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峰
(广西工学院 机械系,柳州 545006)
旋风铣床主要是用于高效切削螺纹的一种工艺装备,适合用于大批量螺纹加工,但是由于切削深度较大,在切削过程中承受着强烈的载荷,振动噪音较大,如果振动幅度过大,会产生崩刀和在加工表面留下振纹,影响加工品质。为了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加工精度,因此在设计旋风铣机床时,有必要对其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了解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使机床在工作时尽量避开固有频率,从而避开共振。
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设计、振动控制、人体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础,广泛应用机械、建筑、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医疗仪器等复杂结构的系统动态分析。
模态分析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模态分析是将线性定常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组中的物理坐标,变换为模态坐标,使方程组解耦,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以便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在模态分析时,只考虑固有频率、振型等参数有关的量,施加在模型上的力、压力、加速度等荷载将被忽略。
模态参数包括固有频率、阻尼系数、模态振型等,这些模态参数可以完整地描述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对于一个N自由度的振动结构,其运动微分方程可以表示为
其中,
[M]、[C]、[K]、{f(t)}、{x(t)}分别为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力向量和响应向量,结构固有特性可以由一组模态参数定量描述,主要是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由于固有特性与外载荷无关,且阻尼对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影响不大,因此可通过结构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计算固有特性,由式(1)可知:
式(2)的解为
X为振幅列阵,ω为系统的固有频率,θ为初相位,将式(3)代入式(2),得
要保证上式有零解的条件是
本文利用UG4.0软件对旋风铣机床进行三维建模,虚拟装配,然后利用ANSYS Workbench提供的与UG的接口功能,将UG中建立的实体模型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从而建立机床的有限元模型。具体操作是建成后点击Geometry-from file,在Type项选中(.xt),然后点击打开。旋风铣床身简化后的模型见图1。
图1 旋风铣床身简化后的模型
图2 旋风铣床身的网格模型
将机床的简化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对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
(1)材料属性参数设置。本文根据旋风铣床的出厂材料定义模型的材料属性参数,灰铸铁,其相关材料参数为:
杨氏模量2e5MPa;
泊松比0.3;
材料密度7.85e-6kg/mm3。
(2)添加约束。约束为固定床身的底部。
(3)划分网格。模型的网格划分,就是对机床模型进行离散成单元和节点的过程。网格划分成功与否或精细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但网格划分对于模态分析影响并不大。所以在这里我们使用自动划分这种方式对床身进行网格划分,共划分:Nodes 26 186 Elements 12 893。旋风铣床身的网格模型见图2。
(4)模态分析。在Ansys Workbench中添加Frequent finder工具,定义模态分析分析阶数为5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旋风铣床床身的前5阶振型分别为中部上下左右振动、中部扭动、中部上下振动、小头与中部左右扭动、中间上下振动和两头振动(详见图3~图7)。
图3 旋风铣床身的第一阶约束模态206.68Hz
图4 旋风铣床身的第二阶约束模态315.05Hz
图5 旋风铣床身的第三阶约束模态341.83Hz
图6 旋风铣床身的第四阶约束模态423.67Hz
图7 旋风铣床身的第五阶约束模态458.33Hz
由于旋风铣头安装在床身床鞍上,并由固定在其上的电机来拖动,切削时必然受到电机和旋风铣头的激振作用,当激振频率与床身的固有频率相接近时,将产生剧烈的共振现象,在设计中尽量避免由于共振而引起机床加工精度降低现象,该旋风铣铣刀有关参数为:
转速n=400 r/min;
工件进给量V=7.2 mm/min;
左切深铣刀齿数Z左=26。
则左旋风铣头脉动激振频率
f左=nz左/60=400×26/60=173.3 Hz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床身各阶的频率都比旋风铣头的频率要高,说明了旋风铣头的激振频率不会引起床身的共振。
从模态分析结果可知,床身的的中部是其薄弱环节。通过改善床身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床身的刚度,进而提高其动态性能。
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提前知道设计的薄弱处,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既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又能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在动态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为了避免床身与其他零件发生共振现象,应使外界激励响应的频率避开床身的固有频率,一般的情况下,主要看最低阶部分的频率,它是机床系统最有可能引起机床共振的,对该频率下的系统振动情况加以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1]刘习军,贾启芬,张文德.工程振动与测试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惠彬.振动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李 兵,何正嘉,陈雪峰.ANSYSWorkbench设计、仿真与优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梁双翼.高速加工中心关键功能部件静动态特性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5]梁双翼.高速加工中心关键功能部件静动态特性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