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体系探析

2010-02-16 19:45:39梁美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梁美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体系探析

梁美英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成绩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导致了考核结果失真,激励机制失效,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多渠道的评价方式相结合,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规律性来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起步较晚,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和评价方法都还处在探索之中,因此,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我校从本学期起在2009级大专各专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面试行形成性评价体系,对这一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形成性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具体),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是评价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智能和思想觉悟充分、健康、和谐地发展,所以评价的内容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涉及认知、情感、道德行为和学习活动及效果,评价形式尽量多样化,而不能只是由期末的理论考核作为终结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我国某高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显示,高校师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不高,其中学生的满意度只有58.5%,教师的满意度只有72%,调查还发现,在课堂能够专心听讲的学生只有35%,认真做课堂笔记的只有7%,而看医学专业和外语书籍的达到了45%,另有13%的学生选择听音乐、玩手机、睡觉等,由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而造成有的学生逃课的问题普遍存在[1]。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改变教学方式和实施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能及时公正地对学生每一学习过程进行评估,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动态。实施形成性评价,一方面在课堂上可给予学生巨大的表现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学逐步成为一种有效的、多方位的和主动的信息交流过程,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把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思想认知、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纳入了评价范围,可以促使学生不仅注意自己在课堂内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在课堂外的所作所为,学生的自我认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实施形成性评价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学生对评价标准的选择和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日常行为、认知、实践等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学习的方向,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观点进行评价,这样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和及时。

(二)有助于全面衡量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有它的特殊要求和其内在的规律性,“道德者,行也,而非言也。”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理论水平,不仅表现在“言”更表现在“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较全面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同时将评价的范围拓展到课外,特别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如:在宿舍、餐厅),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道德信念,将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言行一致。评价标准不再单一,而是涵盖了学习态度、道德行为、思想认知、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学习成绩的评定更加客观

现有的考试评价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考课堂纪律和平时作业情况,最终形成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评成绩,而学生在课堂以外的表现,诸如:校园生活情况、行为表现、社会实践、优秀班级的创建等都没有纳人评价范围,容易造成考试成绩与行为举止的严重脱节,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会通过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还更强调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因此就有可能加以观察和测量,所以思想理论课的成绩不能仅仅以一份考卷来评价,还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即在评价一位学生的成绩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行为及思想认识,通俗地说,就是既看学生在试卷上“怎么说”、又看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怎么做”,防止言行相悖,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教学目的,也才能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思想水平。

(四)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课和技术课,该课程的重点不是对一个完整理论体系进行逻辑论证,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他们的人生实践,在日常行为中体现优良的品质。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不仅改变了原来课堂上沉闷的气氛,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有利于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可组织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多种实践形式。教师经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检测、做出评估,既可以及时鼓励学生也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此,采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得“活”,学生学得“乐”,它不仅是对教学结果的检查而且是对新的教学的指导,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思想观点的转变和提高做出应有的评估,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路径

在评价体系的设计上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心,以素质为目标的理念来设计,在评价形式上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在内容上,包括理论考核评价、行为道德评价、思想理论认知和实践(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评价,对理论知识的的评价,既包括教学大纲要求应掌握的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特别强调注重考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把握;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课堂实践可以由教师灵活开展,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

我校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一)课程理论考核(共占总成绩的50%)

形成性评价内容和标准中,理论考试仍是形成性评价不可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考试是评价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测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学生的考试情况也可以作为反映教学的一面镜子,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考核部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避免评价方式改革后学生缺乏学习压力而出现学习松懈的情况,我们实行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让闭卷考试占一定的、合适的比例(约20%),一些必须掌握熟记的知识点采取闭卷的形式,闭卷形式主要是考核一些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而开卷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材料分析题、辨析题和论述题,要注意合理确定理论知识考核的比重,考查重点既重知识,又重能力(约占30%),采用闭卷和开卷两项独立的考试方式,有利于教师评析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这是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智能测量,这种形式学生心理压力小于口试,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激励、减轻考试心理负担。[2]

(二)课堂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10%)

课堂实践是以教学内容为主所确定的一系列在课堂内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一种和实践过程相结合的动态性教学过程,我们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新闻10分,唱革命歌曲、思政影院等形式,我们认为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应占据成绩评价的主体,一个学生要想取得优秀的学习效果,仅靠教师教得好是不行的,学生自身还必须学得好,通过课堂实践加强课堂互动,可以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沉闷局面,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我在上课前,拿出10分钟进行每周时事评论,要求同学参与,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利用这一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证明,课前时事评论这一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上好一堂课开了个好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材料、选时事、组织提纲,为课堂的时事评论做好了准备,使他们养成了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

(三)思想道德行为评价(占总成绩的10%)

把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情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定中,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我们事先制定了评价表,分别从思想品质、道德行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爱护环境四大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和社会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都富有责任感的人,为了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保证评价质量,我们还制定了实施方案及评分标准,总评定等级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并对评定后的结果给予简短的评语。具体操作如下:

梨友所向披靡,眼看就要打到桂州了。桂州是一座大城,人口六十万,殷富甲于天下,若让梨友占了,按皇上的话说“国家根本就动摇了”,所以皇上才请秀容月明去救桂州。

1.自评

自我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高其信心。学生学习后应进行自我反思学习的过程,得出自我评价学习的结果,从而制定进一步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的主动,自我评价可以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动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效地用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评价方案(思想品质、道德行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爱护环境)逐项自述、自评。

2.互评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做好每位学生的平时表现记录,根据评价方案和学生平时表现记录,由班委会对每位学生逐项进行民主评议,小组长做好评议记录。同学间的互评,可以肯定自己的长处,找出与同学的差距,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也促进学生间互相鼓励、互相鞭策。

3.师评

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根据以上制定好的项目进行评价。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在班级或校园内的行为表现了解的多一些,可以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的诸多方面,,如:教室内、宿舍内,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就餐不排队、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文明行为就是大学生们缺乏自觉行为的表现,评价后还要让被评价的学生了解师评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思想行为养成教育是关系到自己成人成才的大事,使他们通过日常锻炼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

(四)思想认知测评(占总成绩的10%)

认知原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质量和水平主要取决于动机需要的选择和思维方式的性质,一方面,动机和需要不仅是启动人类学习活动的原动力,而且还是保持学习活动永不停息向前发展的持续动力。另一方面,思维方式直接规定着主体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具体方法。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的认同是人们行为协调一致的前提,因此,在学期第一堂课。我们事先制定了一份认知测试项目表(分别从政治理论知识认知、政治态度认知和价值观方面认知)等进行多维评价,学生在还没开始学习前进行测试,教师要对项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学生思想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引导性,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到期末再进行测试,两份同样的测试表进行比较,可以显示出学生学习前、后的认知效果。认知的测试是针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心理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和可塑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品质,建立科学的认知形式,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都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社会实践(占总成绩的20%)

我校从今年春季开始,由学校团委牵头,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配合制定了学生在校两年(一个暑假、二个寒假)的社会实践计划,要求学生要有接收实践单位的评语和签章,每一位学生开学之初要将社会实践报告和实践单位的评语上交,由任课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按等级进行评价,再以20%的比例计入该门课程。

四、开展形成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目标从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转变为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重其学习结果,通过各项评价目标的管理来评价教与学的全过程,时刻注意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实施的这一年中,教师普遍感到课堂纪律好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增强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在开展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制定并逐步完善形成性评价标准,并依照标准即时地或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这样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动态地、发展地加以评价。同时要将评价结果进行整合与反馈。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导向作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要统一标准。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注意力,要对所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就需要教师的恒心和毅力,形成性评价的操作需要教师进行周密和整体的规划,并持之以恒,同时要注意数据和材料及时积累和整理,明确标准,以防止评价流于形式或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3.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载体和教学内容的延伸.因此,对实践教学要同理论教学一样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教学计划[3],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采取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学生间自评和互评,在标准和尺度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要事先向学生做说明并将多种评价体系加以综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选择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评价方式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形成性评价是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评价的教育测量、教学反馈、学习激励的目的,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从而使评价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1] 张连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9(8):132-133.

[2] 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73-74.

[3] 李宗玲,姜献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8(1):108-109.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LIANG Mei-ying

(Medical college of Xiamen, Xiamen ,Fujian, 361008, Chin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s key to teach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an important means, the current university academic assessment of the ideological theory course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way assessment results led to distortion of incenlives fall, affecting the The course of teaching. Innova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hould be student-centered, multi-channel combin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he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laws, which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ortan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2010-10-12

梁美英(1962—),女,福建泉州人,讲师,学士。

G423

A

1673-1417(2010)04-0099-05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