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活动情境 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2010-02-16 07:11
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赵 楠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发展其创新能力,自然是我们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人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恩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了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1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作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例如讲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时,我们可以马上出一道选择题:

He often practises_________EngHsh

AspeakBspokeCspokenDspeaking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是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选项提出批判性质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选项C也完全正确。

2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进行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例如讲到hundred前面有具体数字时,hundred后面不能加“s”和“of”的用法时,我们可给出一道选择题:

Two________________students are here,

AhundredBhundredsChundreds ofDhundred of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认为A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教师进一步把题目改为:Two_________the students ale here使他们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到其本质的联系,列举出诸如“Twenty of the stadents are here”之类的情景,为培养其探究性思维品质营造好的学习情景。

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一问多解式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如让学生回答“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Yes,I have,”“No,I haven't,”,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否定回答的同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才会得到以下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Yes,I have.It's very exciting to be there

Yes,I have.I'll never forget,it…

No,I haven't.How I wish to go there!

No,I haven't,But I wish some day I could go there…

2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教师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在进行看图说话(talking about pictures)时,一般感到有困难,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想法后。每个学生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三、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回答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给出20种不同的回答,尽管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1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阅读中,学生借助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象,并对图象进行筛选加工。不断扩展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拓宽思维。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自我发挥的余地。

例如,教完JEFC BOOK第三册Christmas Day后,可让学生命题作文: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学完JEFC BOOK第三册的Only Standing Room 一课后,让学生讨论: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求异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