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0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 田媛
157000 黑龙江省海林市林业职工医院 刘伟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乳腺癌切除术后,由于体形的改变,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打击十分沉重,因此高质量地做好心理、生理健康及康复功能方面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5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本组52例为2006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治疗术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大63岁,最小33岁,平均48岁。心理反应类型与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认知程度有关。
2.1 明确心理调理四要素[1]首先要抓好前提、基础、关键和核心这四要素。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调理的前提;医生与病人家属的默契配合是实施心理调理的基础;正确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是心理调理的关键;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诊断治疗,激发病人潜在的生存意识,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是心理调理的核心,以此达到恢复病人最佳身心状态的目的。
2.2 及时了解并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2.3 采用多种形式因势利导 ①做好科普宣传。②组织病人交流。③积极地利用现身说法,请同疾病的康复者给病人谈亲身感受和经验,可事半功倍的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根据心理反应类型进行对症调理[2]
2.4.1 抑郁型病人 对20例这类病人加强保护性医疗,采用积极地现身说法或组织阅读有关方面的文章,疏导、劝慰、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
2.4.2 攻击型病人的焦虑、愤怒心理的调理 对于12例攻击型病人医护人员要加强保护性医疗,争取病人合作与信任,抓住适当时机进行心理调理,护理人员爱心情感传递对患者的影响很重要。
2.4.3 习惯型病人的否认心理及调理 对9例这类病人需明确告诉诊断结果,耐心解释说服,使病人相信诊断又增强治疗信心。
2.4.4 稳定型病人的积极防卫心理及调理 对11例这类病人要坦诚交代病情,有必要疏导病人,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来配合治疗。
2.5 调整病人心理微环境 在医护患之间,医护人员必须真正确立医患双方人格平等,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行为去减少病人心理上和躯体上的疾苦。乳腺癌病人在化疗、放疗期间共有13例出现副作用,有计划地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化疗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增强责任心,慎重语言交流,防止意外发生。
2.6 做好出院前的心理调理和出院之后的自护指导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病人的各种顾虑,指导病人出院后如何坚持治疗,生活规律,营养合理,配合适当的户外活动及锻炼。
2.7 建立随访制度[3]出院后要重视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联系,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提供咨询,为持续治疗创造条件。随访可尽早发现有无复发癌灶或转移病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中至关重要,抑郁型病人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患者的悲观心理得到改善,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攻击型病人熟悉有关乳腺癌的相关知识,减轻了恐惧与焦虑,有利于病体的康复;习惯型病人通过心理疏导耐心解释,病人相信诊断同时增强了治疗的信心;稳定型病人能够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促进机体和心理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实行以上心理护理措施,绝大多数患者均消除了焦虑、恐惧、自卑、孤独等心理,能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重归术前生活及社会活动充满信心。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消除负性情绪、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1]吴艳萍.123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南方护理杂志,1996,21(5):70.
[2]管新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J].光明中医,2006,21(5):57-58.
[3]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350-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