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梁生旺,杨苑芬,王 芳,吴 帆
(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中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王小燕,梁生旺,杨苑芬,王 芳,吴 帆
(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在我国医药经济迅速发展和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结合我院中药类专业的特点,对其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通过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中药类高级人才。
大众化教育;中药类专业;课程体系
扩大规模招生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且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对各类复合型新型中药人才需求愈加趋于多样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它关系到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结构的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1]。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深入开展中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
中药学专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专业,它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正式进入高等学府的殿堂才刚刚50年,50年来课程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包括医学类、化学类、专业课程类。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毕业生去向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学生大多从事与中药的生产、检验、研究与开发等有关的专业技术工作,而现在有更多的学生到药学第一线,如药品销售与经营,药品推广与使用,药材的种植与加工等工作。这些工作直接与使用者(患者)进行沟通,指导他们合理用药,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作支撑,在传统教育的框架下,增加了一些医学课程,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理学、药理学、中医学基础等,不同专业方向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医学学分达到了总学分的20%左右。
2.1 实验课程建设
在以往各种实验课的基础上,为中药类各专业修改并设计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开设了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其中,开放性实验于每学年下学期针对大三学生自主组成课题组,自选教师担当课题负责人,选择研究项目后进行申请立项,经专家组评审、筛选立项后进入实验室。每个课题资助1 000元的实验经费,经课题负责老师审批后由学生自主用于购买药品材料,所用其他仪器设备由实验室提供,资助期限一般为一年。综合设计性实验,如中药药剂学实践课程,教师给每个组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撰写报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近3年,中药学院全面开放实验室,已经完成的开放实验项目23个,其中教学型项目16个,参与学生达8 412人时数,科研型项目7个,参与学生14人。
2.2 实验室建设
高校实验室在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科学研究基地的同时,也是集中强化培训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校内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堂。我院投入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一千多万元,拥有先进的提取分离设备、制剂成型设备、分析仪器,为中药类专业的发展、学科的壮大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我院还有先进的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大型中药标本馆,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共建的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包括提取、浓缩、干燥、成型工艺设备。这套中试设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生产企业的某些生产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克服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不适应性。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中药类专业在坚持开设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基础上,还安排学生到GAP基地学习,使学生了解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实际过程。另外还利用我院的中试平台、校外实习对口单位等场所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毕业实践时间由原来的一学期增加到近一年时间,毕业实习也提前进行,由原来的第8学期改为现在的第7学期。学生与生产实践、用人单位结合,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再从实践中学习,有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就签订了就业合同,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实现了无缝衔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当今是一个创新、发展、改革的时代,不改革、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对于中药类专业的教学同样是如此,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本学科发展的变化[3]。我院与名校合作,加强交流,提高学术层次,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制药学;实行课程改革,开设了中药新药研究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按照新药研究的流程进行实验,了解新药研究的全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本科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申报科研课题,得到学校的资助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试验。学生还可以自由结合到老师的课题组实验,在本科阶段就能多方位地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近年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申请了63项课外科研项目,参与学生人数达到30%,涵盖了人文社科类、药学类专业性课题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等,并取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的好成绩。我院获得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级一项,省、校级各二项,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4项,发表教改论文24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随着市场对中药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在中药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应相应地增加选修课的比例[4]。首先,我院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的特色及优势开设了本专业自选课程和跨专业自选课程,并鼓励教师开设相关学科的公共选修课,提高了选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增加了选修课所占的学分;其次,广州大学城各高校课程可互选、学分互认,各校学生均可选修其他院校的课程,尤其要申报特色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的公选课多达一百多门。选修课基本形式可以为专家讲座、实践、教授(博士)论坛等,较传统的课堂授课更为灵活、生动。我校中药类专业的学生选修的新课程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动态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5]。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重要场所,是检验学生知识的重要平台,更是学生学习生产实践的绝佳基地。建设好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中药专业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注重与药检所、药研所、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或产学研基地,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和规模,目前已有野外认药实习基地2个,GAP基地3个,GMP基地26个,GSP基地40个,产学研基地5个。另外还有其他长期接收实习生的非正式挂牌单位58家,提供了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生产、药品检验、医药流通、药品调剂、中药科研等多个实习岗位,各个实习地点均具备专业实习所需要的师资、设备、仪器、资料等基本条件,能较好地满足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
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根据中药类专业性质,我院制定了中药类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块教学大纲及岗位实践教学大纲。在实习前开展多层次的毕业实习教育和“毕业论文撰写”的教授论坛。针对影响毕业实习质量的难点和关键点,制订管理流程和质量监控的体系,编成《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成立了质量保障体系和机构监控体系,对毕业实践进行全程监控。为保障毕业论文质量,设校内外双导师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经过几年毕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毕业实习走上了比较规范的轨道,保证了实习教学效果。在收回132份实习单位对我院实习生实习评价表显示:有126份打分在90分以上,实习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实习态度和纪律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课程结构体系应实现人文和科学课程的结合或融合,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7]。我们将在现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与探索,努力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中药类人才。
[1]李省云,李思殿,刘克文,等.高师化学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3):23.
[2]马凤余,彭代银,金传山,等.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5):1.
[3]冯年平,范广平,林长兴,等.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药学教育,2002,18(1):14-15.
[4]袁珂.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07,6(18):58.
[5]邹吉高.浅析高校选修课的作用及其教学管理现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0):25.
[6]李小翚,吴清和,王利胜,等.中药学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2,12(7):108-110.
[7]马少丹,苑述刚,阮时宝.对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23-124.
G642.0
C
1673-7210(2010)08(c)-110-02
王小燕(1977-),女,助研,中药学硕士研究生。
梁生旺(1954-),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药学院副院长。
201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