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研究

2010-02-16 21:30君,马
职教通讯 2010年2期
关键词:劳动力价值技能

徐 君,马 茹 茜

(1.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研究

徐 君1,马 茹 茜2

(1.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深刻理解新时期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涵义,充分认识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与培训力度,形成多样化的文化提升与技能训练平台;创立农村弱势群体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机制,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本流动平台;构建农村弱势群体卫生保健与心理辅导机制,形成多类型的心理健康与卫生服务平台,大力提升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

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提升

专题论坛·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价值提升与制度安排

本期学术主持人:董仁忠

主持人按语:“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解决三农问题根本之处就是致富农民。要致富农民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先导作用。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十分落后,农村职业教育有效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农村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大发展,而且需要以多样化的形式来满足农村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需求。为此,本期我们特别邀约了浙江师范大学徐君研究员、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雷世平教授,他们分别以“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为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关注对象和发展路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可望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及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农村居民的集合体。[1]本文认为农村弱势群体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处于劣势地位,除农村经济精英、政治精英、社会精英以外的普通农民,包括但不仅限于低收入劳动者、低收入或无收入的残疾人和重病者等。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是农村经济转型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进一步加剧,社会分化的日益明显和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将不断增加。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偏低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大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存量,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这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提升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的意义

舒尔茨结合经济增长问题,系统、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人力资本就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加尔·贝克尔(Gale Bacle)也指出: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它是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体质、健康状况)等所构成的。[2]人力资本包括知识技能资本和文化资本两方面,前者较多体现为个人外在素质,后者则侧重心理层面,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可以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劳动者身上。农村弱势群体知识、技能含量低,极易受到社会的忽视,容易从人力资本中淡出。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他们正在受到或应当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说,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农村弱势群体劳动力身上所凝结的知识、技能和所有能够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能力。这种被凝结的能力表现为一种人力资本存量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农村教育投资、农业生产经验、农村健康投资、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等积累而成。由于农村弱势群体文化知识偏低、基本技能缺乏、心理素质较差,凝聚在其身上的人力资本价值严重偏低,跟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和谐发展对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高要求产生矛盾。开发农村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提升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对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保证农村社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一)丰富农村人力资源,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来看,无论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弱势群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村庞大的潜在的人力资源。大力开发农村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本,提升他们的知识、增长他们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可以大大提升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安东尼·M·唐的研究表明,在1880-1938年间,对“乡村教育和农业的研究、发展、推广所进行的投资”每年所产生的收益率高达35%。[3]因此,对农民进行投资,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就成为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农村城镇化水平,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

(二)有效缓解农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和谐社会”要求人的素质更加完善、经济更加进步、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平衡、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以及这些方面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偏低,严重影响物质资本的利用与产出,影响社会投入的综合效用,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整体性。农村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民主进步有赖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有赖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增强、体质的改善等方面,而不是单纯依赖物质资本的投资。所以,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开发,促进其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必然会实现该地区人力资源的丰富,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且能够缩小农村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高效运作

大量统计数字表明,农村劳动力是乡镇企业的一支主要力量,并正成为一个庞大的新阶层。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和技能水平的低下以及半农半工的独特身份,使得他们原有的小农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产生了心理断痕,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农民工对新的工作方式和现代管理的不适日渐暴露,乡镇企业高耗、低效问题日渐凸现,可以说,员工素质和管理体制成了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其人力资本价值,才能实现乡镇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和企业的高效运作,才能加剧农村劳动力的社会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大范围整合。

二、我国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困境

(一)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存量小、整体质量较差

人力资本存量是指通过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积累起来的知识资本,一般认为教育是反映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8》统计数字显示,在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6.34%,小学程度占25.76%,初中程度占52.91%;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浙江也分别只有4.64%、31.10%、46.05%;而我国西部地区的西藏还有近一半(49.68%)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小学程度占45.40%,初中程度占4.22%。[4]不仅如此,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严重缺乏,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于2006年3月21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在4.97亿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5]农村弱势群体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则更低了。这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不仅较少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而且也极少接受非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二)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开发不足、提升困难

从客观上来看,尽管我国政府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医疗保健、卫生服务等人力资本投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种种有效的措施,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体系不顺,教育结构不合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应有的功能在反贫困中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农村地区教育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从主观上来看,一方面,由于农村弱势群体自身政治影响力低、社会地位被歧视、心理压力大、社会疏离感和自卑感强,其思想意识、价值标准和审美观较差,而且从小因受到贫困文化的熏陶,缺少积极向上的动力,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识不浓。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弱势群体个体素质差异大、基础不一、层次不齐、要求不同,因此提升的难度也较大。

(三)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缺乏有效流动和整合

流动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农村弱势群体的有效转移和流动,不仅可以通过示范作用对他们的心理、思想、传统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促进知识、信息、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实现资源的大范围整合;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改善他们自身的地位、实现他们自身人力资本的价值。然而,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尚不完善和成熟,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关措施尚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的低下和能力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也阻碍了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存量的积累。

三、提升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的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偏低,而且提升困难,需要依靠政府、社会、企业的通力合作,通过政策安排和制度保证来促进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价值的实现。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形成和提高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积累、技能提升、身心健康,外在信息与内在能力具备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的经济行为,以及有利于改善人力资本利用率的支出,都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有利于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而教育是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形成和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途径。为此,可以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一)增加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人力资本投入增加不仅使人力资本本身的生产效率提高,而且也使其它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人力资本的总投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用于教育和职业训练的费用,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用于为寻找更好的职业而进行流动和迁移的费用。舒尔茨把教育投资看作是整个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的一部分,他认为:人们自我投资以增加生产和消费能力,而学校教育乃是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因此,要提升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必须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增加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第一,政府要通过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投资政策与措施,加强引导和推动作用。如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经费所得税抵扣制度、发放教育券、采取财政补贴等。我国政府出台的“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计划”以及各省市出台的“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等正是政府重视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资的体现;第二,要依靠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的积极参与,允许市场竞争机制和私人资本注入等多种形式,并依法予以规范、调动和释放社会和民间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如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和培训经费的投资,除各级政府和教育培训机构自身要加大力度外,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多形式资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事业单位资助”的多形式、多途径、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确保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工作的高效率开展。

(二)加大农村弱势群体教育与培训力度:形成多样化的文化提升与技能训练平台

农村弱势群体最需要的并不是扶贫资金、项目,而是获得运用资金、项目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依靠教育和技能培训来获得。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开发,就是通过对其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提高他们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能力。农村成人教育能够以其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以及宽泛广袤的培训领域,补充农村弱势群体的知识与技能,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实现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最大收益。“它不仅改变了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使一个普通的、只有一般劳动能力而没有任何专业技能的劳动力,成为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同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能力水平、生产技能、熟练程度和技巧,把自然的人—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6]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年龄跨度大、层次差别大、知识结构区别大的群体,我们要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和目的,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第一,要建立村、乡、县三级农村成人教育联动机制,变革“单一性、理论型、灌输式”的传统农村成人教育服务模式,实施多样化、实践型、交互式的“农科教”和“三教统筹”相结合的体系化、网络化教育模式;第二,要拓展教育服务功能,从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实施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第三,要建立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库,形成文化知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文化提升与技能训练平台。如建立以提高文化基础知识为主的“文化补习课程”平台,以提升职业技能为主的“技能培训课程”平台,以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主的“农业技术服务”平台,以公民道德、优生优育、保健知识、老年健康、家教知识为主的“生活常规知识”平台等,全方位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

(三)创立农村弱势群体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机制: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本流动平台

劳动力转移和流动能够增加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其理论基础在于知识在空间上的互补性。[7]人力资本的市场流动是一种深层次的资源流动,是智力、知识、技能的注入、运营及其价值保值、增值的过程,它直接表现为劳动者的流动。从宏观上说,劳动力转移和流动调剂着劳动力市场的余缺,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佳的整合、优化和配置;从微观上说,通过转移和流动可以使劳动者获得新的就业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从而提高收入,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农村弱势群体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或者从一个地区的农村到另外一个地区的农村,仅仅流动本身就能够学习到新的观念,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从而开拓视野;如果到另外一个地区打工,还能够学习到本地区没有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的人力资本;如果农村弱势群体从外地打工后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则又会将学习到的新观念、新技能、新技术等通过家庭成员、朋友、邻居等途径进行扩散,从而提升本村的人力资本。因此,第一,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农村弱势群体转移和流动机制,健全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相配套的人力资本市场就业机制,通过完善农村弱势群体的转移和就业制度,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流动,把有专长的人放在最能发挥专长的岗位,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与整合,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第二,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内、外部约束机制。从内部约束来说,可以通过完善制度、签订双方合同来规范人力资本的开发和价值提升;从外部约束来看: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来约束。第三,建立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将对提升人力资本价值起到巨大的作用。因为,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具有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具有能动作用,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其个性化极为突出。因此,合理的激励机制既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也是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认可。第四,制订适合农村弱势群体特点的公正、合理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体系及评价机制,这是保证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收益与贡献相符合的前提。目前,对人力资本计量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会计成本定价、价值法和未来薪资折现法。[8]通过机制的建立和制度的完善,不断弥补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资经营中的漏洞,有效预防和杜绝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流失和浪费。

(四)构建卫生保健与心理辅导机制:形成多类型的心理健康与卫生服务平台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个人的健康状况可以视为一种资本储备。其中一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会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和人体的自然衰老而逐渐贬值,另一部分是后天获得的,它会随着新的投入增加而不断增加。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农村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是各种人力资本藉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健康状况的改善和平均寿命的提高,意味着劳动者生产力的提高。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封建思想文化的长期束缚,农村弱势群体思想观念存在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因素。如过于相信“听天由命”、“命中注定”等消极思想,而且由于他们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往往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和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在心理上存在不满、苦闷、焦虑、急躁、自暴自弃、消沉堕落、自卑和失落等现象,难以自我调适,并很可能由此产生敌视和仇恨心理而成为社会中潜伏的冲突危机,不仅影响自身的生活和生产,更要危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我们要构建农村弱势群体的卫生保健与心理辅导机制,在重视卫生保建的同时,更应注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功能,形成多类型的心理健康与卫生服务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弱势群体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体力和更健康的心理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总之,提升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和教育资源,切实发挥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功能,鼓励社会和民间共同帮助他们获得创造价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农村弱势群体自身和社会的双赢。

[1]冯书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J].人民论坛,2005(2):41-42.

[2]张风林.中国企业的技工短缺.原因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4(7):25-32.

[3]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143.

[4]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1.

[5]赵亚辉.邓楠接受本报独家专访:解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03-21(11).

[6]车文辉.回顾与前瞻:中国的成人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J].人口学刊,2004(5):60-65.

[7]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6):70-78.

[8]兰升.论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55.

The Research of the Human Capital Enhancement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in Rural Area

XU Jun1,MA Ru-qian2
(1.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Jinhua 321004,China;2.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Science Education,Nanjing 210046,China)

First of all,we have to build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human capital of rural vulnerable groups in this new period,to be fully aware to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human capital value enhancement.Then,we can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human capital and finally to have diversity i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channels.Besides,we should devote more efforts to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the groups and form multifarious platforms of cultural upgrading and skills training.Meanwhile,it is important to create a migration and employment mechanism for labors in rural vulnerable groups and leads to a reasonable plat form of the movement of human capital.In addition,to construct health care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the groups which contributes to various type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could greatly enhance the value of human capital of rural vulnerable groups.

rural vulnerable groups;human capital;value;enhancement

G710

A

1674-7747(2010)02-0027-05

2009-12-24

2008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需求与教育服务研究”(项目编号:08CGJY007Z)

徐君(1962-),女,浙江浦江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马茹茜(1988-),女,浙江东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责任编辑 孙建波]

猜你喜欢
劳动力价值技能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画唇技能轻松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