系的渭河、洮河等支流也发生了超警戒的洪水,黄河水患日趋严重。结合图5回答16~20题。

图5

16.图中a、b、c、d四处水利工程竣工后,对缓解武汉市洪水威胁具有特殊意义的是( )

A. a 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17.入汛以来,黄河下游和长江枝城至城陵矶河段水患都很严重,其共同的原因是

A.冬初到冬末有凌汛发生

B.地上河,蓄洪、泄洪能力低

C.支流众多,地表径流汇集

D.河道曲折,水流不畅

18.表2为图5中 f地区水土流失统计资料。结合表1判断, 该地区生态环境最恶化的时期是

表 2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9.2010年6月19日9时至7月7日24时,黄河防总实施了第10次黄河调水调沙,排沙入海5268万吨。据此判断小浪底水利工程与其他水利工程的功能最大不同之处是

A.发电 B.灌溉 C.减淤 D. 防洪

20.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据《管子·轻重甲》载: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水草沼泽地)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据《荀子·王制篇》载: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于材也。

据《吕氏春秋·义赏》载:竭泽而鱼,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薮:长草木地)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图6为洞庭湖区面积变化图。

图6

(1)读图6,指出洞庭湖面积1825年以来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实践的历史时期及产生的原因。

(3)分析位于“湖广熟,天下足”的洞庭湖平原,20世纪以来水旱灾害频发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9.A。新疆春季洪涝主要是,春季气温回升过快,冬季大量积雪消融造成的。

10.B。多山地、荒漠、草原,导致人口密度小,基础设施条件差。

11.B。A项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决定的,C、D两项不属于地质灾害。

12.B。我国夏降水主要是夏季风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

13.D。6月,黄淮海平原暖湿的夏风还没有进入,高温少雨,春旱严重。

14.C。国际互联是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适于发布灾害信息;GIS技术属于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PS系统主要用于实时导航、定位。只有C项遥感技术符合题意要求。

15.A。北方的耕地质量、地形都优于南方,生产水平大致相同,单产南方高于北方主要是南方种植制度(复种指数)高于北方。

16.A。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之一。

17.B。荆江和黄河下游地区,由于泥沙严重淤积,河道高悬地上,水流不畅,容水量小。

18.B。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量越大,生态环境越恶化。

19.C。小浪底水利工程主要功能是防洪和输沙减淤。20.答案要点:

(1)洞庭湖湖区面积1825年至1998年,不断减小,1998年以后又略有增加。原因:1825至1998年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人多地少,围湖造田,以增加粮食产量。1998年以后退耕还湖,回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2)春秋战国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处于改造自然阶段。由于当时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逐渐产生了对人地关系科学认识的萌芽。

(3)①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夏季风影响时间长、势力强会出现洪涝,夏季风影响时间较短、势力较弱会产生干旱灾害。②长江中上游过度垦殖、放牧,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③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三、低碳经济

背景材料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地理视角

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科技水平与CO2排放量的关系。大气CO2含量增多对我国气候、经济结构的不利影响,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可行性。

题目设计

图7为我国1978~2008年CO2排放统计图。结合图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完成21~23题。

图7

21.图7CO2的排放情况表明

A.高碳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下降

B.经济高速发展,但人均CO2排放量减少

C.单位产值CO2排放量不断上升

D.万元GDPCO2排放量呈下降趋势

22.1978年和2008年三种CO2排放量的数据差异产生的因素分别是

①环保政策 ②GDP总量

③能源消费结构 ④科技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23.在下列措施中,可以从根本上减少CO2温室气体的排放的是

A.禁止使用高碳燃料

B.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C.关闭全部高能耗的产业部门

D.加大科技投入,节能减排

煤炭直接液化,又称“加氢液化”,主要是指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对煤直接催化加氢裂化,使其降解和加氢转化为液体油品的工艺过程。据此回答24~26题。

24.我国推广煤炭“加氢液化”区位条件最好的一组省级行政区是

A.晋、陕、内蒙古 B.京、津、沪

C.浙、粤、闽 D.藏、桂、滇

25.煤炭集中“加氢液化”,最有利于

A.废渣的循环利用

B.液化区域的水源净化

C.减少碳、硫废气的排放量

D.由碳素文明向太阳能文明转换

26.我国计划投资3万亿元用于新能源开发,下列能源不在此项开发范围的是

A.核电 B.水电 C.风能 D.太阳能

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27~29题。

27.把吐鲁番建设成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其重点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应该是

A.太阳能和风能 B.水能和核能

C.地热能和沼气能 D.天然气和生物能

28.开发利用水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前景最好的国家是

A.哈萨克斯坦 B.刚果(金)

C.沙特阿拉伯 D.法国

29.下列经济形态不属于“低碳”发展的是

A.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生物能经济 D.石油经济

30.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据《中国经济》报道:按汇率法和不变价美元计算,2008年我国每亿美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6.5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9倍,德国的6.4倍,巴西的5.2倍,美国的4.8倍,印度的1.5倍。从动态来看,2003~200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7%,也低于日本、德国、美国和印度。

图8

(1)分析我国每亿美元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

(2)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形成的原因。

(3)简述为减少CO2排放量,世界各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31.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7月,俄罗斯遭遇近130年以来最热的夏季,持续的高温和干旱使俄罗斯中部地区的大片森林、灌木丛极度干燥,引发了森林大火。目前已有27个联邦主体因旱灾宣布进入紧急状况。据统计,俄罗斯因高温天气而引发的森林大火已导致近百人死亡,数千人被迫逃离家园。截至目前,俄罗斯遭受旱灾的地区已有1030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占受灾地区总耕地面积的33%。

——摘自人民网

图9

(1)漫画揭示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漫画主题简析中纬度地区经济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化。

(2)分析俄罗斯森林火灾“天灾所致,人祸助燃”的原因。

(3)概括说明森林火灾对气候和俄罗斯森林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21.D。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GDP废弃物的排放量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22.B。1978年与2008年相比,科技水平、环保政策、GDP总量有了明显的变化,但以煤炭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23.D。减少CO2排放量,既不能禁止煤炭、石油等高碳燃料的使用,也不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更不能关闭全部高能耗的产业部门,只能依靠科技来实现。

24.A。陕、晋、内蒙古省区是我国目前煤炭产量最大、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比重最大的区域。

25.C。煤炭集中“加氢液化”与废渣的循环利用和由碳素文明向太阳能文明转换无关,会使该地域污水排放量增大,可使碳、硫废气得到回收、利用。

26.B。水电虽属无碳能源,但属于人类开发时间较长的常规能源。

27.A。吐鲁番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阴雨少,温差大,偏北风强劲,太阳能和风能丰富。

28.B。刚果(金)境内刚果河干支流流经终年高温多雨的山地高原,是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29.D。阳光经济和风能经济属于无碳能源经济,生物能经济属于低碳经济。石油经济属于高碳经济。

30.参考答案要点: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高碳能源煤炭所占比重大,排碳量相对较少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他无碳能源所占比重小。

(2)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小,故所占比重最大。石油、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复杂,分布不如煤炭广,储量不如煤炭大,故所占比重较小。其他无碳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难度大,投资大,研发利用的周期较长。

(3)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如集约、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优化石油、天然气的利用方式。②积极开发低碳和无碳能源。如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能、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③保护森林、草地,提高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④加强国际合作,履行国际义务。

31.参考答案要点:

(1)揭示的主题:全球变暖,危及人类的生存。

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因气候变暖,蒸发更加强烈而变得干旱少雨,由农耕区转变草原畜牧区。

(2)天灾所致:俄罗斯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太阳高度较大,气温高。干热气流与森林枯枝落叶摩擦易燃起火。

人祸助燃:由于人类向大气中大量的排放CO2等温室气体,使气候变暖,出现历史上少有的极端高温天气,加剧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3)对气候的影响:森林燃烧向大气排放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森林大量毁坏,导致蒸发加剧,降水减少,水源不足,温差增大,风沙危害严重。

对俄罗斯的经济影响:灾区1030万公顷的小麦、马铃薯、向日葵等农作物绝收,会使农副产品供应紧张。国内因大量进口农副产品消耗大量外汇,影响经济建设。救灾和灾区重建、生态环境恢复建设,任务重,投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