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勇
(如皋市白蒲高级中学,江苏 如皋 226511)
在实施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科学谋划找准撬动高效备考的支点,实现考前复习效益的最大化,是业内人士一直关注的焦点话题。笔者在长期的高三教学实践中发现,高效的复习备考工作必须找准以下四个着力点。
国家督学、《人民教育》主编傅国亮在一次学术报告中指出:方向问题是上位的问题。没有方向的船,任何风都是逆风。依据课标、参照教学大纲、联系学情和现实生活制定的考纲,规定了考试的性质、考试内容、命题要求和考试形式,它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师生备考的指导性文件。《考试说明》则对大纲中的知识要求和能力目标做出了明确且细致的说明,同时,明确了试题的题型比例、难易比例,并附有参考试卷。可见,考纲是考前复习的指南针和方向盘,考纲的研读、实施与落实的情况往往会制约备考的效益,高效备考一定要在“考纲”和“说明”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备考就是无的放矢,极易陷入盲动误区。
思想政治学科的时效性特点与社会发展形势决定了一年一度考纲的动态性。从今年江苏高考政治考纲考核变化的内容看,共删除了28个考点,能级要求降低的考点有9个,同时增加了7个考点。2010年高考更加强化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在考核目标和要求明确规定的4项11条中,有10条都是强调对学生审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新变化的知识点中,其中有14个知识点比2009考试说明提高了要求,降低要求的大部分属于概念类的。及时洞察考纲的以上变化,并据此调整复习策略,是高效备考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高考政治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某一个具体的原理或观点有针对性地说明某一个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或者问题。这一要求的前提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备考复习过程中,务必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对照考点,夯实基础,力求以不变应万变。
就2010年的江苏思想政治科考纲,共设置223个考点,而一份正规的高考试卷,有33条单项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主观题四题,54分,按2分一个得分点,大概会涉及27个考点。概括起来,一份试卷一般可包括159个知识点,覆盖223个考点的绝大部分。且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加上规范办学,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的相对缩短,会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这样的分析启发我们,高考备考复习务必增强复习的针对性与系统性,要尽可能做到每个考点都能掌握,克服猜题押宝式的复习方式。回归考点,查漏补缺,扫清盲点,构建以主干知识为骨架的体系,是提高备考效益的必由之路。
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各个模块的几个核心关键词,整合重组知识点,建构知识网络,形成体系。如《政治生活》要抓住公民、政府、政党等行为主体;《经济生活》则要突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经济活动环节;《哲学生活》则要明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与认识论、辩证法与价值观等适用界限以及各自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科高考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和时事政治。选考内容为“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两个模块中的一个。就考核目标与要求而言,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四个部分。无论是考试范围,还是能级要求,量大面广且要求具体。这就要求我们在逐个复习考点的同时,要善于树立整体意识。通过经常性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思想政治课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德性知识与智性知识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找到考点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社会热点之间的有机链接处,据此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思考探究现实问题。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考生必须对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所谓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通过连续不断的“充电”,大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与解题策略,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定范围的饱和状态,即“高原现象”。为了提高备考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强化对知识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易混易错知识进行甄别比较,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常见考试题型进行反思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就客观题而言,除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能力和灵活应用课本知识外,通常还将大量的易混易错知识潜伏其中,供学生选择优化、比较鉴别。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就业、出国学习考察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与价值、供求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区分”“低碳经济的实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区分”等;《政治生活》中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管辖权与自治权的区别”“人民政协与国家机关”“公民与人民”“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不结盟政策”等;《哲学生活》中的“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原理的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等;《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大众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准确界定”“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等。比较鉴别以上易混易错知识,一定程度上会增进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流畅性。
就主观题而言,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一般包括一道经济生活的图表题、一道评析题、一道选修题、一道探究题。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对上述题型解题时通识通解的整合意识,规范答题方式,提高解题的实效性。
图表题一般由解读图表信息、解决图表中的问题两部分构成。解读图表信息,务必抓住三点:一是表头(仔细阅读,可以由此确定问题主体);二是图干主体(根据对比项及数据变化趋势找出经济现象,揭示存在问题);三是备注(答题关键信息往往深埋于此)。解答第二问中的问题解决措施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存在问题,依据所规定的知识应用范围进行一一对应式的回答。
评价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解这类题,首先要界定好辨点,理清并整合好层次。然后按每一个辨点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和注意点、缺陷及其理由和注意点”进行拓展分析。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探究题题型也进一步渗透到政治高考命题的领域,探究题以探究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改变了多年来高考旧的命题模式,能够真正测试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探究试题往往以较新颖的材料如时政材料、图表数据、名人名言、生活片断等作为背景,考察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体验能力和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的多样性和考查方向的多层次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解题时一定要切合主题,原理表述一定要准确,逻辑一定要清楚。组织答案时运用好学科术语,要将学科语言与材料、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语言要有时代气息,要简明扼要;答案层次要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
总之,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只要注意把握方向,研读考纲,夯实考点;及时查漏补缺,扫清盲点,建构知识体系;用心关注热点,突出重点,活化知识,学以致用;学会认真审题,缜密思维,规范答题,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应对自如,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