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物联网初探

2010-02-26 14:32同方股份有限公司IT本部周洪波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0年5期
关键词:数字地球传感联网

文|同方股份有限公司IT本部 周洪波

“千面”物联网初探

文|同方股份有限公司IT本部 周洪波

1 物联网万亿蛋糕的诱惑

2009年8月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在得知国内传感网核心技术不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后,温家宝说:“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温家宝指出,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物联网相关的说法和术语有很多,在国内大家最接受的说法似乎还是“物联网”,物联网这个词在中文世界里已成为热点词汇,是近来IT业界乃至全社会“最火”的一个关键词。

ITU报告指出,物联网是技术发展导致的“理所当然”出现的“下一步”,也就是实现4A联网。 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与物互联”的物的数量跟“人与人通信”的人的数量相比,将达到30:1的比例,将来可达到100:1甚至1000:1,总数达到万亿级, 其发展前景巨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蛋糕”产业。

2 互联网、物联网与物连网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互联网”这个中文词,不难发现,在翻译Internet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忠实于英文原意。Internet 在英文中的原意指的是“Network of Networks”,所以中文直译应该是“互连网”,强调“连接”的本意。当时翻译成“互联网”,强调“联合”,中文的意思就比英文原词意义更丰富,也更接近Internet发展的趋势和目前的现状。

同样,在“物联网”这个词的翻译上,我们又超前了,就目前的现状来说,用“物连网”这个词(或M2M)更确切。目前国内外做的许多工作,也只能算是“物连网”(Network of Things),由于网络安全和应用本身的特点等原因,大多数应用都运行在内网(Intranet)和专网(Extranet)中。如果是“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要上公网Internet,许多应用是不可能做成“物联网”供大众去浏览和查询的。但有些东西的确是可以做成“物联网”的,如Google的PowerMeter,所以国外有些人提出了X-Internet的概念,也就是eXcutable and eXtendable Internet(可执行和可扩展的互联网)。

人们一般把互联网称为“外网”,此外还有上面提到的内网和专网。互联网是一个“平台”,着重于“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而物联网则不同,既然有“物”,就一定有产权和归属权,共享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所以,笔者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联网”主要将以“物连网”的形态存在于内网和专网中。

物联网与互联网还有着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目前在互联网上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人工输入”的,而物联网上的内容将主要是“工业化”和“自动化”两化融合的机器自动生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目前是以有线TCP/IP网络为主要载体的,而物联网的很多应用更依赖于无线网络技术,各种短距离RF(包括RFID和Mesh等)和长距离(GSM和各种CDMA等)的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

3 物联网给中国带来的新机遇

作为一次新的技术变革,物联网带来的变革和前两次变革一样,必将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尽管物联网概念并非“中国创造”,但基于上面关于“物联网”与“物连网”的分析,物联网的理念在中国已经得到了更深层次的丰富和发展,物联网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

3.1 蛙跳模式与惯性定律

Brezis,Krugman和 Tsiddon于 1993年在总结发展中国家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后发优势的技术发展的“蛙跳模式”。其核心观点是:旧技术的生产率比新技术初始时高,因此发达国家会选择继续沿用旧技术,而后起国会选择新技术,从而很可能在获得这样的技术优势后,象青蛙跳跃一样超过发达国家。比如18世纪英国超过荷兰,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超过英国。笔者把这个现象称为产业“惯性定律”:发达国家的IT巨头因为既得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提前投入产生“包袱”,难以全面革新采用新技术。例如GE的安防系统15年前就开发完了,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C/S架构,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原有客户维护成本也很高,没时间和精力开发采用B/S互联网架构的新一代系统。

也正如无线通信(手机用户数和综合使用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和互联网(阿里巴巴、百度、盛大游戏等业务世界领先)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一样,都是因为惯性定律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中,中国完全有可能通过发挥五大优势后发制人夺取制高点。中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五大优势如下:

◆ 世界第一的用户群;

◆ 中国政府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决心和能力;

◆ 世界领先的网络技术设施(三大运营商早已开始M2M业务);

◆ 现有业务积累“包袱”相对较少(有利于重新规划和规范);

◆ 中国人追求新奇的用户习惯。

3.2 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

前段时间有人断言说,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物联网公司,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没有标准和定义可循。笔者认为中国目前有很多做物联网业务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因从业人员视角和立场的不同,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对物联网概念的解释。我们可以从技术支撑的角度,把国内目前从事物联网业务的人群分为以下四类。可以叫四大产业群,但更主要的还是基于四大类技术的业务群体划分,因为象前文提到的智能电网和Telehealth等每一个产业群都可能会用到所有四大类技术。物联网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战略性产业,就是因为其技术共性,这里细分的四大类技术都有DCM三层架构的技术共性。

◆ RFID从业人员:他们认为物联网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主任Ashton教授提出来的(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前段时间中国股票市场“横空出世”的物联网概念股“五虎”都是做RFID或智能卡的公司;

◆ 传感网从业人员:这个人群以研究人员为主体,也包括一些仪器仪表业界的公司,这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无锡正在力争成为中国传感网中心;

◆ M2M人群:侧重于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从2007年就开始推M2M业务,在温总理谈话之前就已经开始建立M2M运营中心;同方从2004年开始开发ezM2M/物联网业务基础中间件,并在2005年提出物联网DCM战略;

◆ 工业信息化人群:自动化和控制系统行业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要推动力,还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行业应用。

物联网四大支柱产业群,如图1所示。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相互交流的增加,这四类人群对物联网的理解已经从一开始的相互争论逐渐达到意见的统一。

4 物联网与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的概念来源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演讲“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中提出的。他说:“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他更具体地明确要将“数字地球”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决策、农业、灾害、资源、全球变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戈尔的这个愿景目前已基本实现。

美国提出的许多理念其实都很具体,可操作、可实现,然而欧盟或其他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提出的一些理念一般跟随美国的步调,但“发挥”和 “泛化”太多,结果往往是很难“落地”。和目前的“智慧地球”、物联网理念一样,数字城市在前些年在国内也引起巨大反响,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解放军总装备部、总参谋部、北京大学等中国著名高校对“数字地球”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在1999~2000年期间,曾拍摄多期“数字地球”专题片、对话、访谈节目,进行宣传报道。1999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后,与“数字地球”相关相似的概念层出不穷,“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社区”等名词充斥报端和杂志,成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许多省、市把它作为“十五”经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来抓。

数字城市的概念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前些年在国内出现了一批“数字城市”公司,但其所做的业务确是五花八门,结果是凡是和信息化相关的都是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和IT基本成了同义词。

物联网、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理念的提升,更加具体的强调“物物相连”和技术手段上的“共性”,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度量性。目前全国很多地区还在继续数字城市的思路和规划做“数字城市二期”建设,一些意识较领先的地方政府,已经与时俱进地把“数字城市二期”工程改名为“物联城市”或“感知城市”工程,同时加强了对物联网理念的学习了解和结合。相信在数字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加具体,深入的落实温总理“感知中国”的号召,让物联网理念在中国真正落地,同时在具体应用上走在世界前列。

物联网需要一个比“数字城市”更加明确,具体的定义和规范,这正是本文希望达到的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字地球传感联网
《传感技术学报》期刊征订
新型无酶便携式传感平台 两秒内测出果蔬农药残留
一种基于数字地球的日标保障框架体系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IPv6与ZigBee无线传感网互联网关的研究
抢占物联网
美国数字地球公司最新遥感卫星投入商业运行
某型Fabry-Perot光纤应变计的传感特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