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红
(鞍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鞍山 114031)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一种生理需求,但对一个有失眠经历的人来讲是很痛苦的。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代,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竞争压力,难免有人因精神上、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差,加上疾病等因素而失眠、焦虑。当今,随着社会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催眠镇静药的使用率比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类药也再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大量资料显示,在工业化国家至少有10%以上的人在反复受失眠疾病的折磨,我国人群中的睡眠问题也成为医院神经科人数的第2位疾病。这就必然带来了不合理用药现象和导致药物的滥用。现将作者在医院药剂科工作十多年来对精神药品管理、使用、滥用、流失谈几点体会。
使用年代久远,成文的药物已用了100年以上,现根据使用的年代和化学结构分几大类(也称为几代)。
1.1.1 第一类是指巴比妥类药物。这类药物都以巴比妥酸作为母核,然后衍生出许多药品。如苯巴比妥(鲁米那)、异戊巴比妥(阿米妥)、戊巴比妥(速可眠)、硫喷妥钠等。在20世纪50年代前比较风行一时,发挥了相当不错的疗效。
1.1.3 第三类新的安眠药正在不断开发出来,具有关资料报道,在国内陆续上市的有3种,如佐匹克隆(忆梦返)、唑吡坦(思诺思)和扎来普隆,这类药在偏远地区还未见到。
1.2.1 巴比妥类 这类药因药脂溶性及体内消除方式不同,可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类,而作用也有快慢之分。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是由于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所致。
1.2.3 醛类 这类药物都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如催眠效力较强,作用迅速持久。如氯醛衍生物中的水合氯醛,服后10~15 min入睡,可维持6~8 h,经胃肠道吸收,在体内经代谢而产生三氯乙醇及三氯乙酸,疗效可靠,不易引起蓄积中毒,为非苯二氮类催眠药。
1.2.4 其他类 如酰脲类、氨基甲酸醋类、呱啶酮类、喹唑酮类及溴化物等。这类药物长期使用可成瘾,特别是喹唑酮类,因国内外均发现有滥用转化为毒品,我国和一些国家已停止生产使用。
本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催眠药用于诱导睡眠,对失眠患者和正常人都有催眠效力。镇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抑制作用,能使兴奋不安和焦虑的患者安静下来,但不能催眠。两药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有量的差别,较小剂量镇静,较大剂量促进入睡,更大剂量可导致深度抑制。
由于其毒性,长期使用易致依赖不能停药,且用量越来越大。对肝、肾损害、出皮疹,骨髓抑制等,这类药毒性反应在严重时足以致命,所以,现逐渐退出催眠镇静药舞台。
可见嗜睡、头昏、言语不清,视力模糊。停药后出现反跳性失眠,长期使用易形成依赖,而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但对内脏器官的毒性比较低,过量不致引起生命危险,相对安全。
对胃肠黏膜有强烈刺激,口服易引起呕吐、恶心,放置后易分解降低效价,久服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大,使部分中青年求助于催眠镇静药来调节情绪,用服催眠镇静药来缓解疲劳,舒缓压力。据有关资料报道,38~52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其中女性占62%,这部分失眠患者不是根据病情需要,而是自行购服造成恶性循环,更加依赖这类药物,也造成了药物的滥用。
据调查,在一般人群中患睡眠障碍者50岁以上的老年人较多,为了加速睡眠,他们也自购催眠药来服用,所以也造成了催眠镇静药的人数随着年龄增长而有上升趋势。
因经常性的出差,坐车坐船,工作中的“三班倒”,学习开夜车,扰乱了正常的睡眠时间和节奏,引起的失眠而服用。
如过度的焦虑,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引起的焦虑和抑制所引起的失眠而服用。
许多中枢神经兴奋药引起的失眠,经常可见到的咖啡因、去甲麻黄素等。另有少数年青人为了寻求刺激安慰,捕捉幻觉,追求快感,也有少数因学习落伍,逃避来自各方巨大压力而服用“摇头丸”等造成的滥用和流失。
一些患有心脏病、哮喘、关节炎等疾病。由于心慌气促、咳嗽气喘、疼痛等引起的失眠,而长期服用催眠镇静药。
由于社会竞争,医院医师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遵守治疗原则,不了解和全面掌握药物的性能、疗效和毒性反应,而根据患者需求开药或开“人情方”。
药师在分发精神药品处方中,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严格审核处方,对开人情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药物的滥用和流失。
医院应按照《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控制使用,做到采、供、领、发、保管应专人负责,严把一、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用量,处方保管和处方销毁登记等。
5.2.1 医师要有正确使用精神药品意识,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全面掌握催眠镇静药的作用机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牢牢把握人民给予的手中权力,做到准确诊断合理用药,防止药物依赖性出现,避免药物滥用和流失。
5.2.2 药师要按照《药品管理法》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刻苦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及时掌握新药动态,提供临床指导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药品经营企业不得给个体诊所、个体医生、药店销售催眠镇静药。对药品使用单位也应加强监督管理,不要给少数违法者有机可乘。
加强对药物危害性的宣传,开展全社会身体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对青少年应加强教育,培养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正确人生观,把预防滥用药物工作纳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把一切滥用药物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议从事药物研究的部门能加倍努力研究毒性小,相互作用无不良反应,服用后能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不易成瘾和依赖的催眠镇静新药。药品监督部门也应加快淘汰有依赖、易成瘾、毒性大,给社会和人身健康造成危害的药品。
[1]王金贵,王秀娟.加强催眠镇静药管理[J].中国药房,2005(5):32-33.
[2]周自水.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3]杨建玲.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及53例ADR报告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76.
[4]黄茂莘.不合理用药处方实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103.
[5]杜汝琼.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