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

2010-02-17 19:03李德明范义凤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葛根素葛根本院

李德明,范义凤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江苏南通 226001)

《神农本草经》指出,“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名医别录》称,“葛根无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1]。自1993年卫生部批准葛根素注射液用于临床以来,其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在临床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值得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共发生静脉输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不良反应126 例。 年龄 54~75 岁,平均(65.39±5.46)岁。 男 78 例,女 48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3例,脑梗死32例,冠心病26例,突发性耳聋12例,高血压3例,血管神经性头痛1例。

1.2 不良反应表现

共355例次。其中发热64例次(18.03%);皮疹49例次(13.80%),其中后背部皮疹16例次(4.51%)、全身皮疹23例次(6.48%);头昏 36例次(10.15%);瘙痒 21例次(4.62%);面部发热35例次(9.86%);面部、指端发麻31例次(8.73%);颜面水肿29例次(8.17%);面色苍白、出冷汗28例次(7.88%);腹痛、腹胀 18 例次(5.07);喘鸣 12 例次(3.38);血压降低 11 例次(3.10%);寒颤 9例次(2.54%);血糖增高 7例次(1.97%);转氨酶升高5例次(1.41%)。

1.3 发生时间

①皮肤反应,如面部、指端发麻,局部或全身皮疹或瘙痒,颜面水肿等19例发生于初次静脉滴注3 min~3 d,10例发生于20 d后已停止滴注时,13例在再次使用时。②18例在静脉滴注3 d内发热,24例在3~7 d,22例在再次使用时,其中9例伴寒颤。③36例头昏发生在静脉滴注各个过程中,其中有15例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11例血压降低。④35例在静脉滴注各个时段面部发热。⑤18例腹痛、腹胀均发生于3 d后。⑥29例次颜面水肿发生于静脉滴注3 min~3 d。⑦7例在静滴5 d后血糖增高。⑧12例在1~3 d发生喘鸣。⑨5例转氨酶升高均发生在5 d后。

1.4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过敏药物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大多数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症状即消失。23例皮疹者经服用抗过敏药物后缓解,局部皮疹不退者涂敷地塞米松霜剂;12例喘鸣者予以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者立即平卧,11例予以吸氧,其中2例经小剂量升压药滴注后迅速缓解。上述反应除皮肤瘙痒持续时间较久外,其余均在停用药物后1~4 d恢复。

3 讨论

3.1 葛根素临床作用与不良反应

葛根 (radix puerariae)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葛根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异黄酮类,其中大豆苷、大豆苷元和葛根素含量较多。葛根素系从野葛或甘葛藤根提出的一种黄酮苷,化学名为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动物试验表明,它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具有降血糖、血脂、抗氧化、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1-2]。现在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视网膜血管阻塞、突发性耳聋、眩晕、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疾病。

临床观察发现,葛根素毒性较轻,不良反应亦较少。主要有发热、过敏反应、头昏及头痛、血管性水肿、腰胀及腰痛、转氨酶升高、急性血管内溶血、过敏性休克等[2]。江庆华报道,不良反应有药物热(77.14%),皮肤过敏(54.29%),过敏性休克和死亡(5.71%),溶血反应(11.43%),腹痛(17.14%)和腰痛(11.43%)。罕见不良反应有急性血液三系(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而死亡等[2]。本院所见与上述报道一致,但发生率较报道少且轻,主要为药物热占18.03%,皮肤过敏占13.8%,头昏占10.15%,腹痛、腹胀占5.07%,未见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反应。

3.2 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注意事项

3.2.1 注意药物作用的两面性 本院发生不良反应的均为50岁以上的患者,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者。在刚开始使用葛根素时,9例补液时出现虚脱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其中5例胸闷不适,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心肌缺血。医护人员在排除过敏性休克反应后,注意到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可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著降低,对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分析患者血压下降、心肌缺血可能与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及葛根素的降压作用有关。经将静脉滴速控制在25滴/min后,虚脱表现及主诉补液时和补液后头昏、头胀、者也明显减少。为此,笔者认为,应注意葛根素作用的两面性。患者血容量应充足,静脉滴注不宜剂量过大,滴速宜慢。我院未发现血液三系减少及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严重反应,也可能与我院医护人员严格掌握葛根素适应证,适当控制药物剂量、疗程和静脉输液的滴速有关。

3.2.2 重视药物的过敏反应 本院10例出现类似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样反应,全身皮肤瘙痒难忍,极度烦躁;12例出现全身皮疹。初为上半身,继而皮疹散在于颜面、四肢、躯干,以弥漫性丘疹为多,发红,有痒感。13例发生在再次使用时。上述患者既往已有过敏表现,可能因症状较轻、未予注意;或医师对葛根素可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或再次使用前未询问患者以前用药情况,招致反应。不良反应往往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接触该药次数越多,反应往往越重。首次出现皮疹,以后加重,甚至出现血液系统、肝脏和肾脏损害。葛根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属于Ⅱ型变态反应,致敏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生[3]。医生应警惕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熟悉其毒、副作用,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以防患于未然。

3.2.3 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葛根素联合使用一种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8%,联用两种药物时则为 33%[2],说明联用药物须注意其安全性。本院使用的是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为避免使血糖增高,少数医生在其中加用胰岛素以抵消使用后血糖增高反应。但中草药制剂中一般不宜与蛋白制剂配伍,同时葛根素本身易招致过敏反应,加入胰岛素将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且一旦出现反应临床也难以辨认过敏原为何药。葛根素注射液为含酚羟基的化合物,遇碱溶液变黄,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3-4]。同时,老年患者因患多种疾病联合用药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医护必须注意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规定,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前提下联合用药,以保证医疗安全。

[1]覃开羽,吴敏.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2007,16(3):60-61.

[2]江庆华.葛根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近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6,6(2):326-327,376.

[3]冯艳霜.187例中药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2):81-83.

[4]夏华玲.葛根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234-235.

猜你喜欢
葛根素葛根本院
药食两用话葛根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