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波,张会奇,许前进
(1.装甲兵工程学院 技术保障工程系,北京 100072;2.77113部队,成都 611939)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武器装备的广泛使用,战争形态已从传统的地面单维作战转变为包括信息、电磁等多维层面的对抗。战场情况复杂多变,对装甲装备抢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战中装甲装备遇险和损伤的比例增大,对遇险装备的抢救难度大、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快速、有效地使遇险装甲装备脱险,迅速恢复战斗力,是战时装甲装备保障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与传统的机械化战争有着较大的不同:战场的范围已由传统的海陆空扩展到外层空间、电磁空间等;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战场的前方与后方;各种智能弹药、电磁脉冲弹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炸弹;先进的侦察技术、夜视技术使得战场更具透明度,使白天与夜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据统计,海湾战争中,美军仅用只占发射弹药总量7%的精确制导弹药,就摧毁了伊拉克80%的重要目标。“发现即摧毁”已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1-2]。
信息化的战场环境对装甲装备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装甲装备抢救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1)任务艰巨。在信息化战场,各种先进的侦察设备分布于太空、空中、地面、水面等,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全天候的侦察感知系统,发现目标的能力空前增强;大量远程化、精确化、智能化的新型武器系统构成了更为强大的火力打击系统,摧毁目标的能力极大提高。因此,装甲装备的战损率、遇险率将会大大提高,导致装甲装备抢救任务更加繁重。
2)时效性要求高。信息化战争节奏快、效率高,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因此要求装甲装备抢救从指挥决策到实施抢救行动的时效性要高。
3)机动性要求高。为适应靠前保障、伴随保障的要求,装甲抢救装备必须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及时高效地为一线作战装备提供保障,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生存性。
4)生存环境恶劣。装甲装备抢救工作环境恶劣,装甲抢救装备本身也会成为打击目标,甚至遭到核生化武器的攻击,因此要求装甲抢救装备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护、伪装功能。
外军对装甲装备抢救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早,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大规模的坦克战之后,美、苏等军事强国即开始着手装甲抢救装备的研制及装甲装备抢救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外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建立了专门机构,对抢救装备进行研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常的装甲抢救车都具有救援、随行和辅助功能,在使用时也可发挥其战场观察的能力,但都不具备战场救援的组织指挥能力。近年来国外坦克抢救牵引车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1)加强了战场上技术观察的手段,装备了现代化的昼夜观察装置;2)为了使遇险和损伤车辆尽快恢复战斗力,有的还准备在坦克抢救车上安装监控救援过程的电子设备,以使对战场上观察得到的救援信息以及保障资源使用状况等进行快速收集和处理,并及时报告上一级指挥部门,为制定抢救方案、组织救援力量、实现迅速有效的后勤和技术保障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加强了救援指挥功能。
坦克抢救车主要用于对遇险车辆的抢救,损伤和故障车辆的牵引后送。为了完成上述任务通常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维修作业。因此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维修的能力。如英国的“挑战者”、前苏联的БРЗМ-1 等车辆除必要的起重设备外,车上还备有成套的通用和专用工具、夹具,装有功率较大的焊接和切割设备、检测设备、发电机、空压机以及相应的机械化拆装工具。并且利用车箱或专用支架携带诸如动力装置这样大型部件以及常用消耗器材。单车能在野战条件下完成一定范围的换件修理工作。
2.3.1 拖救性能
抢救车通常以绞盘额定拉力、绞盘钢丝绳有效工作长度和单车最大拖救力3项主要指标来衡量拖救性能的高低。美、英、德、俄三代抢救车3 项主要指标较二代抢救车指标提高的百分比见表1。
表1 外军三代抢救车主要指标较二代抢救车提高的百分比Table 1 Improvement Percentage of main index of foreign army 3rd generation salvage vehicl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2nd generation %
2.3.2 起重性能
各国三代抢救车都装有起重设备,其额定起重能力多数都可以起吊三代坦克炮塔,最大起吊质量则比二代有较大幅度提高。
2.3.3 牵引性能
各国为了提高抢救车牵引性能都采用了一些相应措施,使得车钩牵引力、牵引通过能力、牵引平均速度和牵引稳定性等方面都比二代有明显提高。如最大车钩牵引力方面,德国的BPZ3 比BPZ2 提高34%,美国的M88A2比M88A1提高近20%。BPZ3和ARV90的牵引平均速度都可达到32 km/h以上[3]。
2.3.4 重视随行能力
为了满足随行保障的需要,通常要求抢救车具有同坦克相当的机动性、通行性和灵活性。为此绝大多数国家都选用造价很高的三代坦克底盘,并将其战斗全重限制在不超出三代坦克战斗全重10%的范围内。其储备行程一般都要求比底盘车高出10%~15%,以便确保具有同三代坦克相近的作战半径。
2.3.5 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为了适应战场条件,几乎所有的三代抢救车都设有综合三防系统。为了减少自身的损伤,所有三代坦克抢救车都设有烟幕装置,有的机枪和牵引装置还可在车内实施操纵。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加强和改进,使装甲抢救装备的抢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这些功能已在海湾战争、科索沃和伊拉克战争等近年来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就目前情况来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世界各国装甲装备抢救研究的重点都仍将继续放在抢救装备的研制和技术开发上。
由于装甲抢救车的底盘大多采用主战坦克或步兵战车底盘,因此在机动性方面,主要随所用底盘车辆结构的改进而改进。如动力装置,已有采用多燃料的发动机,陶瓷发动机也将会用于抢救车;行动部分,悬挂装置采用液压闭锁;传动方面,采用电液操纵、自动换档等。
装甲抢救车的防护虽不属于主要研究课题,但未来抢救车上同样将采用各种先进的生存防护技术。如配备完整的“三防系统”、采用自动密封式燃油箱、安装带光学传感器的抑爆装置等。根据抢救车没有直接战斗任务、不是敌方主要攻击目标的特点,在防护装甲上已出现用轻金属(铝合金、镁合金等)代替钢板以降低车体的质量,将有效的动力源转用到发展和完善其它抢救作业装置上去的趋势。
完善作业装置,增强抢救能力,是抢救车今后所要研究的主要方面。抢救作业装置的发展趋势:增强单项作业能力;开发一车多能。近几年各国都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了增加作业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如美国在M88A1上增加一台10.8马力的副机,当主液压系统发生故障不能工作时,它能代替操纵吊臂、驻锄、绞盘等。将M88A2 动力传动装置进行改进,使输出功率增加40%。开发多性能已成为各国共同研究的课题,最理想的设计方案,既是抢救车,又是维修车,还可做工程车辆;再配上一些别的辅助设备,能做扫雷、侦查、探测、挖掩体等工作。
同时,抢救装备人机环境的研究也将是未来装甲装备抢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根据装甲装备抢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战场抢救需要,着眼于信息化作战的要求,发展与主战装备相配套的抢救车辆。
当前,根据国情和装备现状,开发新一代抢救牵引车,可选用现役某型坦克底盘。因为该型坦克已列装部队,技术相对成熟、性能良好,不仅能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而且兼顾了经济性、可行性和时效性,能尽快解决部队当前之需。
发展新型抢救装备,必须强调先进性原则。新一代的装甲抢救车既要具备机动性、灵活性,又要具备必要的防护能力,能在严酷的战场条件下生存。抢救装备战斗全重应该与现役某型坦克接近,太重将影响本身通行性能和机动性,太轻则影响牵引时的稳定性;单车最大拖救力应根据被保障车辆中陷时所需拖救力计算,即为被拖救车质量1.5 倍;钢丝绳的有效工作长度应增加;额定起吊质量应以能起吊被保障坦克的炮塔总成为准,选用高吨位的单臂回转车用吊车较为合适[4]。
提高抢救装备的综合保障能力和可靠性。抢救装备同时具有指挥、维修、侦察等功能。要求在装备的研制和论证中,既要考虑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也要考虑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抢救装备必须与主战装备同步配套发展。按照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要求,针对新老装备并存的现状,坚持高、中、低搭配的原则,系统配套发展,既要发展先进的抢救装备,也应积极改进现有抢救装备,将有限的经费尽快形成有效的保障能力,以满足部队平时和战时的需要[5]。
[1]黄益嘉.信息化战争装备维修保障[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93—104.
[2]秦宜学.数字化战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8—13.
[3]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 外军坦克技术保障车辆[M]. 北京: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118—120.
[4]王希孔,刘唏.装甲车辆抢救牵引车[M].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1995:197—200.
[5]运用工程教研室.装甲车辆抢救[M].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