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孙姗姗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为40%~50%[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康复科住院脑卒中患者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35~78岁之间;病程>2周;头颅CT示脑梗死43例,脑出血10例;患者均意识清楚,无明显智能障碍,无阳性精神障碍史和家族史。53例患者均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评定抑郁状态;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53例中并发抑郁状态27例(50.9%),其中轻度14例(51.9%),中度10例(37.0%),重度3例(11.1%);其中女性患者16例(59.3%),男性患者11例(40.7%);病灶位于左半球发生抑郁患者15例(55.6%),右半球12例(44.4%)。可见抑郁是脑卒中后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关于抑郁发生的机制:①多数学者倾向于“生物学机制”学说,即脑血管病直接破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低下,从而导致抑郁。②“反应性机制”学说认为,家庭、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脑卒中后生理和心理平衡失调而产生反应性抑郁。③社会心理学,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导致与人交流沟通障碍,自我评价降低,甚至产生自我羞辱感,认为成了家庭的负担、累赘,情绪低落,兴趣发生改变,逐渐产生孤独、焦虑、悲观等抑郁症状,加之家人及社区有关人员往往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认识不足,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误诊率、死亡率增高。
总之,PSD的发病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除与脑器质性损害有关外,还与患者患病后躯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降低有关。对PSD应予高度重视,给予积极的综合干预,除药物治疗外,应重视功能康复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减轻脑卒中的危险性,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以减少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不幸。
[1]刘永珍,龙洁.卒中抑郁的脑卒中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措施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6):340-342.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
[3]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编.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