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起宏 雷涯邻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3
田起宏 雷涯邻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的资助管理模式和其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所资助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提出: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发挥部门优势作好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结合,共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青少年科技竞赛类项目;根据学科特点,分别地域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注重学科交叉,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关注国家重大问题和前沿科学进展,有重点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顺应人才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作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衔接。
科技;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自1902年我国正式建立制度化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制度,我国的现代科技教育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在这200年的历程中,我国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近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继续稳定地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作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手段的补充也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2007年全国仅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青少年科技竞赛的人数就达到3 000万人以上[2]。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全社会共同稳定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良好机制,在我国一些相关政府部门和基金组织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各项主要问题都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培养科技人才也是保持经济和科技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需要统筹规划,及早安排,创新模式。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例,美国为保证本国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制定了2061计划,该计划对到2061年时为保证美国的经济和科技的稳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做了全面规划,并渗透到美国整体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美国甚至从中小学中选拔教师作为宇航员送上太空,其目的也是为了希望能够培养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
在科技人才培养早期化的同时,国际上对人才的争夺也存在早期化的倾向。以由美国科技促进会主办,Inter公司资助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为例,该大赛是目前国际上水平最高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每年都有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青年选手参加,竞赛由美国的各个州轮流举办,评审委员中甚至不乏诺贝尔奖的获奖者。该大赛的奖项分多个级别,不同级别之间的奖金数额差别很大。低的奖项奖金多为数百美金,可由获奖选手直接领取。而高级别的奖项的奖金多为数千或上万美金,但都不能直接领取现金,其附加条件为在获奖后数年内到美国学习深造,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学生。美国已形成了政府机构、公益性组织和企业协同培养、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和运行模式。在对杰出青少年科技人才争夺的同时,发达国家还十分关注对优秀青少年科技者群体的影响,力求将其科技文化、价值取向渗透在青年学者成长的培养过程中。以Inter公司为例,他对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并将工作延伸到科技教师的培养,这一方面为国内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培养了潜在的客户群体。
近年,针对国际国内情况和条件的变化,我国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教育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创新培养手段,提高国民科学素质转变。同时政府和社会都加大了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并在2006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牵头,多个部委共同参与实施的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是该计划的工作重点之一。
培养基础研究的后备人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1986年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专门资助高水平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经费,其目的在于培养基础研究科技后备人才。20多年来共资助项目319项,总经费为2 681.8万元,2001年到2008年共完成项目资助133项,总经费为2 025万元,年度资助经费总额也从2001年的50万元左右增长到2008年的600万元。该专项经费运行模式采用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的项目年度审批制度,支持了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暑期学校、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等多项活动,资助对象涉及从中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明确了该专项主要用于“资助由各主管科技、教育或青少年工作的部委或全国性机构主办的,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多学科的青年学术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活动”,“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经费原则上只作为各项活动的匹配资金,占总活动经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0%”。制定以上资助原则的目的在于利用少量的资金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还根据自身和所资助对象的特点开展项目资助工作:①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心工作安排资助项目,重点加强对研究生的资助。加大对教育部所主办的研究生暑期学校的资助强度,对研究生暑期学校的资助由最初的每年2个逐步增加到近年的10余个。②稳定增长对中国科协所主办的高水平青少年科技竞赛的资助,以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对中小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习惯的培养,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国际高水平竞赛。③加强和相关部委的联系协调,发挥各部门的优势,营造科技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近年增加了对中国科学院人才早期培养项目的资助。④鼓励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所衍生的经验和模式的推广,加强活动内容的传播,以扩大受益面,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的资助工作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种子基金”和“雪中送炭”的作用。在第307次香山会议上受邀请作为活动典型发言的2个项目都得到过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经费的支持,一个是在启动之初,另一个是在经费最紧张的时期。“种子基金”的作用在对中国科学院的资助中尤为明显,中国科学院在青少年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但工作多在研究所的层面开展,通过与科学院科普办沟通联系,2006年开始资助科学院的有关青少年活动。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经费3年100万元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和昆明的20多个研究所同时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的有关青少年科技活动,提高了活动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北京市于2007年和2008年已分2次共投入1 000多万元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科普和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同时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资助工作还体现出前瞻性,在2008年资助了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普研究所的有关青少年创新心理和心理辅导教育的活动,这一资助使得在地震后及时组织安排了对灾区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在灾区所设立的心理辅导站所开展的青少年心理辅导都得到了基金的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在资助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还针对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推广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模式,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和资助模式,探索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1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我国在各个学科的发展不均衡,各个学科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也不一致,而保持国民经济长期持久稳定发展需要各学科均衡发展,并做好科技人才培养储备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两部门不仅注重研究生暑期学校在不同学科中的合理布局,还注重在有条件的相关学科连续开展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针对“非典”疫情的流行和防止,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两部门共同主办了“公共卫生研究生暑期学校”,并在近年在公共卫生领域连续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对多种传染病和流行病进行了主题研讨和研究生课程培养。同时还在“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连续开展了研究生暑期学校的资助工作。
3.2 发挥部门优势,共同作好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
通过沟通联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与国家气象局共同举办了气象科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该研究生暑期学校由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有国内一流的气象研究和观测预报设备,许多设备和研究条件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由该部门承办气象科学研究生暑期学校有利于发挥部门优势和资源优势,提高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还与中国科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等多个部委共同组织了研究生暑期学校。
3.3 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结合,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科学和教育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科学依靠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开展,而教育的人才培养也需要科技的支撑。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的科学和教育相互独立性较强,结合、沟通、协调明显不足。而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工作多在教育机构中进行,已形成了科技和教育,科教和产业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模式。反观我国的现状,在教育系统中开展的科学教育许多仅停留在教育学的科学层面,而科技系统又难于将前沿科学全面系统地介入教育的整体过程,未能够形成教育和科技整体融合。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长期从事天文学的科普工作,通过研究中学教材,将科学前沿问题与课程教育有机结合。云南天文台的天文科普讲座从我国少数民族现存的传统历法出发,将天文、地理、历史、动物和植物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整体,形成了一节科学教育的示范课。据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了教育部所开展的“全国科学教育论坛”,邀请科学家和教育家共聚一堂,探索科学教育的有效模式,促进科学和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交叉融合。同时还资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依照教育部教材中生物进化的有关课程要求,结合古脊椎动物博物馆的展品在中学生物教师中开展了有关课程培训。
3.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青少年科技竞赛类项目
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存在不能与课程教育结合,但又因和应试教育挂钩难免过于功利两个缺陷。我国的五大学科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长期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给予部分资助。由于学科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优胜者可获得高考保送的资格,在不同级别的竞赛中获奖也可以依照相关的鼓励政策得到升学加分,这使得竞赛中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但学科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又是国内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之一。为使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既能达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习惯的目的,又同时消除原有的竞赛模式中的缺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支持了由北京天文馆所主办的天文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天文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不同于我国所参与的其他五学科竞赛,它的选拔机制在于首先确定对天文学感兴趣的青少年群体,再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科领域的科学认识,在选拔的基础上再对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最终形成参加国际竞赛的中国天文队。这种选拔机制不同于其他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是在竞赛的基础上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青少年科技竞赛中的过于功利的现象,对改善青少年竞赛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5 根据不同学科自身的特点,不同地域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
不同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北京天文台所开展的天文科学教育为例。北京天文台在北京周边地区选择了一所普通中学开展天文观测活动,以为天文科普培养一般科技工作人员为目的,在参加活动的学生遴选中并没有刻意选择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而只是选择了中等学习成绩以上的学生参加,在活动开展期间要求学生定期做天文观测,并参加有关天文学科的学习。在高考中该班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学生的成绩。依照常理占用较多的时间参加课外学习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考试课程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但天文学科中的一些内在的学科学习特点使得天文学的课外科学学习非但没有对课内教育产生影响,反而还有促进作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正在于天文科学的以下特点:强调客观真实和注重学习交流。天文科学的科学研究成果都离不开科学观测,这使得观察客观世界成为天文科学研究的必需手段 ,这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天文科学的研究依赖天文观测,而天文观测总是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客观限制也促进了天文科学相互帮助,注重学术交流的文化氛围的形成,而这种文化氛围和学习习惯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3.6 注重学科交叉,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
中国科学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专门从事科普传播工作的机构之一,它成立的时间要晚于中国科学院其他科学普及传播机构,但它近年的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该中心的优势在于学科覆盖面广,且天文、地理和生物学科的很多领域由于其直观性和趣味性等特点都适合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由于该中心受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原来各学科领域所开展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都依托于各个研究所,整体效果不明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下,该中心整合各个研究所的资源,共同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科技能力培养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前期支持的基础上,在2007-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该中心投入1 000多万元,在原有平台基础上共同打造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
3.7 关注国家重大问题和前沿科学的进展,有重点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针对“非典”疫情和增设“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的情况,增加了一个公共卫生暑期学校。这既体现了2部委对国家突发重大事件的关注,也表现了对战斗在工作第一线的在职研究生的关心,同时还能够对重要前沿科学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中央电视台在新闻中做了长达5分钟的相关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此后的工作中还结合“神五”的成功发射和奥运的即将举办,开设了空间科学和运动科学暑期学校。配合“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增设了“心理援助”和“地质灾害防治”2个研究生暑期学校,2008年8月底浙江大学主办的“心理援助”研究生暑期学校上,在听完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所长的学术报告后多数研究生报名志愿参加心理所在灾区设立的心理援助站的有关工作。针对国家重大问题开展有关青少年科技活动可以提高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探索前沿科学问题。
3.8 顺应人才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作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衔接
我国长期受体制影响,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环境被人为割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方法都有所相同,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个体的要求虽然都是围绕升学展开,但也不能做到整体协调一致。但人才培养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逐步提升的过程。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的校长曾讲过,社会对高等学校的有些理解存在误区,普遍认为专业课是最难讲授的,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而实际上在大学中基础课程是最难讲授的,原因在于学生各方面的条件不一,最难解决的是需要用大学的教育方法向已在中学养成了固定的学习习惯的学生讲授大学的课程知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东南大学所开展的“做中学”的有关活动给予了支持,该活动是一项大中小学生联合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由小学生提出问题,中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大学生完成研究工作。通过这一活动可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科技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以达到培养小学生科学兴趣,培养中学生科研习惯,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是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的综合性社会问题,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科技后备人才的长效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加强科学和教育的融合,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社会经济、科技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References)
[1]王伦信.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16-19.[Wan Lunxin.Science Education History of Primary Schools and Middle Schools in modern China[M].Beijing:Popular Science Press,2007:16-19.]
[2]张红叶.2008中国科普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57.[Zhang Hongye.National Popular Science Report[M].Beijing:Popular Science Press,2008:57.]
Problems in Training Scientific&Technological Reserved Talents
TIAN Qi2hong LEI Ya2l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Economic Management,Beijing 100083,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changes of modes of training talents at home and abroad,introduces grant administration mode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Y ou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role the grant plays in promoting the you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and analyzes some typical examples.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article advises to construct long2term mechanismfor training talents,make preparationfor trainingwork by taking advantagesof related sectors,utilize scientific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innovate modes of training talents,make reforms to the you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especially carrying out the you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ocal conditions,exert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raining reserved talents,pay attention to national issues and scientific advancement,and integrate all links of training reserved tal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reserved talents;training mode
C962
A
1002-2104(2010)01-0171-04
10.3969/j.issn.1002-2104.2010.01.031
2009-10-11
田起宏,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3该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少年科技活动资助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编号:J0824107)”的资助。
(编辑:李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