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生物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2010-02-18 02:11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师生过程老师

燕 艳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互动教育是在美国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创立的符号互动自我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论。它认为教育的中心应从灌输知识转移到强调人际关系的互动上,强调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产生的,学习过程是与他人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的本质应当是在一个富于民主精神和服务理念的环境下,师生双方就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所开展的一系列引导、咨询、帮助与学习、探索、建构的合作行为,其范围不仅体现在文化认知的学科课程方面,而且包括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等活动课程。

一、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们在一种和谐、宽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二、教师的主导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主体——教师引导学习的主体。教学课堂应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由于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生活的经验,容易出现认识、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仍是教育过程的主线。在追求主体教育思想的同时,我们更多追求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真实的体验。这种体验的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主导性作用的真实体现。互动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方向的把握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三、创设有利的情境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催化剂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也就是说,只有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里,才能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产生与教师、同学、教学互动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儿童化的语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课堂情境,也可以安排学生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DNA的有丝分裂》时,我把教室当作一个有丝分裂的细胞,这样,学生和老师就在其中扮演了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其他细胞分裂结构,通过学生的表演来模拟整个有丝分裂过程,利用这样的情境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在生物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四、不时的激励是师生互动的动力

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行为科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工作绩效=能力×激励,即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高低。可见,生物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生物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例如,在对生物课知识拓展方面可采取让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

五、角色的适当变换是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地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生物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心理,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让同学们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同学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层了。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做一下学生评价和知识的归纳整理就行了。

六、合理的调节是师生互动的保障

教学互动应该是有序的。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就会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就有了强烈的参与冲动;当学生表达的激情和冲动充分流露时,课堂上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这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方向,控制好互动的秩序和节奏,避免失去控制。以小组讨论为例,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等,一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讨论中,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情绪,有时甚至影响纪律,降低讨论质量。二是调控进程,讨论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级检查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

[1]曲洪美,刘国强.关于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理性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刘志军,张红霞.第二届主体教育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师生过程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老师,节日快乐!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圆满的过程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