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是必由之路

2010-02-17 02:51杨重光
中国房地产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工业化城市化

杨重光

一、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

传统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一直沿用的城市化基本模式。它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空间聚集经济、比较成本理论、效率第一理论,以及工业主导理论和城市支配理论,其产业基础是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的发展。所以,城市化的出发点是城市、立足点是城市,其目的仍然是城市。农业、农村和农民被置于次要的、依附的、服从的、被动的地位。有理论宣扬,城市化就是把人口往大城市集中,集中得越多其城市化水平就越高,集中得越快城市化速度就越快。许多西方经济发达、人口总量并不很多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初期或城市化的初期确实如此,并由此实现了城市化。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交通能源和通讯网络的发展,以及随后知识经济的出现,城市化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所谓的逆城市化或城市郊区化。实质上已经对传统的城市化发起了挑战。我国的国情以及城市化所处的时代,与这些国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不能用传统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走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去实现传统的城市化。我们必须提出适合我国国情,针对现在所处的时代特点,提出创新的城市化理论,实现新型的城市化。

什么是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的产业基础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我们认为,新型城市化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的结构和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并以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城市带领农村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其核心是城乡和谐发展、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化具有多重目的。与其说,城市化是为了城市的发展,不如说是为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如果说,城市化的结果不能促使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甚至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那么其城市化的目的和后果都是值得考虑的。在城市化的多目的性和多重功能中,人口向城市集中,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只是其中的一个目的,决不是城市化的全部。

二、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历史性转折

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化长河中的一个历史进程,或历史转折。它包括:城市从单纯集中向均衡布局的转折;从以农支工向以工支农的转折;以农村哺育城市发展向以城市反哺农村发展转变;以城乡对立向城乡一体化转折;从城乡产业的绝对切割到产业的相互关联转折。如,观光农业,农村旅游业,农业的现代化模式等。所以,新型城市化不是对三十年传统城市化的绝对否定和扬弃,也不完全是对三十年传统城市化的替代,而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城市化形态,是城市化实践过程中的创新。在实践中,新型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在不同的地区还会同时发挥作用,或交互发挥作用。

新型城市化的创新和运用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在国际上,整体经济格局的变化,人口和经济国际流动性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经济和金融融合性的加强,城市新形态和新形式的出现,城市结构和空间形态的创新,成为新型城市化的世界经济社会背景。同时,从国内来说,2008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许多城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5%以上,城市现代化建设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家的工业化已经达到中后期的水平,新型工业化已经在全国发挥重要的作用。交通和信息事业突飞猛进,信息化、数字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已见端倪,因此,整个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型工业化时期,为新型城市化造就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三、新型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当今,虽然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水平或发展阶段不同,但是其目标是一致的。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两个主要的动力机制,是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需要确定正确和科学的发展战略。实践已经告诉我们,传统城市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新的时期必须克服发展中产生的矛盾,纠正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偏向,坚持正确和科学的城市化道路,这就是新型的城市化道路,以适应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新型城市化是全面的、综合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决不单纯是城市人口机械的扩大,农村人口表面的减少。而农村人口减少并不能像某些拉美国家那样迫使农村人口破产,被迫流入城市,成为城市的“贫民”。也不能像某些人所说的,把农村人口赶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我们的城市化,其本质是提升农民的经济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改变农民的身份,使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经济权利和生活条件,获得同样的发展自己的机会。简言之,通过城市化让农民过上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小康生活。所以,新型城市化与传统城市之间的区别也在于,新型城市过程中居民居住空间的转移并不是第一位的,而经济生活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第一位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社会并不是缩小农村,甚或消灭农村,而是实现农村城市化,建设新型农村,是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广泛地深透到农村的过程。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工业化城市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