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萍
(桂林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西 桂林 541002)
内脂素是最近认识到的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在体内调节能量代谢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发挥类胰岛素样的降血糖作用,并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与合成[1]。有研究显示内脂素与肥胖和糖代谢状态有关[2],本研究通过分析内脂素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探讨内脂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按照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3],随机选择2007年2月~2008年6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2±11.6)岁。正常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人群60例(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3±10.4)岁。
由专人负责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患者均在禁食12~14 h后,次日晨采静脉血,测定空服血糖(FPG),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内脂素。由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用酶法测定胆固醇,免疫比烛法测定载脂蛋白。(药盒购自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酶联免疫法(EIISA)测定内脂素(试剂盒由北京康肽生物制品公司提供)。血标本处理:血标本采集后,静置室温自行凝固,3 h内离心分离血清,置密闭试管中-20℃冰箱保存,于1周内进行血脂,内脂素测定。
T2DM组的visfatin 、TC和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2DM组的HDL、LDL、APO-A和APO-B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T2DM组与对照组内脂素和各项血脂指标比较
表1 T2DM组与对照组内脂素和各项血脂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 >0.05。
组别 visfatin TC TG HDL LDL APO-A APO-B T2DM组 30.10±6.57a 5.77±1.16a 1.84±1.67a 1.12±0.25b 3.04±1.22b 1.30±0.18b 0.97±0.26b对照组 16.82±4.29 4.48±0.96 1.30±0.47 1.28±0.29 3.04±0.16 1.34±0.23 0.86±0.18
相关分析显示内脂素水平分别与TG(R=0.231,P<0.0 1)、T C(R=0.9 3 4,P<0.0 0 1)和F P G(R=0.372,P<0.01)呈显著正相关,详见表2。
表2 在T2DM组中内脂素与FPG,TG,TC的相关分析
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储备的终末分化器官。然而自1994年瘦素的发现以及脂肪因子研究的深入,脂肪组织旺盛的内分泌功能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脂肪组织不仅是集体能量储存器官,而且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4],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激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内脂素(Visfatin)是最近认识到的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以前被称为前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新近发现其在内脏脂肪中特异性高表达,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发挥胰岛素样的降血糖作用,并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与合成。内脂素可以促进血浆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促进甘油三酯在前脂肪细胞的积聚,可以通过旁分泌途径作用于内脏脂肪组织,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合成及积聚。事实上,内脂素参与脂肪细胞周期的调节,内脂素对脂肪组织有直接效应[5-6],内脂素基因表达在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内脂素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Fukuhara等指出血浆visfatin浓度与内脏脂肪的数量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与皮下脂肪关系不大。在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等病理状态下,血浆visfatin及腹部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6-7]。内脏visfatin基因表达上调究竟是针对肥胖的代偿性反应还是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的等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附带现象目前还不甚清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内脂素可能为肥胖和糖尿病治疗提供靶[5]。国内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研究显示[8],内脂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无相关关系。但本研究就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血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T2DM患者的内脂素水平较正常人高,T2DM患者的内脂素水平升高与TG,TC,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尤其以TC和TG升高为主。与在儿童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儿童肥胖者内脏脂肪相对于成人者少。事实上,内脂素参与脂肪细胞周期的调节,内脂素对脂肪组织有直接效应[6],内脂素基因表达在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内脂素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内脂素增加腹内脂肪的自分泌/旁分泌作用使其在M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内脏visfatin基因表达上调究竟是针对肥胖的代偿性反应还是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的等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附带现象目前还不甚清楚。本研究显示T2DM患者存在visfatin增高,且与血脂,血糖显著相关,提示visfatin可能是糖代谢异常与脂代谢异常的交汇点之一,对糖尿病并发症风险预测及临床治疗的有效性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1] Takebayashi K,Suetsugu M,Wakabayashi S,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visfatin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Metabolism, 2007,56(4):451-458.
[2] 王新军,宁 光.内脏脂肪素及其在糖代谢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 33(10): 424-427.
[3] 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Diabet Med 1998,15(7):539-553.
[4] Trayhurn P,Beattie JH.Physiological role of adipose tissue: white 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and secretory organ[J].Proc Nutr Soc 2001,60(3):329-339.
[5] Sethi JK,Vidal-Puig A.Visfatin: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intra-abdominal obesity and diabetes[J].Trends Mol Med 2005,11(8):344-347.
[6] 朱 剑,刘 超.Visfatin/PBEF/Nampt的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 27(1):81-84.
[7] Fukuhara A,Matsuda M,Nishizawa M,et al.Visfatin: a protein secreted by visceral fat that mimics the effects of insulin[J]. Science,2005,307 (5708):426-430.
[8] 杨箐岩,陈瑞芳,刘戈力,等.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3):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