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筠
根据教育部要求和国内高职教育课程专家的研究成果,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开发较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它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课程内容设计增强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方向。
目前,传统会计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离,尽管大多数学校都设置了会计实训课程,但是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1)理论抽象,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顶岗实习困难重重,难以保证学习的质量;(3)缺乏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实践教学教程;(4)指导教师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实践经验。
(一)《基础会计》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按照项目教学理念,强调按会计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整体上突出以应用能力为目标,体现对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使课程标准符合会计职业标准;使学历证书与会计技术资格证书相结合。根据《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和设计,体现会计职业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程特色,参照会计从业资格标准,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二)制定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的项目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应以符合职业活动导向及工作过程导向;突出课程能力目标;课程载体是项目和任务;精心设计能力训练;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设计等原则。因此,突出会计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会计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需求。上表是本人对《基础会计》课程标准的简要设计。
(三)编写具有实践特色的《基础会计》项目课程教材。根据教高16号文件,按照能力培养和项目课程要求进行编写,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将本课程的内容划分成项目,项目下分具体任务,符合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改特点;教材设计上既把知识和技能方法准确阐述清楚,又要注重教学案例与能力训练,突出会计职业实践能力;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强调技能性、实践性;教与学、学与练相结合;各项目后均附有习题和实训和答案,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与会计证考试相结合,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与企业会计专家一道共同编写,使教材尽可能符合企业实际。
(四)《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建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融专业教师、实训人员、企业界会计专家于一体的实践教学队伍;融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场所;融实训标准、实训教材、实训项目于一体的实践教材体系。
1.校内实训
(1)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单项实训。单项实训是以项目为实训单元,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训。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可采用现有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操作边学边做,进行单项模拟实训。由于凭证、账簿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且填制要求非常严格,在理论讲解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凭证、账簿,通过实务举例,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填制,在做中学,促进学生尽快掌握凭证、账簿填制的基本技能。
(2)综合实训。应安排2周左右的时间,根据《基础会计实训》,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账务处理的实训,配合实际工作中典型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完成从建账开始,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列基本会计业务。此外,还可借助会计模拟学习的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填制支票、汇票、办理银行转账等业务。通过该阶段的实训,不但可以使学生熟悉各种会计核算程序中的内容和流程,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
学生在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手段,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拟软件,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从最初记账凭证编制,到最终会计报表的生成,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具体运用。指导教师随堂讲解、指导与示范,监控学生的实训进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确保实训结果的正确性。
2.校外实训。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很多,一是派教师到企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顶岗和社会实践,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二是与行业的知名企业建立依存关系,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三是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实习,开展会计情景教学。四是学院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或来校讲学讲座,加强了实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3.《基础会计》实训项目设计。根据“以岗位为目标,以实训为抓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同时强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断丰富实训内容,调整实训项目。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项目课程开发的特征是以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安排与落实学生的学习内容,从培养学生思维与工作方法出发,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课程改革。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现场参观企业——走出校门。对于高职技校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对会计没有感性认识,学习课本之前,教师应先带领学生参观某企业(最好是工业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部门主要会计岗位的设置情况及各岗位的职责。同时,还应参观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部门,如采购、生产、销售部门等,掌握企业的整个工艺流程。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掌握企业业务流程,有了实践知识做支撑,理论学习不再存在不可理解的鸿沟。
2.掌握课程之魂——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部分,如六大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复式记账等,这是纯粹理论部分,枯燥而难理解,尤其是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需要理解记忆。不懂这些知识便无法跨入会计学科大门。因此在授课时应把握以下方面:(1)明确课程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会计知识、基本会计操作技能、具备基本会计职业能力。(2)明确会计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基础会计》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教师应讲清会计要素间的内在关系;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账户的关系;会计等式与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会计报表的关系;供产销及财务成果核算的业务处理关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各环节的关系。(3)突出重点、难点内容。在全面讲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着力找出教学重点、难点和特点。如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重点是会计等式,难点是对各会计要素概念的理解及四种经济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特点是各种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3.实训操练—实物展示和情景演练。会计操作技能方面,教师须把发票、库存现金收据、工资结算汇总表等原始凭证、账簿、账页展示给学生;在进行会计单项或综合会计模拟实训时,积极运用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在模拟会计手工实训室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证融合。以会计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使课程教学内容满足认证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并配合考证时间,将课程开设学期安排在认证考试时间之前,提高学生取得“双证书”的比例,力争使会计专业毕业生“双证书”的持有比例达到100%。
同时,考虑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高职培养的学生不仅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应考取初级会计师。因此,选择考证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组织培训。会计类证书的权威性相对较高,通过考试,可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三)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具有职业教育能力的“双师型”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院构建会计实践教学平台的人力基础,是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特色所在。但是,高校绝大部分老师直接由高校毕业生直接走向学校从事教学,没有实践经验;其次,师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因此,要全面进行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培训;实施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轮换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兼职;重视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兼职教师授课,并形成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与交流,以适应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
总之,高职会计课程开发是一项关乎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发展成败与否的关键,不但体现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逻辑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现实的急需。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课题,主持人,赵筠,项目号SK20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