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璐娜
对上海世博会蔬菜供应基地的探访,让我们知道了真正的绿色蔬菜是怎样“炼”成的。
种植标准全面升级。世博蔬菜选种优良,有的还是进口品种。种植过程更是严格把关,不能施用高毒农药和化学肥料,只允许施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所有专供蔬菜都要达到绿色A级标准,这个标准比通行的无公害蔬菜的标准还要高。
检测标准全面升级。为达到世博会的检测标准,各产地政府不惜斥巨资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与监控中心”,并建有严格的检测和可追溯系统,确保安全措施滴水不漏。
科技投入全面升级。为保障世博蔬菜安全,上海市闵行区拿出500万元对蔬菜进行生物农药补贴,引导所有生产户全过程采用绿色农药,整个闵行区5000多户蔬菜种植散户都能以半价买到各类“绿色农药”。各产地政府还鼓励并通过资金补贴扶持农民选择高效益、高产出的优质种子和肥料,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大棚温控等各种先进的绿色蔬菜生产技术。
产业模式全面升级。全国各地供沪基地全面开展标准化管理,同时,大力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合作社签订供沪蔬菜合同。备战世博会的过程,不仅推动了各地标准化生产的普及,同时也促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行政动员全面升级。早在2008年,上海市农委就召开了“上海市农业系统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动员大会;2009年,又制定了开展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落实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而山东、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作为主要供应地,也纷纷制定了关于保障世博会期间供沪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
除此之外,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了全新的提升。如果把奥运会、世博会比作一场大考,那么参与这场考试的农户、合作社、企业、中间组织和政府无疑都通过考前准备和考试本身实现了“升级”,从一名“中学生”变成一名“大学生”。
如此看来,种植优质、安全的蔬菜,并持续供应市场并非解决不了的难题。但为什么奥运之后、世博之外的百姓餐桌上,毒韭菜、毒豇豆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奥运会、世博会需要绿A级蔬菜,百姓同样也需要绿A级蔬菜!政府如何扶持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企业如何整合基地资源、打造知名品牌,合作社如何组织农户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所有的经验已经都写在了“奥运标准”、“世博标准”之中,恐怕我们唯一需要的是用备考世博会、奥运会那样的态度,备考老百姓365天的菜篮子。“奥运蔬菜”、“世博蔬菜”身上所聚集的宝贵的无形资产绝不能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结束而丢弃,我们拭目以待“奥运标准”、“世博标准”的继续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