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2010-02-16 23:26:19林丽叶黄向东徐阿水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资金财务管理

林丽叶,黄向东,徐阿水



高校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林丽叶,黄向东,徐阿水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福建 漳州 36300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筹资办学资金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新格局。同时也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风险。高校财务风险也因此日益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如何审视剖析财务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范与控制,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高校;财务风险;预防;控制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财务行为者由于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经济活动可能出现预期和收益、债权和债务等矛盾,从而出现了风险。财务行为者主要是指参与财务活动的各类人员的总称,包括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具体参与财务工作的一线从业人员等。预期和收益的矛盾主要是指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二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随时被打破,形成潜在的危险,特别是当收益低于预期时这种危险将增强。债权和债务的矛盾,诸多的经济活动必须借助外在资金,因此不可避免形成了债权和债务矛盾,在财务中必须考虑二者的矛盾,一旦过高的债务形成巨大经济压力,造成了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这样势必造成了财务风险。[1]

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因资金筹措,基建投资和教学经费投入与预计发生背离而导致周转困难所产生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涉及到两大领域,一是在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经济活动所形成的财务风险,二是在借助外在资金参与高校的各类财务活动所形成的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作为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指高等院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的不确定性而面临的风险,如财务状况失衡、投资失控、债务包袱沉重、资金困难等问题。归纳起来,高校可能存在以下几种财务风险:

(一)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因负债资金而导致高校办学效益低下,或出现财务支付困难的风险,以及高校由于信誉受损而出现筹资不能成功的风险,其中贷款规模过大是主要的风险。

(二)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又称金融创新风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法人实体自身对资金运作逐渐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投资成为部分高校的选择。而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环境,导致投资的失败概率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的金融创新风险。

(三)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运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违规、缺位或疏漏等,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财务风险,造成学校出现投资失误、管理失控、资金被骗、存款流失、公款私分、挪用贪污等问题。

(四) 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也是高校财务所应防范的风险之一,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引起国库集中支付风险,对此缺少必要的防范对策,必然导致高校支付体制的风险。

(五) 结构性风险

结构性风险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负债与主权资金的结构,即在资产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缺乏与负债结构相当的资产保障能力,一旦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高校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另一方面是负债中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比例结构。债务的期限越短,到期不能支付本息的风险就越大;债务的期限越长,则融资风险就越小。[2]

(六)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是指一个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长期平衡的过程中的失衡现象,包括资产负债结构失衡风险和负债期限失衡风险以及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失衡风险。高校在总体财务状况失衡方面可能出现发不出工资、没有资金用于日常开支等流动资金短缺的现象。[3]

(七) 其他财务风险

其他财务风险,是指除上述以外的财务风险。如:违规和不规范收费风险;审计制度的漏洞和纰漏存在的风险;承担与校办产业相关的连带财务风险;现金管理风险和固定资产管理风险;财务安全管理的风险和网络财务理财手段与方法的风险;学生欠费给高校财务带来的风险;银行的利率变动给高校财务带来的新的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财务行为者的风险意识淡薄

体制改革前,高校所有资金来源由国家统一供给,资金的运用也必须按国家计划进行,这就使得高校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小。体制改革后,高校成了法人实体,国家的财政拨款相对减少,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缺口日渐扩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随之增大,迫使高校在筹集资金、调度资金及合理运用资金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但部分高校的财务行为者并没有与时俱进地充分认识到这一转变,不能正确测算学校财力可以承受的能力,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发展,资金运用缺乏合理性导致学校综合财力入不敷出,也导致高校财务运营风险加剧。

(二) 市场竞争加剧了高校财务风险

中国高校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招生竞争加剧,争夺生源成为高校之间的一种竞争,生源的竞争带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如果高校毕业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工作或者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将影响学校声誉,影响招生,最后影响高校的收入,产生财务风险;与竞争生源相对应的是师资的竞争,这种竞争均以财力为基础,加剧了高校的财务经营风险。

(三) 高校扩招构成财务风险的循环效应

高校的扩招不仅给高校本身带来了收益更带来了压力,新校区的建设、举债热、投资热势必提高教育成本,并且在短期内是难以回收的,容易使高校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同时带来了教学质量的下降,毕业生并不能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就直接影响到招生,进而影响高校创收,乃至高校的声誉。而声誉的损失又影响到高校的收益,形成了新的财务风险。多重影响构成财务风险的循环效应。

(四) 银行贷款的准入门槛低产生了金融风险

高校作为收入比较稳定的事业单位,必然成为盈利性机构的商业银行贷款的重点对象,银行倾向于以低准入的方式积极促成高校贷款,一旦高校资金链断裂,必将影响银行贷款的按期收回,造成大量的呆滞贷款,贷款门槛的降低产生了金融风险。

(五) 预算管理失误导致财务状况总体失衡

预算管理失误导致财务状况总体失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开源力度不够,节流重视不足。二是不适度贷款。三是高估了预期收入。总之,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的高校收入渠道比较单一,导致了依靠贷款生存的高校出现了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加大。

(六) 运行管理偏差导致的财务风险

运行管理偏差导致的财务风险:一是高校办学理念偏差,误导高校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二是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混乱。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是高校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三是高校会计制度存有缺陷。会计制度的缺陷是高校财务风险生成的财务技术原因,当前,高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直接导致工程和设备欠款不能在高校账簿中反映出来,潜伏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四是内部审计制度失灵。审计制度作为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但从现行的高校的审计制度看,审计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漏,难以发挥作用。

(七) 缺乏财务预警系统使高校难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分析就是通过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利用财务数据和采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对高校经营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但大多高校由于技术、人员素质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都未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甚至未认识到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这道“防火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已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学校,由于现行财务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其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上,定性分析不足。这给高校财务安全埋下了隐患。

四、高校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 财务行为者的措施

1.增强管理者意识,提高管理能力。高校管理者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不断提高经济决策的能力。在实际财务活动中,必须进一步提高财务危机的警觉性,管理层的财务防范意识要贯穿于整个决策和规划之中,采用现代管理制度的决策方式,实现科学管理,减少决策失误,切忌盲目投资,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在决策中特别注重对财务人员的配置,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并为高校领导者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实现财务信息化及时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防范意识和决策能力。

此外,高校管理者必须强化经济责任制。在财务活动中,必须建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实施与权力相对应的责任制,可以将学校分为层次不多,但是责任到位的责任网状体制,强调金字塔的管理模式,建立由高校管理层和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管理核心,实现又好又快地管理财务,减少由于责任不清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2.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主要从思想和业务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一支思想作风正派的财务管理队伍,是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的思想性工作。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基本业务知识的培训,逐步将加强培训、定期考核、实行奖励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积极性和增强自身责任感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支在新形势下从容应对挑战的财务管理专业队伍。此外必须改善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和硬件,这是从业人员能够敬业的外在催化剂,同时也是从客观上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了从核算型向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转变,达到增强财务的作用,降低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二) 管理层面的对策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及连带责任风险进行预警预报。[4]主要有两类评价和防范体系:一类是根据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来评价财务风险程度,主要构建支付能力指标、年末货币资金构成的指标、资金动用程度的指标和隐性连带财务风险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剖析高校财务风险。另一类是从动态的角度构建高校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年末债务资金构成的指标(债务负担率、债务依存度、资产负债率)、营运绩效的指标(高校年度收入支出比、经费自筹率、教学科研性资产收益率)和反映发展能力指标(现金净额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2.健全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高校财务能够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财务风险可控的制度基础。在高校面临新的财务风险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健全财务制度。实行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大额资金流动的集体决策制度是首要措施,对于大额资金的流动应由财务、审计对其流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强化预算约束管理,从制度上保证预算从编制、执行到调整的科学规范;改进预算编制办法,细化学校预算编制、制定预算定额标准,从编制综合预算逐步延伸出经常性预算、采购预算、滚动项目预算,使预算过程更加简捷和高效。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控制各种随意性开支,遏制预算不断膨胀的趋势,这些都是内部财务制度管理以降低财务风险。对外必须清理银行账户,规范账户管理,建立严格的账户管理责任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在抵御风险过程中也必须积极发挥一般教职工的效用,把财务公开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公开预算标准和程序,公布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这种外在监督也将对财务管理多有益处。

3.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管理得以进一步巩固深化的基础,在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必须将内部管理置于较高的层面,正确审视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内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内部制度建设是内部管理的基础,制度建设的完善使得管理获得了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对高校财产的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从根本上确立了财务管理的根基。静态的制度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加以执行才具有价值,因此要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根据制度的内容,不断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管理的后期必须进行有效地反馈,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责任人薪酬挂钩,从而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在管理中还必须拓宽思路,调整办学思路,实现办学集成化,减少总量的教育支出,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提高,从而降低财务的支出溢出的风险。

4.发挥内审功效。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其地位的弱化使得管理风险的能力和可能性下降,面对新的财务风险,高校必须积极发挥内审在财务风险抵御过程中的积极效用,努力成为抵抗风险的“保险丝”。在高校实际财务运作过程中,审计发挥了超脱于会计监督的较高层次的监督财务监督的功能,因此加强这一功能的发挥继续借助一定的实体,建立类似审计委员会制度等相关的硬制度。这一机构必须和财务具体运作的人员相对性分开,防止既是财务工作人员又是监督者,虚化了监督;同时这一机构必须定期召开会议,布置和协调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拓展内部审计领域,从财务领域向管理等领域拓展,转变内部审计职能,扩大审计范围,从单纯的稽核扩大到决策、教学、科研、经营、管理、人力资本等各个领域,从而使得内审制度不断专业化制度化实体化,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因素,从而提高高校的内部审计水平,为高校抵御财务风险的“保险丝”。

5.加强银校合作。随着高校贷款业务的开展,高校与银行业务的往来深入,银行和高校的密切关系逐渐加深,因此二者的合作与资源互补成为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新起点。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联系,特别是与四大商业银行的联系,在贷款利率方面最大限度地争取优惠政策,力求降低贷款成本并获得较充裕的资金来源,并且必须防止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多方出击,合力获取贷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各种合理确定贷款方向、投资量及偿还期限,将贷款资金控制在高校还款的范围内,这样既控制银行的风险,也降低了高校的风险。此外针对当前学费比较高的实际情况,高校应将助学贷款作为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把助学贷款额度的大小作为选择开户银行的条件,通过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解决学生的欠费问题,提高学费收缴率,增强资金自给能力。在实际的银校合作过程中,也必须加强对二者的指导和管理,在放贷前对高校贷款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期限、未来可预期收入和偿还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控制贷款规模和总量、防范风险,使高校财务风险从资金源头得到控制。

(三) 资金层面的控制

资金作为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成为高校抵御财务风险重要的客体,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挖掘从资金来源、运行和反馈监督过程中管理难点,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1.适度负债规模。适度控制负债规模是风险防范的重点,这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管理水平等,因此必须注重“度”。要合理确定学校发展规模与速度,实事求是地确定建设标准,统筹安排、从长计议,把外部扩张与内部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单纯依靠银行贷款推进学校发展,应以满足学校必要的资金需求作为负债的数量目标。同时必须合理地安排使债务结构达到最优,必须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一定比例。建立贷款使用管理的具体方案和贷款管理责任制,充分考虑偿债的能力、债务数量、利率大小、偿还期限及风险等因素,结合实际调整建设规模,防止超预算、超标准建设,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2.资金和贷款的合理运营。高校在财务风险抵御过程中必须正确地看待资金和银行贷款,防止将二者变成“死水一潭”。部分学者认为必须将高校退出资本市场,这是消极抵制风险的方式,在实际的财务活动中形成保守的抵御方式,应当说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抵御了风险,但是也造成了高校的萎缩,难以在资金和贷款方面有所突破,成为真正的“等、靠、要”的公共产品提供者。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运营方式使得资金和贷款能够保值增值。对高校的自有资金,除了保证基本学校日常开支之外,还必须积极寻找投资机遇(当然不是所有高校都具备了投资能力和运营水平),积极规范发展性投资,采用科学论证、专家评议、集体决策的方式,发挥资金的最大化的功效。对贷款应当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责任落实、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使用和运营的管理机制。[5]

3.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融资过程中,高校首先应解决筹资观念问题,改变传统的筹资方式,克服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思想,积极寻找新的筹资多元渠道。银行的贷款是筹资的主要手段,速度快,但风险大,高校在筹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银行贷款方式筹集外来资金,必须拓宽思维,依靠多元力量。可以利用项目融资,从高校来讲,学生公寓、食堂、招待所等后勤资产项目往往具有稳定的收益,并且财务风险比较小,甚至不存在财务风险;可以合作投资办学,高校在师资等力量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拓宽办学的领域,加强和民间资本的合作,利用智力投资的方式实现共赢,这种以智力为载体的投资方式在资金形式上是难以体现,但却能为高校的收益提供保障;此外必须要下力气解决学费欠费问题,当然这和地方经济相关。在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本着选择满意的筹资方式的原则,形成多元的融资途径,为高校提供充裕的资金保证,这也是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应有之义。

[1]薛红兵.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福建教育财会,2008(1):10-20.

[2]凌建英.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4):96-100.

[3]胡信生等.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其防范[J].高等农业教育,2005(2):40-43.

[4]胡琛.浅谈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3):131-132.

[5]余红柳.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9):113-114.

College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N Li-ye,HUANG Xiang-dong,XU A-shui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 363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utonomy,fund—raising show funds more diversified forms of multi—channel and new pattern.At the same time,it has brought risks to the college running.Financial risks are therefore becoming the new research focus day by day.How to scan and analyze financial risk an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ra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College;Financial risk;Prevention;Control

2010-06-22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ZZY0837)

林丽叶(1965-),女,福建龙海人,副教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647

A

1673-1417(2010)03-0122-05

猜你喜欢
资金财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