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对“三废”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0-03-13 02:08彭丽娟姜志德
当代经济 2010年7期
关键词:三废增加值排放量

○彭丽娟 姜志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理论综述

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的验证分析。关于导致环境污染经济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污染物排放影响效应因素的研究,GrossmanandKrueger(1995)和Panayotou(1997)开创性地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解为三部分: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认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质量的变化方向是这三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于峰、齐建国(2006)通过计算环境污染及其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得出产出结构和GDP、收入分配和贸易结构是我国环境污染关系最为密切因素的结论。二是模型及方法方面的研究,如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定量分解出经济发展各因素对污染排放的影响程度。王海建(1999)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给出一类经济结构变动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析模型,分析部门污染物排放系数、生产技术变动、最终需求变动及其联合影响等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三是通过建立计量回归模型或因素分解分析模型等对经济社会等各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或预测。如马小明等(2006)提出了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产业结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环境经济静态投入产出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变化量。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围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没有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影响环境质量的途径,只是单纯使用减量模型对收入水平变化和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简单的统计相关分析,而经济增长过程中影响环境质量变化的因素很多,人均收入变化只是经济规模扩张的一个影响因素,减量模型抽象掉了太多环境质量其他影响的因素,研究方法过于简单(Sternetal.,1996)。我国以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都采用减量模型,但收入增长背后的规模、结构和技术变化因子对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的效应。目前具体针对工业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较少,从工业经济内部角度进行的效应分解分析则更为罕见。

工业经济内部角度是指工业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模、部门结构、技术水平(包括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拟从工业经济内部分解了工业发展各种效应对“三废”排放的影响,以判断工业污染的具体来源及影响程度,为工业发展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工业发展对“三废”排放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

随着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我们发现经济活动水平和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状况。根据GrossmanandKrueger(1995)和Ekins(1997)模型,用Ei表示环境质量因素,如污染物的排放,用yi表示该部门的产出,αi是该部门环境压力系数,Y表示所有经济部门的产出总和,si表示部门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对任一经济部门,环境和增长的关系可以表述为Ei=αiyi,式中,总的污染排放等于各部门排放量求和,即:

鉴于本文研究内容的限定,在此选取工业增加值来代表工业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模,工业内部部门的增加值为yi,i部门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为αi,αi=yi/Y,令E表示工业总排污量,bi表示i部门单位增加值排污量,那么污染强度为bi=Ei/yi,则有工业污染物排污方程为:

为了分析工业规模、结构和技术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妨考虑两个时期污染物产生的变化(下标t表示比较期,下标0表示基期)。由此,增加的污染物排放量ΔE可以表示为:

对上式作数学变换可以得出:

第一部分(Yt-Y0)∑αi0bi0,分解出了规模效应,表示的是在保持基期工业结构和工业各部门污染强度都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业规模扩大导致的排污量的增加。

第二部分 Y0∑(αit-αi0)bi0+(Yt-Y0)∑(αit-αi0)bi0,分解出了结构效应,第一项表示的是在保持基期规模和基期污染强度也即基期环境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业结构变化导致的排污量的变化;第二项表示经济规模的增量部分在基期环境技术、政策水平及保持基期污染强度不变条件下,由于工业结构变化导致的排污量的变化。

第三部分Y0∑αi0(bit-bi0)+(Yt-Y0)∑αi0(bit-bi0),分解出了排放强度效应,第一项表示的是在保持基期工业规模和基期工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环境技术水平及环境政策变化导致的排污量的变化;第二项表示工业规模的增量部分在其它一定条件下,由于污染强度变化导致的排污量的变化。

第四部分 Y0∑(αit- αi0)(bit-bi0)+(Yt-Y0)∑(αit- αi0)(bit-bi0)是交叉项,第一项为二项交叉项,表示的是在基期规模下,由于工业部门结构和污染强度同时变化导致的排污量的变化;第二项为三项交叉项,表示工业规模、结构及污染强度同时变化导致的排污量的变化。

三、工业发展各因素对工业“三废”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根据2005年和2007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各行业工业“三废”排放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工业各部门增加值及工业增加总值数据,再利用αi=yi/Y和bi=Ei/yi这两个计算公式可得出2005年和2007年工业各部门增加值在工业总增加值中所占比例及污染强度。

其中:2005年和2007年万元增加值排放废水量最大的前3个行业分别为造纸及纸制品业(320.5,243.59)、化学纤维制造业(99.97,60.48)、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业(77.20,44.14),括号里的数字前者为2005年数据,后者为2007年数据,计量单位均为吨/万元(下同)。

2005年万元增加值排放废气量最大的前3个行业分别为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制造业(0.26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0.17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0.152);2007年则是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制造业(0.237)、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152)、造纸及纸制品业(0.042)。

2005年和2007年万元增加值排放固体废弃物量最大的前3个行业分别为采掘业(0.094,0.05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027,0.017)、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060,0.013)。

再根据本文上一部分的模型,通过整理和计算可衡量出工业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且对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变动的来源进行分解,分别衡量其单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2005—2007年工业“三废”排放量变动的来源因素分解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与预估结果一致,规模效应全为正。除了固体废弃物,另外两种工业污染物的规模效应在其排放增加中起到最大的作用。从2005年到2007年,以可变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从72187亿元上升为117048.4亿元,增长速度为62%,这造成工业三废在相同的时期内分别增加了62.09%、61.23%和62.14%,几乎和工业经济规模的扩张程度相同。说明在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加,工业发展在不断给我们的环境增加压力。

表1表明,2005年至2007年工业内部各部门结构变化也导致了工业三废排放量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工业废气的变化,比2005年增加了19.54%;而工业废水则只有轻微增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则呈现负增长。具体原因是我国工业内部排放废气量较大的部门,如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制造业在迅速扩张,其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从0.260降为0.237;而排放固体废弃物较多的部门,如采掘业、石油加工业则明显缩小,其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从0.094降为0.053。

从表1中的排放强度效应这一项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和环境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排污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减少。此因素在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使得2007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比2005年减少了85.05%。此结果可能是受循环经济理念影响所致,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率提高,从而排放量减少。因工业废水资源化再利用的限制因素多于固体废弃物,二者对减排的贡献度均显示出递减态势。

结果表明,对于工业“三废”而言,除固体废弃物以外,工业规模的扩大是其排放增加的最大原因;对于固体废弃物来说,工业经济的排放强度效应比规模效应更大,是其排放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工业废气排放量明显增加,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排放强度效应在工业“三废”减排方面起着显著作用。

四、结论

第一,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在工业“三废”排放量持续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工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对于工业废水和废气来说,规模效应是其排放量增加的最大因素。

第二,2005年至2007年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明显增加,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明显下降。说明调整工业部门结构、加快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减少工业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第三,排放强度效应在工业“三废”的减排方面有显著作用,说明在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环境技术水平也在显著提高。启示我们在追求工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此相联系的各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还要制定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政策法规。

第四,工业发展的排放强度效应大于规模效应,是导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说明产生固体废弃物工业部门的生产和环境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的结果。我们应继续提倡工业循环经济思想,不断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率,减少污染,走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Grossman G and A.B Krueger: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

[2]Panayotou:T. Demys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urning a Black Box into a Policy Tool[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

[3]于峰、齐建国: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解析[J].生态经济,2006(2).

[4]王海建:经济结构变动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7).

[5]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

[6]Stern et al.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World Development,1996(24).

[7]侯伟丽、成德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的分解[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

[8]Ekins P.:The Kuznets Curve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examining the evidenc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7(29).

猜你喜欢
三废增加值排放量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烧结烟气石灰石-石膏脱硫法三废治理研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三废治理及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运用分析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