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与传播途径研究

2010-02-17 13:53:41邵忻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7期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教学模式

邵忻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与传播途径研究

邵忻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随着.NET和.COM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以信息化为主轴的快速发展时代。讨论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为基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时代对于现代教育的需求。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平台

10.3969/j.issn.16 71-489X.2010.27.09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已逐步形成。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动态、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出生于信息时代的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了借助信息设备发现信息、获取资讯,学校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而发生变化,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已呈现出不可逆挡之势。

1 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其核心就是用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教育技术和新的教育模式,使被教育者的学习及培养过程变得更加有效,增强教育实施结果的效果,充分利用教育的各种资源。其目的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和效果更加有效,互动的效果更加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1.1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所以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并构建教育的新模式。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指导;要真正发挥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要转变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要改变教学进程结构;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1.2 把信息化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

现代教育重视知识的接受与实际运用的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信息化已经能够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

1)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的课程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情境包含有多种形式,包括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

2)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可以利用信息化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

3)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

4)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生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5)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协商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系统这类系统,通过资源共享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事物,通过教师的调控,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络实现对远程资源的查询、分析和利用,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交流,培养信息应用能力。

6)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利用平台创造作品。让学生把所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计算机中,用文字、表格、图形等方式把观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做出归纳、概括,进行意义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应用以上信息化条件下的所有资源和方式,相信一定能够提供给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优势的资源,从而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具资源。

2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

2.1 小众化、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与教育传播

网络信息量不断增大,为了在海量信息中传播和获取所需信息,分组和聚类自然成为选择。每个教育网站都有主题,围绕主题集中相关信息,形成集团。以门户网站为例,门户网站对信息进行分类,人们对号入座进行搜寻。小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博客是最典型的小众化、个性化集团,个人博客、团体博客、财经博客、旅游博客、情感博客、产品博客等的传受群体都有突出的小众化属性,或同在一个朋友圈子,或对一类话题感兴趣,或身份类似。接近的博客形成博客群——维客,维客里的相关主题信息比博客更全面、深入、多元。论坛、BBS、QQ群、聊天室等也是网络小众聚类的形式,网络中的教育传播应与网络的传播特征契合必将成为趋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社会其他成员与学生、各类信息资源与学生构成信息化环境下教育传播的网络,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景象。

2.2 传播出现“去中心”和非线性的特点与教育传播变化

在传统大众传播中,大众媒体是传播的中心,是一点对多点关系中的中心。网络传播打破这种格局,网络中的集团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中心,这些中心独立存在又相互连接。互联网的非线性、互动性打破传统的单向传播,传者与受者的身份和界限被模糊。接受者不再被动,可以同步或异步做出反应;传播者可以收到反馈,成为接受者。网络传播可以一点对一点,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或者多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这种传播模式整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传播形式,形成以交互为主要特征的无中心(多中心)传播结构。这些信息传播网络交织形成复杂、庞大、多维的无尺度网络,传统教育的主要传播中心的传播变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多中心和分散性互动学习,受教育者单向的被动传播模式向主动的双向传播模式变化。

2.3 新传播的集散性、聚类性与传统教育传播的异同

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下,作为传播中心的大众传媒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传播流就会中断,大众就难以获得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传播中,由于有许多传播中心,一些环节出现问题,其他环节仍然正常工作,人们仍可通过其他节点迅速地获得和传播信息。无尺度网络中的信息集散点与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中的传播中心有本质区别:1)人为控制与设备本身的物理特性的不同;2)网络高度的随机渗透性和无边无际的传播力与传统大众媒介高度可控性的不同;3)传播与接受路径可否预知的不同。互联网与其他传播媒介联系形成更大更复杂的多维无尺度网络。传统教育中的特定授课地点和授课者在信息化环境的教育传播受到挑战,网络可以提供其他的选择以及更丰富的资源,因此教育传播模式必须改变。

3 结语

在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之际,网络传播使传统媒体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就教育而言,网络传播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信息社会的教育与学习带来全新的机遇,促使人们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构建一个健康、开放、有趣、高效、宽松、和谐、激励上进、自由的教育模式,使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面对当前的信息化热潮,中国的教育首先要充分重视教育系统在我国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加快建设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综上所述,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与发展的,关于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探讨是每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正确面对和积极应用才能使现代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3-125

[2]徐福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1(12)

[3]钟志贤,杨蕾.“21世纪的教育技术——走进教育信息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2(3)

[4]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5]南国农,李运林,祝智庭.信息教育技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6-215

G40-057

B

1671-489X(2010)27-0094-02

猜你喜欢
信息化环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