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璐娜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对各地农业产业化参与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供销合作社开始希望整合当地农产品资源,创出知名农产品品牌,并将自己打造成为某个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供货商。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三个字就已经是一个被行政力量赋予各种内涵的知名品牌,不需要搞什么产品定位、市场推广、渠道建设;而如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打造一个知名品牌,要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其难度可想而知。
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通过建直营店、与“易捷”连锁合作等各种方式,打造“寒地黑土”品牌的尝试,让我们看到,虽然考验很多,但供销合作社正在利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重新打造新时代的品牌;而“新合作”利用供销合作社网络,逆产业链而上,整合农产品资源,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实践,则让我们看到,新的商业机制可以使供销合作社很多潜在的优势转化成一种商业价值。
“寒地黑土”和“新合作”的营销模式或许不那么容易复制,但至少有这样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他们着眼全产业链。“新合作”之所以可以从一个零售商成长为一个农产品供应商,与其所依托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关系很大。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拥有流通网络,另一方面又发展了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很多基层社也从事农产品购销,这为“新合作”利用自己的流通平台整合农产品资源、打造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供销合作社这种独特的位于城乡之间的组织特性,为其提供了很好的整合产业链的先天条件。未来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拥有一定实力和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完全可以向上或向下整合产业链,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第二,他们放眼更大的市场空间。让产品走得更远,这的确需要一种胆略。黑龙江的“寒地黑土”走进了北京商务区,走进了大上海,走进了长三角小城市群,又通过遍布全国加油站的连锁便利店,走向全国市场,这其中既有资本的支撑,但更多地需要对市场的不断研究与细分。要想让品牌价值得以提升,没有更远大的市场眼光是办不到的。
第三,他们联合更广泛的力量。不论是像“寒地黑土”那样借助系统外的网络,还是像“新合作”那样依托系统内的资源,只要想迅速膨胀规模,增强实力,就只有联合更广泛的力量。供销合作社本身就是一个联合组织和系统组织,对于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来说,系统资源是最值得去好好开发和利用的。“新合作”的实践已经提供了成功经验。
总之,“寒地黑土”和“新合作”的种种尝试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和专业的积累,更是一种追求格局改变的勇气和胆识。供销合作社从传统的购销模式向更具挑战性的现代营销模式转变,需要这种勇气和胆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不少拘泥于传统经营方式,并依赖于传统业务谋求生存的供销合作社,现在,还是多想想如何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未来建立在全新的品牌战略和市场营销基础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