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春
(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安徽 合肥 230009)
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可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进而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既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也存在着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负面影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以高中地理必修3的教学为例,探究地理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
传统教学的新课导入,通常采用回顾上节课主干知识导入,或是采用提问回答方式导入,或是假借讲述故事导入等等。不仅导入方式单调,还因受时间限制(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一般最多只能占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导入的内容也难免片面肤浅。因此,一般很难让学生感到新奇,产生兴奋,也就难以激起学生课堂主动求知的欲望。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除可采取传统教学所用的那些方式导入新课外,还可运用漫画、图片导入,借用音乐、歌曲导入,播放电影短片导入等等。例如,讲授“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节时,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用“一九七九年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导入新课: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如,讲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节时,先播放一段截取自电影《牧马人》中反映群马奔腾在浩瀚无垠草原之上的宏大场景的短片。教师再配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诗句吟诵导入新课:我国防治荒漠化的重点地区——西北地区。再如,讲授“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节时,一边展示卫星云图(图1)和GPS汽车导航装置示意图(图2),一边让学生思考:卫星云图是如何拍摄的?GPS为什么能为汽车导航?借设悬念导入新课: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可见,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不仅方式新颖,内涵丰富,而且有声有色,声像并茂,自然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导入新课的素材大多可直接下载网络资源,也可按教学需要借助网络资源的相关信息加以编辑、修改,因而取材快捷,备课方便。还有,用传统教学方法导入新课所要表达的内容,如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会使导入新课的时间大大缩短,使新课的实际教学时间相对得以延长,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
图1
在地理图表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多因缺乏直观教具,课本上的绝大多数图表教师只能通过语言表述,或偶尔配以一些简单的板图、板画辅助教学。学生因无法直观感受其图表的教学内容,部分学生甚至在课本的图表上都难以找准自己所要识读的要素位置,教学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多媒体教学则不同,地理课本上所有图表都可事先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待用。在图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将图表展示在视屏上,这样不仅能使课本图表更加清晰,而且可以在屏幕上移动光标箭头引导学生一道直接观察教学对象,从而收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阅读效果。更有甚者,多媒体课件还可通过添加动画效果让许多图表内容转静为动,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例如,像课本第6页“遥感的主要环节”(图3)这一类其内容在过程上有先后顺序关系的图,都可设置动画配合语言表述逐项显现;像课本第85页“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4)这一类意在体现各主体之间关系的图,其中箭头所代表的含义也可设置动画依次放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更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在传统教学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从而降低图表的思维难度,加深学生对图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图4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看”、“听”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传统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看到的无非是课本,教师的板书,偶尔的几幅板图、板画或挂图,听到的则主要是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形式,从生理学角度看,显然是难以激起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持久高效的记忆。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讲,多媒体教学在一节课内它却能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不时地从听觉、视觉等多个角度同时给予学生以信息刺激,让学生既能看到,同时也能听到。例如,关于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传统教学教师一般只有口头描述,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语言表述的同时,还可利用动画图片演示出土地生产力逐渐退化的过程(图5)。又如,我国西气东输一线工程途径的9个省级行政区,传统教学教师一般只能依次给学生说出9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叠加在我国行政区图之上,再添加动画演示(图6),学生就不仅是听讲,还能直接在图上读出西气东输管线经过的9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名称。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因它能集声、像、字动态显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让学生犹如亲临其地,得到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
图5
图6
传统教学因多采用口授、板书等原始方式授课,教学速度慢,故课堂容量小,除完成课本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能用于补充内容的课时十分有限。相对而言,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可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高效,尤其可节省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能为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供充裕的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有效扩大课时容量,增大教学信息量,而且用于拓展教学的资料可直接来源于互联网,资料查找方便,下载应用快捷。尤其是一些关于新科技应用、新项目建设等方面知识的补充材料,在一般的书籍、报刊上难以查找,但多媒体教学却可利用网络搜索并下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例如,讲授“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节时,为加深学生对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理解,可链接“合肥卫星地图”网页让学生观察,可截取一段介绍合肥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概况的材料让学生阅读等等。又如,讲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节时,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学生掌握了西气东输有关课本知识之后,可利用网络下载有关我国“南水北调”、“西电东输”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图文资料向学生介绍。可见,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课堂扩展教学内容,能给予学生丰富且最新的知识,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安排课堂练习。但是,传统教学因采用“口授+板书”的教学方式,课时效率低,课堂容量小,故课堂练习频次不高(大多是在一节课内容授完之后安排一次练习),题型单一(大多是选择题或问答题),题量也少(一般只有4~5道选择题或2~3道问答题)。与之相比,多媒体教学进行课堂练习,可利用事先做好的课件适时地将有关习题直接展示给学生,学生看题回答,无需教师板书或念题,能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为增加课堂练习的频次和题量赢得充分的时间。同时,练习的题型除选择题、问答题外,还可安排填空题和读图题等,各类题型在课堂都可进行练习。显然,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课堂练习。它不仅可保证新授课教学“讲练结合”之“练”的要求,更能满足复习课教学“精讲多练”之“练”的需要。
课堂归纳总结多安排在一个问题讲完之后、一节内容讲完之后或一章内容讲完之后进行。传统教学限于教学手段的单一,大多教师是用简短的语言或结合板书提纲把所授内容进行总结,不仅费时,还因缺乏直观往往给学生的印象不深。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归纳总结中大多可把所授内容编排成框架图或按知识要素分项罗列制成课件,教师按课件演示逐步引导学生复述总结。例如,在讲授“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之后,对本节所授内容可按图7所示的框架体系进行总结。又如,讲授“能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节,在讲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之后,西气东输对西部和东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可按图8所列表格进行总结。多媒体教学所采取的类似上述总结方式,不仅简洁、明了,而且直观性强,对于学生系统掌握课本内容,增强记忆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多媒体用于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增加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一,多媒体教学因容量大、速度快,尤其课堂板书少,教师往往忽视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其二,课堂教学不单纯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有教师情感的表达,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往往忽视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而削弱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等,所有这些都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图7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