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献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妇幼保健院,广西那坡 533900)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满28周但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 500 g,身长46 cm以下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生存能力低下,胎龄越小,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有效的护理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现将早产儿护理综述如下:
早产儿应予于暖箱内保暖。在暖箱预热过程中,置患儿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保暖,各种操作应在辐射保暖台进行。进箱后,每天进行暖箱内外环境的清洁。出生3 d内的温度调节,一般体重在2 000~2 500 g者,暖箱初始温为28~30℃;体重 1 500~2 000 g者,暖箱初始温度 30~32℃;体重 1 000~1 500 g者,暖箱初始温度 32~34℃;<1 000 g者,暖箱初始温度34~36℃;使患儿体温保持36.5~37.2℃,昼夜波动勿超过1℃,在这个温度时机体耗氧、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小,随着其天数的增加,暖箱温度渐降1~2℃[1]。湿度的要求:除了在水槽加水,还需在箱内放一杯清水以增加暖箱内的湿度。早产儿对缺水耐受力差,不显性失水约为足月儿的3倍,故在强调暖箱温度的同时也要强调相对湿度,因为早产儿脱离母体后,生理功能正处于调整时期,暖箱湿度应尽量接近宫内湿度,以减少肺泡内透明膜形成。要注意使皮肤与呼吸道的水分蒸发减少,弥补出生后初期早产儿摄入量不足,避免脱水及体重过分降低[2]。对出生后3 d内的早产儿的暖箱加温加湿,使暖箱湿度达90%以上,早期提高暖箱湿度,可降低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缩短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及住院天数[3]。
出生后如吞咽好,应尽早开奶。早产儿的喂养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1 000 g以下每小时喂1次,1 000 g者每1.5小时喂1次,1 500 g者每2小时喂1次,大于2 000 g者每3小时喂1次[4]。出生体重在1.5 kg以上,一般情况好,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儿可直接母乳喂养[5]。如果吸吮吞咽反射差,应微量管饲加肠外营养,从微量开始,以防胃肠道损伤的发生。早产儿或者足月儿微量喂养肠道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儿,早期喂养能减少喂养不耐受及胃肠损伤的发生率。而早产儿的胃肠损伤发生明显高于足月儿,缓慢增加奶量可提高喂养的耐受性。因此,早期给予微量喂养,缓慢增加奶量,待出生后48~72 h逐渐过渡到全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损伤改善喂养耐受性[6]。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未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限制其存活率的提高,利用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具有生物训练的作用,有利于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还可以提高早产儿对医源性刺激的耐受性,减少能量消耗,促进体质增长[7]。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早期接受肠道喂养可以降低低血糖、脱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脱水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8]。
打针、抽血或吸痰等的操作可引起早产儿疼痛,疼痛使早产儿哭闹、烦躁不安,增加家属的焦虑。疼痛经历不仅造成婴儿近期的生理、行为、激素代谢水平的紊乱,还将导致严重的远期后果,造成感知行为和神经功能上的损害[9]。早期进行疼痛干预,可减少疼痛应激对早产儿脑发育的不利影响,提高生存质量[10]。侵入性护理操作是患病新生儿经常、反复经历的疼痛刺激,对新生儿科造成一系列近期及远期不良影响,如生理反应、激素和代谢水平变化、食欲减退、痛觉改变、认知行为改变等[11]。因此应充分认识到防治早产儿疼痛的意义,各种操作动作轻柔,语言和蔼温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扰性的操作治疗,如果需要,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减少对孩子的疼痛刺激,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使其形成屈曲体位,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11]。另外,温柔的抚触、利用非营养性吸吮减轻疼痛感。
孕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更易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可减少有效呼吸,导致低氧血症和心动过缓,反复发作可威胁早产儿的生命或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2]。应密切观察患儿,如出现暂停应抚摸背部或弹足底。虽然感觉和刺激等可减少呼吸暂停,皮肤触觉刺激可能减少发作频率,但过强或不正确的和有害刺激以及预防性运动伴随的摇动可能增加体循环压力和颅内压导致颅内出血,还导致早产儿睡眠剥夺[12]。因此应交代家属不要为了预防患儿出现呼吸暂停而不断地摇动患儿。对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尽可能避免干扰,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减少不良刺激尤其是吸痰和穿刺操作过程中,保持舒适和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
逐渐缓慢复温,切忌过速。复温是护理低体重儿的关键措施,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易于恶化。根据体温及硬肿范围估计轻重程度,最好用暖箱复温[13]。在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应用培养箱和辐射保暖台保暖进行临床对照,结果发现婴儿培养箱对患儿硬肿症4 d消退率明显高于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台[14]。箱温从28℃开始,以每小时升高箱温1℃逐渐升至30~36℃,一切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力求在12~24 h内使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13]。保证营养和纠正缺氧。局部涂鸡蛋油,效果明显,一般24~48小时大部分硬肿消失。
早产儿不提倡生理性黄疸的说法,一旦出现黄疸应尽早进行光疗。预防性光疗要及时,应给予间歇性光疗。丁爱武[15]对间歇性光疗和持续性光疗做了比较,结果显示持续光疗(即24 h不间断光疗,除了更换尿片和和喂奶等短暂间歇外)容易引起早产儿发热、哭闹、出汗、精神疲乏,还可出现皮疹、腹泻、轻度脱水、吸吮能力下降等副作用。间歇性光疗效果无差别,还可使患儿舒适度增加和减少资源浪费,更容易被家长接受。早产儿停止光疗后常可出现黄疸反跳现象,一般24~48 h自行消退,如不消退可再光疗。
由于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表现为青紫、呼吸暂停、嗜睡、惊厥、尖叫、肌无力及眼球异常转动等症状,而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出生72 h内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5.5%。新生儿低血糖可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特定的临床表现,易被忽视[16]。因此不管有无症状,都应密切观察并监测血糖,在血糖稳定以前,每日至少测血糖1次。对早产儿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并尽量采用留置针以便随时补充葡萄糖[17]。
[1]文琼仙.早产儿临床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5):78-79.
[2]魏彦桥.早产儿保暖问题[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1):121-122.
[3]徐小平,朱解琳,俞建德,等.早期提高暖箱湿度对早产儿体重影响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96-97.
[4]郑燕贤.早产儿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8):85-86.
[5]白海芳,王巧玲.早产儿的护理问题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5:42.
[6]涂燕青,陈丽红,江月明,等.微量喂养对为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0):1363.
[7]蒙莹.非营养性吸吮在低体质量儿喂养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09,49(25):36-37.
[8]段捷华.极低体重儿早期不同喂养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杂志,2009,24(10):56-57.
[9]王晓东.新生儿疼痛的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24-25.
[10]潘燕群,陈敬国.早产儿疼痛30例早期干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9):19-20.
[11]曹云凤,李术美,李术娟,等.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3):75-76.
[12]廖志,刘志文,万朝敏,等.早产儿呼吸暂停预防和治疗的临床证据[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5):422-423.
[13]廖毅婉,陈亚晶.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J].中国保健杂志,2009,(6):235.
[14]姚春花,扬素容,曾雪梅,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应用培养箱和辐射台保暖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5):2075-2076.
[15]丁爱武.2种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0):40.
[16]周静,汤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干预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5):383.
[17]艾金萍.咽下综合征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