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桂玲 黑龙江省同江市人民医院(156400)
手术室里的人性化护理
聂桂玲 黑龙江省同江市人民医院(156400)
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
手术患者由于原发疾病及手术刺激而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因麻醉药的应用往往使病情复杂多变,加上患者身体的大部被无菌单覆盖及患者语言行动受限,且心理变化较大等,使手术患者的护理和病情观察存在种种困难。针对其特殊性,根据我们多年经验,体会到对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3个阶段。现就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术前应全面了解病情,参与术前讨论。对患者身体状况,疾病本身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和术中有可能出现各种表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对特殊患者如装有活动性义齿等帮助患者取下放好。
手术前患者往往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因此对患者在手术前应进行环境、情感和精神的支持,减轻其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其应激的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手术室护士接到患者手术通知后,应提前一天到病房,语气温和地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介绍,并全面仔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个人信仰、对手术的要求等,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过程的信息,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纠正错误认识并调整其对手术的期望,使患者大致了解手术的目的、意义、过程和预后、麻醉方式、手术对某些器官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不手术的严重后果。说明在麻醉、术中、术后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是一种正常现象,并告诉患者在手术期间护士的职责,耐心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
在术中应注意倾听患者的各种诉说及呼吸音,对诉说气闷要注意观察术中失血量,给氧导管是否滑脱,注意各种异常响动及台上台下的各种医嘱,对监护设备的运转应随时注意其运行情况,在术中如遇各种异味,应一追到底,不能马虎放过。常见的有麻醉药物泄漏、患者呼出的气体、监护设备的异常及电插座的异常等。同时,通过患者外露部位,随时了解患者的末梢循环状况,皮肤的温度、湿度、弹性及光泽,触摸脉搏了解其变化。对使用止血带、特殊体位手术位者要定时检查,防止压迫性缺血性病变的发生。
2.1 做好术中护理 患者入室时,首先由前一天访视的巡回护士热情亲切地迎接患者,平稳地把患者送至手术床上。在心理上完全接纳患者,真诚、主动、热情的与患者交流,对患者要多加关心,因势利导,协助其将心理状态调至最佳。术前调节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一般室温在22~25℃,湿度为55%;一切操作做到稳、准、轻,尽量避免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术前用药后如患者感到口唇干燥不适,可用棉签湿润口唇,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术前胃管插入后如患者咽喉不适,嘱咐患者尽量不要吞咽,并解释胃管插入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摆放体位前将所有用来维持体位的臂撑、头架或护腕均加上衬垫,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如仰卧位时,注意两上肢外展不超过90°,并为患者伸展的双臂垫盖包布或海绵垫,防止大量输入液体或臂丛神经损伤造成患者的不适;截石位时,两腿分开的角度以100~110°为宜,在下肢各支撑点上垫好软棉垫,每隔30 min巡回护士给予适当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下肢沉重感,增加舒适感。
2.2 做好心理护理 手术中护士应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予以满足。对需要了解手术进展情况的患者,护士应予以必要的提示,说明手术很顺利,使患者放心;对有孤独和恐惧的患者,应对他们进行安抚,如握住患者的手,以增加舒适并消除顾虑;在每一步操作和采取一些措施时(如扎压缩带等)都要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手术中,患者常会合乎情理地感到自己丧失了尊严,因此在麻醉后和术中注意遮盖患者,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必须暴露时,应先麻醉,后摆放手术体位及消毒,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手术结束时,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搬患者时注意保护切口和各种引流管、静脉输液,对待躁动患者注意适当压缩固定,平稳地把患者送到病房;对全麻意识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在术后回访时,应向患者说明手术很成功,使患者放心,祝患者早日康复。并征求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改进方法。
手术室作为抢救和救治病人的重要场所,护士情绪的好坏都将对病人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手术的成败。因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为了能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提供高水平的优质服务,必须先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试。护理人员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护士,应学会自我调节、努力适应工作环境,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克服个性弱点,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取得医院各管理层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同,让我们护士每天都怀着一个好心情去工作!
[1] 陈妙霞.术前病人心理应激与干预[J].护理研究,2007,3(17):46.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84.
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217
1672-2779(2010)-09-0219-02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