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瑞,沙自芳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河南信阳 464000)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年发病率为60/10万~80/10万,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1],为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死亡率高达30%~40%。临床上除积极地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和降低脑水肿外,还应避免颅内压增高的诱发因素,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选择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1例,年龄40~82岁,平均61岁。患者入院后即给予防治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营养脑细胞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等处理,结果临床治愈11例,好转39例,死亡11例。
1.2.1 做好急救处理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变化、疾病造成的身体损害、对疾病预后问题的、家人的紧张及亲朋过多的探视等,易造成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不利于患者休息,增加脑部缺血、低氧,加重病情。笔者的做法是将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监护,病情危重的留1~2人陪护,情绪紧张、烦躁不安者使用小剂量的镇静剂,护士除了给予治疗及基础护理外,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满足其心理需要,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安全渡过急性期。
1.2.2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脑疝或中枢性衰竭,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若患者烦躁不安及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为脑疝前驱症状;双侧瞳孔极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提示病情危重[2]。护士观察时应做好详细记录,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1.3.1 气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急性期大多伴有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口腔分泌物滞留、痰液增多,让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颈部稍抬高、后仰,以利颈内静脉回流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适当给予镇咳祛痰药物,协助患者排痰,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得以稀释;痰液位置较深而又无力咳出时,可先用吸痰管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反射,等痰液到达咽喉部时再用吸痰管吸出。
1.3.2 脱水剂的正确使用 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 h达到高峰,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正确使用脱水剂,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20%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10%人血白蛋白等。20%甘露醇 125~250 ml,一般 20~30 min 滴完,每 6~8 小时1次,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20%甘露醇使用时注意防止外漏,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利尿剂应用过程中应监测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甘油果糖500 ml每日1~2次,3~6 h滴完。
1.3.3 发热护理 高热可增加脑细胞的耗氧量,降低脑细胞对缺血低氧的耐受力,体温超过38.5℃者,应及时降温。如为中枢性高热,常规解热剂降温差,一般采用物理降温法:如给患者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头置冰帽或冰袋,必要时给予人工冬眠。
1.3.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2次口腔护理,饭后及时用清水漱口,可有效地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②预防尿路感染。如患者有尿失禁或尿潴留必须留置尿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尿管每周更换1次,每天尿道口用碘伏(黏膜消毒剂)消毒1~2次。保持尿管通畅,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多饮水。③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对意识障碍者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对意识清醒患者指导有效咳嗽,若患者意识障碍加强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予吸痰。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为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要求发病24 h内禁食,24 h后不能经口进食者鼻饲流质饮食[5],在每次鼻饲时,一定要先抽取胃液,注意观察胃液颜色,如胃液为咖啡色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应暂停鼻饲改为胃肠外营养,并及时通知医生。④压疮的护理。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代谢障碍,使皮肤正常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成为压疮性溃疡或压疮。要认真做好压疮的预防护理:①保证患者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意识不清,无鼻饲禁忌者可鼻饲流汁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②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干燥平整,定时翻身,每1~2小时翻身一次,尽量减少瘫痪侧卧位时间。有条件者让患者睡在空气床上或使用气圈。25%硫酸镁加热湿敷对早期局部红肿效果较好[6]。对皮肤擦破、水泡或浅火山口状改变者,采用高流量吸氧,实验证明,1~2 d可形成瘢痕。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观察,大便后及时清洁皮肤。小便失禁者给予留置尿管或接尿器。
1.3.5 康复护理 脑出血的康复护理主要是协助患者早起肢体康复,早期康复治疗和坚持不懈的功能锻炼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康复治疗的开始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内容包括: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体位变换、关节被动运动、床上移动训练、起坐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移动训练等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功能康复训练。可采用按摩、推拿患侧肢体,做肢体弯曲伸直等被动活动,帮助患者功能锻炼,每天全身锻炼15~30 min,每天数次,也可配合针灸治疗,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61例脑出血患者除11例死亡,1例因高龄、肥胖出现压疮,2例出现坠积性肺炎外,其他患者临床治愈出院。
脑出血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故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观察及护理在临床基础护理中占重要地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合理饮食,做好综合康复护理,配合医生及时实施急救方案,是使脑出血患者转危为安,及早康复的重要环节。
[1]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7.
[2]石俊英.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19.
[3]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9.
[4]刘秋荣.62例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12(6):61-62.
[5]张审恭.内科护理学[M].3版.2006,3(17):1614-1615.
[6]方亚舒.压疮的新认识及护理体会[J].厂矿医药卫生,2006,16(4):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