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设数控教学工厂的实践

2010-02-17 13:03李洪泳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工厂校企实训

李洪泳

(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江门 529141)

中职建设数控教学工厂的实践

李洪泳

(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江门 529141)

介绍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以数控专业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基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新模式,建设数控教学工厂的实践与成效。

中职;数控教学工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应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来办学。但在目前相当部分的职业学校中,学校教育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学校教育的“人工环境”远离工作岗位,不但培训成本高,学生易产生知识技能的迁移性困难,而且不利于促进学生社会能力和组织管理等关键能力的发展。因此,职业学校积极实践和探索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对职业学校不断提高效益和获得良性循环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校按照教育部文件的要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从2003年起全面推行“2+1”办学模式,2006年试行“半工半读”模式。2007年,我校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开展了校内数控教学工厂的建设。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数控实训基地已成功完成由教学型向生产型的转变,月加工材料量达20吨以上,为学校提供120多个稳定的机加工生产实习岗位,每年可容纳1500人次进行生产实习,年创造利润30万元以上,解决了数控、模具、机电三大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难题。数控教学工厂提供的生产岗位培训模式已成为我校工学交替最成熟和最切实可行的模式。

数控教学工厂的建设

(一)建设背景

在多年的工学结合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觉得:首先,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无论是“2+1”模式,还是“半工半读”模式,学校进行工学结合只是“一厢情愿”。因为学校既是发起者、组织者、策划者,也是主要的实施者、协调者,而企业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则主要充当一个有组织的“季节工”角色,所有的安排均要服从工厂的生产需要。因此,要实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岗位培训计划非常困难。特别对于我校数控专业这种一个年级有多个班级、学生众多、对设备依赖程度较高的专业来说,企业提供的培训岗位有限,造成培训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率低,工学结合关系不稳定、效果不理想。其次,2006年底,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机加工设备已达120台套以上,且种类齐全,设备规模相当于一个中型机加工企业水平。在原有的纯教学模式下,数控实训基地不但消耗大,而且毕业班学生下厂顶岗后,数控实训基地又存在生源不足、设备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因此,建设数控教学工厂,同时解决以上两方面难题的设想就浮出水面。

(二)数控教学工厂的含义

把学校数控实训基地各场室装备成与实际工厂的生产车间完全一样,并将工厂的生产任务引到学校中来,把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给全体机械加工实习学生一个真实的工厂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生产操作掌握知识和技能。一二年级学生以一体化教学的模式,通过部分工序的加工,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进行基本功训练;三年级学生则通过毕业设计和考证模块强化综合能力。这种模式把学校和工厂两种不同的教学优势统一起来,学校自主程度高,完全可满足工学整合式学习的条件要求:(1)工作岗位包涵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者可随时打断工作进行学习 (这在普通工厂的工作岗位上是不可想象的)。(2)工作岗位上具有独立学习的手段和媒体,如教材、工具书和指导教师等(而在工厂车间师傅很难担当起教师的职责)。

(三)建设内容

设备与氛围的改造按照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对各个车间进行改造 所有实习室铺设了供压缩空气管道,旧式车床、钻床加装冷却系统;配备工、量、刃具仓库,设计、制造快速安装夹具,使单件生产教学型实习室向大批量生产车间转变。另外,还按工厂的文化氛围进行营造:车间设生产进度表、安全生产标语,实习教师改称为生产主管等。

成立生产领导管理机构 抽调两名有实际经验的教师任业务员,负责与工厂联系,承接适合我校学生的加工任务;由数控科组长任车间主管,根据各车间教学进度分配生产任务,协调教学与生产;教学副校长与实训科长则分别任教学工厂的正副厂长,制定教学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一体化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还要结合生产案例完成理论教学任务。

改革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生产、教学两不误 学生从第一次机加工实习就要进行生产,且每阶段承接的生产任务均不同,学生直接加工有难度。因此,教学工厂仿效工厂企业实行“两班制”,即把每班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生产,另一部分学习新工艺,在备用设备上模拟生产,熟识后再交换。这样,通过工艺─生产─新工艺─新生产任务的不断循环,学生的技能水平逐步提高。另外,我校还建立了授课计划灵活调整机制,在授课教师、教学内容等安排上与生产任务尽量一致,实行以生产定教,及时调整,缓解教学工厂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

数控教学工厂的建设成效

(一)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 数控教学工厂的成功建设成为了我校对外宣传的新窗口和新亮点。首先是本地区的几家大型企业,对与我校数控教学工厂开展校企合作的态度,从开始的怀疑到支持,到现在几乎变成依赖,并自觉在行业中成为我校的义务宣传员,许多企业慕名而来,订单应接不暇。其次是学校的几千名学生家长,在家长开放日中为自己的孩子和学校车间的巨大转变所震撼。学校的良好声誉一下子传遍本地区每个角落,大大提升了我校的报读率。另外,我校独有的学生不分层次、不分年级,全员参与生产过程的培养方式还引起兄弟学校的关注,来校学习的兄弟学校领导、教师络绎不绝。

为学校节省了教学经费开支 近几年,随着我校数控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设备大幅增加,在逐步满足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材料费、水电费和设备维护保养费等教学经费支出也大幅增加,给这些专业的教师和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实行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后,不但每月超过20吨的实习(也是生产)材料完全由企业承担,收取的加工费用在解决了车间的日常运作费用后还略有盈余。

促进了 “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培养

由于存在编制上的问题,一直以来,学校与企业间难以实现开放式的人才流动。职校的专业教师大多直接来源于高校,由于深入生产现场的机会太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不多,因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存在“出论文易,出成果难”的现象。而教学工厂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与企业无缝接轨的良好平台,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但要管技术,还要搞管理,观念与技能都受到不断的挑战。相对于一般的技能培训,教学工厂更能给教师提供长期的、全方位的“双师型”素质培训机会。

促进了课程的深化改革 教学工厂不断变化的生产任务与相对固定的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给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内推力。“模块固定,内容灵活”、“以产定教(模块内容)”以及模块中增加“学生社会能力和组织管理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及考核”内容等,这些改革不但使数控专业焕然一新,还影响到其他专业,现在我校汽车专业也正朝着教学工厂的方向进行改革。

(二)培养了适应工作岗位的技能人才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普遍学习成绩较差,究其原因,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主要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出了问题。中职实习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属纸上谈兵式的模拟生产,并不能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教学工厂严格的质量管理与生产任务压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改变了以往散漫的学习态度,在生产氛围中性格也逐渐成熟起来了。

增强了学生的技能 教学工厂提供了较以前种类更多、数量更大的练习机会,可真正实现“做中学”,更可接触到复杂的夹具、先进的刀具以及最新的加工工艺,学生的技能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加工速度与工艺选择方面进步更大。在2008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我校取得历史性突破,数控车工组教师、学生各1人包揽了广东省中职组的全部出线名额。在2009年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我校数控专业6名学生全部获得一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在车工、钳工比赛中,我校各两名一年级学生与其他学校三年级学生同场竞技,均获得前10名的好成绩,显示了扎实的功底。

培养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为提高生产灵活性和降低成本,现代企业普遍大力推广团队生产方式,要求员工对整个工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学工厂恰好为学生认识工作过程提供了一条途径。在校内,学生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严明的纪律与规章制度的约束。经过这些锻炼的学生就业后不但上手快,而且一次就业稳定率也远高于同类学校的学生。

(三)企业找到一个全方位的合作伙伴

随着我校数控教学工厂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逐步从校企合作中尝到了更多的甜头。

首先,学校以其充足的设备及人员配置,不但使企业以合适的价格解决了大批量生产中产能不足的问题,而且在小批量和试制品生产中,由于以追求练习机会而非利润为目标,学校亦能欣然接受,为企业解决了人员储备的成本和风险问题。据此,企业对学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新农机械公司不仅将几十个品种的零件全部交给学校加工,近期更是计划将整条生产线转移到学校。

其次,合作企业可优先从学校获得适合的优秀人才。目前,企业紧缺的是懂技术、上手快的一线人才,我校培养的学生正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深受欢迎。如全国排名前列的雕铣机生产商佳铁自动化公司,近年来每年均从我校录用几十人,解决了公司一线人才匮乏的问题,现在大多数学生已成为该公司的生产骨干,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7年,该公司还向我校赠送了一批教学设备,在我校开办 “佳铁班”,培养更适合该企业的人才。其他合作企业也大部分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出谋献策。

最后,合作企业还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完成新产品的研制工作,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的校企联动。

我校数控教学工厂经过三年的建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扭转了校企合作中只是学校一厢情愿的局面,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为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徐汇音,董明益.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3)

[3]马广,王志明.“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G715

A

1672-5727(2010)05-0144-03

李洪泳,男,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和实训基地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工厂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