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华 侯永生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高职《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周德华 侯永生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对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目的、意义、教学实践、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此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毕业后职业适应能力等有着重要意义。
高职;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专业选修课;实践探索
随着新时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选修课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开设专业选修课,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多方位、多层次地接触专业以外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毕业后职业适应能力等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SARS事件以后,国家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目的是提高对突发应急事件现场处置能力和实验室检测水平,促进我国卫生检验专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因此,社会对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另外,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环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品检验局、环境保护局等公共卫生监测机构的成立,也急需大量与卫生检验相关的技术人员。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大了社会对同时具备医学检验技术和卫生检验技术的专业人员的需求。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对外界环境中的水、食品、空气等进行经常性卫生微生物学检查,为执行各种卫生法规和条例提供确凿依据,是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本门选修课是面向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高年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生在完成了专业必修课《微生物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后,已熟练掌握了医学微生物检验的相关理论和技能,为选修本门课程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本门专业选修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跨专业的卫生检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了解和积累,为加强学生专业适应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创造条件。
重视课程规划和建设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卫生检验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但将这门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开放时,却面临着不少难题,如课程定位不清晰、课时受限、课程内容难以确定、教材选择困难等。为此,我们进行了社会调研,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咨询行业专家和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等工作,最终确定了以培养学生适应“大检验方向”发展新趋势的课程定位,以造就爱岗敬业、开拓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主导思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以突出应用、服务基层为目的,培养学生对检验专业岗位群的适应性。在此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课程大纲、选课指南、授课计划等教学资料。我们组织编写了一本很具实用性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讲义,为课程的顺利开设提供了保证,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卫生检验相关岗位的要求。针对近几年来全球性流行病和传染病的疫情爆发和我国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屡有发生的现状,我们每年都要对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修订和调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以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不断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根据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知识面广、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要求,结合本门课的课程目标和选修课的特点,我们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而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体系的完整性,教学过程力求简练、准确,认真组织教学素材。并将课程的教学形式定位为实验性选修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每个实验项目展开,且每个项目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能加以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为掌握与水有关的标本(如水源水、自来水、饮用水、泳池水等)的卫生微生物检测,我们选择了中度污秽的河水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训练;针对日趋严重并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课程安排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检验对象有面包、蛋糕、酱菜、饮料和冷饮等)及食物中毒标本的处理和检验;另外,还安排了针对医疗卫生环境及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微生物检验的监测(监测对象如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消毒剂、医护人员的手等);针对食堂、饭店等服务行业的环境卫生监测(监测对象如餐具、宾馆用具、化妆品等),教学中还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在授课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侧重实际应用,介绍卫生检验应用实例和该专业的发展概况,展示卫生检验在日常生活、医疗服务、餐饮服务、卫生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卫生检验工作的意义。同时为学生介绍课程概况、课程目的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此专业选修课是应用微生物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卫生检验专业所涉及的某些技术问题的课程,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的深层次应用,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2)构建良好的人际教学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极其深远,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自觉遵守工作纪律,以此带动和影响学生,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因为是选修课就放松要求。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学生关注的实习、就业、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等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多与学生互动,如采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得以提高,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3)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由于卫生微生物检验所应用的检验方法中定量技术相当重要,其报告的数据结果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因此要求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既强调“无菌”又要求“准确”,这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有些难度,为此,在每次实验开始前均由教师先做示范操作和讲解,并请学生代表作助手。这对学生无菌概念的强化,操作手法的规范、准确到位,减少误差等都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为了让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无菌吸管的操作、接种环的使用、普通平板培养基制作等,教师现场巡视指导,手把手纠正,这些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在短时间内得以提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课程目标精心选择和安排了多个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的实验项目,模拟实际环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观看《食物中毒》等教学片等,还安排了很受学生欢迎的现场实地采样、单位参观见习等教学活动。(4)加强选修课的管理与考核,保证教学质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与专业课实行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考勤、提问及回答问题、讨论发言、实验报告的优劣等)给予评分,作为平时成绩记录。本门课程是在即将实习的高年级学生中开设的,这个时间段也正是他们所学专业课程进行最后整合和冲刺的繁忙阶段,因此,专业选修课的考核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其考试方法可以灵活一些、新颖一些。我们采用了开卷考试加问卷的形式,在考试内容上,既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进行总评,得出学生五级制的总成绩。
通过本门课程的开设,效果首先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规范了学生的无菌操作和定量分析操作;其次是强化了学生对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操作规程的理解;第三是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实验结果的能力;第四是提高了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群的适应能力。这门选修课自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学生欢迎,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其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新颖,教师教学风格严谨认真又不失幽默风趣,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效率高、印象深,在短时间内既学到了很多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做人。近几年来,在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和有关检验检疫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学生工作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也不断提高,在每年的全国卫生检验人员的资格考试中均取得了很好成绩。
但由于是选修课,课时较少且每周只排一次课,本课程安排显得松散拖沓,学生对此有些意见,希望能增加课时、注意课程的连贯性、增加外出采样的机会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不断在选修课安排过程中作出调整,尽量将课程安排得紧凑些,并注意避让学生的假期和各种考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专业选修课是对专业知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它可以使相邻专业的专业课之间相互渗透,以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覆盖面。几年来,笔者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认真抓好上述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既学到了与卫生检验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了解了医学微生物检验与本门课程的异同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将来就业拓宽了路径。
[1]刘臣洲.浅谈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76-77.
[2]曲跃华,皇甫超申,闫文义.公共选修课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9-10.
[3]周琼.关于加强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5).
[4]王岚,刘赞英,张艳红,张瑜.构建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2007,(4):72-74.
G712
A
1672-5727(2010)04-0142-02
周德华(1958—),女,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检验学。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