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闯,吕岩
(空军航空大学军事仿真技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
目前,我国海军装备的舰载直升机对使用人员实际操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常规的海上训练,经费高,周期长,风险大,特别是对于战术对抗、应急操纵等情况,由于考虑到模型重用性、系统复杂性、环境广泛性、技术先进性及经济性等问题,因此利用模拟训练这一先进手段,对飞行人员进行导航和操纵的综合训练。这种综合训练方式不受场地、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大大地降低了飞行训练的人力、物力的消耗,有很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实现业务部门对艇员操作的考核和评估,并配合其他部门,如综合训练模拟器及作战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战术演练,则成为必要而可行的方法。
模拟训练的思想和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军事及民用部门之中,已为更快更好地培训操纵人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训练开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飞行模拟器,已经成为当今飞行员训练不可替代的高效手段。
灰色关联法,实质上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分析各个组成因素与整体的关联大小。其操作的对象,是各因素的时间序列,而对于多指标综介评估对象,可以把比较序列看成由被评事物的各项指标值构成的序列。参考序列是一个理想的比较标准。受距离评价方法的启示,选取指标数据关联程度,来评估各舰船仿真的优劣。
1.1 表征舰船运动的数据是灰色数
由于海上风浪大,情况复杂,外界“噪音”的干扰及实测仪器的误差等原因,我们测量的舰船运动数据,都是有一定误差的灰色数,或者说形式上是白色数,实质上是灰色数。诸如横荡、纵荡、升沉、纵摇、横摇及艏摇等数据,均可看成是在真实值的某个邻域内变化的灰色数。
1.2 影响舰船运动的某些关系是灰关系
我们可以认为海水甚至海风对舰船的作用,可以由力学方程严格描述,各种运动(如横荡、纵荡、纵摇、横摇等)之间的耦合作用,也能精确描述,但仍有很多因素对舰船运动的影响关系不好确定,或难以表成一种映射关系。如在计算舰船受力时,往往把舰船想象成一个规则几何体,而舰船严格意义上的形状不规则、舰船重心的不易确定性,都给严格数学建模带来困难。另外,人在操纵舰船时的某些偏差,也会给舰船运动带来偏差,这种关系也难以明确地确定。
在指标的选择上,一般可作如下处理:
(1)应在满足有效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评价简便。
(2)由于指标体系需要概括各有关方面的许多因素,有些指标不易获得和不易测量,不能满足评价所需要的全部数据。因此,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对若干评价关系甚大的指标,虽然目前尚无法获得指标的数据,可由专家根据实际经验做出定性的描述。
(3)评价应尽可能精确,但有些指标目前尚不能做到很精确。为了追求精确,可以根据专家经验做出的定性描述,给某些指标假设数据或舍去一些指标。
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根据评估要求,舰船运动模型的可信度评估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设真实采样数据时间序列为x={x(n)};
n组仿真采样数据为y(i)={y(i)(n)},i∈{1,2,……,n};
各数据序列都是等时距序列,且满足采样间隔相等和序列长度相同的条件。确定灰色关联差异信息
△0i(k)=|x(k)-y(i)(k)|,i,k∈{1,2,……,n};
距离空间为
△={|△0i(k)|};
定义环境参数表达式为
定义灰色差异信息空间表达式为
则x(k)和y(i)(k)的灰色关联系数为
则序列x={x(n)}和y(i)={y(i)(n)}的灰色关联度为
本文舰船运动的仿真数据采样为1组,即i=1,上式可变换为
以升沉高度为例,其真实数据与仿真数据通常符合范围:-1.5 m‹z‹1.5 m,通常取
灰色关联度为
r(x,y)=0.7206。
舰船运动数据的灰色关联度如表1所示。
表1 舰船运动数据灰色关联度
各关联度值的权重可依据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此处直接给出各权重值(如表2)。
表2 各关联度权重值
因此,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舰船运动可信度为
C=0.2×0.7584+0.2×0.7691+0.14×0.7301
+0.2×0.7206+00.13×0.7711+0.13×0.7629 =0.7513
舰船运动在复杂的海面上,各种外在的条件具有灰色性,其本身的操纵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适合舰船运动的评估。从评估结果来看,模型可信度达到了0.7513,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刘敏杰,赵振宇,陈哨东.舰载飞机自动着舰仿真系统建模[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2009,10(2):24-27.
[2]傅百先,赵维义.舰载直升机着舰动力学分析 [J].飞行力学,1996,14(1):23-39.
[3]孙才志,宋彦涛.关于灰色关联度的理论探讨 [J].世界地质,2009,19(3):248-253.
[4]杨薪燕.基于灰色关联的动态信任模型研究 [J].系统仿真学报,2001,(1):25-26.
[5]刘 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水下航行器效能评估 [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5,23(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