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永日
(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高坎医院,辽宁沈阳 110163)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超过500 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临床上应用适当的剖宫产术是安全的。但任何一种手术,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更无法绝对保证安全。根据国内外有关剖宫产术资料所载,剖宫产产妇死于手术的主要原因为麻醉、出血、感染及栓塞等。因为剖宫产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所以出血是产妇的重大威胁。为探讨如何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消除术中促进子宫出血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发生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共收治368例分娩产妇,其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25岁。孕次最少1次,最多4次。孕周:(38.2±3.9)周,无妊娠并发症、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等。本组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
1.2.1 在剖宫产术中估计产妇会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产妇如巨大儿,羊水过多,产程延长,尤其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在胎肩娩出后,立即宫壁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缩宫素20 U持续滴注,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也可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经以上治疗无效时可采取B-Lynch缝合法、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缝扎,必要时行切子宫。如子宫切除后弥漫性渗血可用腹部加压包扎,腹腔填塞法来控制出血。
1.2.2 在术中对切口撕裂、扩大切口的活跃出血及时准确地进行缝扎,对胎盘剥离面渗血的采用可吸收线缝扎止血。剥离面广泛渗血无法缝扎的病例,通过宫壁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等方法无效时,可用B-Lynch缝合法、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缝扎的方法,止血有效后,常规缝合子宫及关腹。
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8月间共收治产妇368例,发生产后出血6例,其中正常产1例,剖宫产5例。在5例剖宫产中因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2例,切口撕裂、切口扩大胎盘剥离面广泛渗血3例。
剖宫产是指经由切开腹部及子宫的方式将胎儿娩出,是因特定适应证之下为保护胎儿及母亲安全必须选择之生产方式。需要选择剖宫产的情况:剖宫产包括紧急性及已知必须且预约的剖宫产。紧急性剖宫产,是指在妊娠中后期或产程进行中产妇或胎儿因突发的紧急情况,例如:出血,产程迟滞,产妇有严重内科疾病,急病胎儿,脐带脱垂,胎儿窘迫等。预约剖宫产是指分娩前就己经知阴道生产是不可行的进而采取剖宫产产,例如:曾动过子宫手术,胎位不正,产道有肿瘤阻塞,产道狭窄,多胞胎,活动性生殖器疱疹病毒之感染等。由于剖宫产本身对孕妇是一种创伤,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出血量,剖宫产术中也增加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征,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是产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同时要提高产科质量,对每一例产妇做充分的分析,尽量避免滞产和产程延长。提高操作者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是关键措施之一。
防范得当是避免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关键。防范措施包括高危因素识别,如子宫张力过大;影响子宫肌收缩力的因素;产程过长或产程停滞;存在感染;子宫形态异常;胎盘异常;存在妊娠并发症;凝血系统异常等。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包括组织裂伤、胎盘残留和缝合技术。
本院1例切口撕裂孕妇,裂伤发生在子宫的左侧延至子宫后壁,缝合时将子宫托出腹腔,查清裂伤程度,缝合时避免输尿管的损伤,还避免了回缩的血管被遗漏。胎盘剥离面局部出血缝合时要注意深度,缝合应达到子宫内膜下3~5 mm处的血管层下方。
术中首先要保证子宫收缩良好,可以按摩子宫和应用缩宫素。子宫出血防治的关键是:及早认知高危因素和及早识别出血,注意控制出血和补充血容量,做好母体监控,积极纠正凝血系统异常,还应具备优良的协作团队和高水平的决策,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流失,最大力度地维护生育功能,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挽救和保护生命。
[1]马巍.剖宫产术中出血7例临床处理体会[J].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2008,7(4):121-122.
[2]史雪艳.剖宫产术中子宫大出血18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8(10):145-146.
[3]陆薇,姜丽华,曹传蕴.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15例临床体会[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26(4):78-79.
[4]袁玲,袁春涛.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1例原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1(4):64.
[5]赵宇清.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4):126-127.
[6]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0-395.
[7]梅丽君,柯宏,范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现代医生,2009,48(3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