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玲华 黑龙江省讷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1300)
肺结核治疗原则与方案的实施
赫玲华 黑龙江省讷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1300)
肺结核;中西医结合传染学;治疗原则
肺结核病是人类疾病中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人类与之斗争了数千年,但至今肺结核病仍在全球流行,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均构成严重威胁。特别在贫困地区,低营养人群中肺结核具有发病率高特点,我们总结一些肺结核化疗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早期:包括早期发现病人和早期治疗病人。早期治疗可避免组织破坏而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有利于药物分布和渗入病灶内,直接杀死病灶中的结核菌,同时结核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结核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结核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组织修复,不留瘢痕。
联合:联合用药是合理化疗的基础,利用多种抗痨药物的不同交叉杀菌作用,增强协同功效,提高杀菌能力,以确保疗效与避免或延缓、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有报道SM与氨柳酸联合,SM的抗菌力增加2~4倍,而氨柳酸的抗菌力提高6~10倍。
适量:根据病人年龄、体重,给予适当剂量,以尽可能达到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最佳剂量。
规律:规律是化疗成败的关键。规律即不能中断或间断,更不能更改化疗方案。规律用药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据长期的科研与大量病人治疗结果分析,规律治疗可治愈95%以上病人,治疗失败仅为3%左右;而不规律治疗约45%的病人治愈,50%左右治疗失败及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全程:全程是获得化疗成功的有效保证。全程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所需要的时间。短程化疗必须坚持6~8个月规范、不间断的治疗,否则,不但不能治好结核病,还会使结核菌产生耐药。病人经联合应用抗痨药物后,咳嗽、咳痰症状可于2个月左右消失,大部分敏感菌被杀死,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可能仍然存活,因此,必须坚持规律用药,才能杀死这部分结核菌,达到治愈、减少复发,故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
督导:即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是全世界结核病化疗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督导的核心是发现和治愈涂阳病人,特别是初治涂阳病人。严格执行DOT是化疗成功的核心。目前全国均实行短程化疗。短程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继续期。强化期为杀菌阶段,即在治疗开始的2~3个月,联合应用4~5种抗结核药物,以便在短期内尽快杀灭大量繁殖活跃的敏感菌,减少耐药菌产生。继续期为巩固治疗阶段,即在强化期之后的4~6个月内,继续杀灭残留的结核菌,以减少复发。
复治肺结核指初治失败、经规律的标准化疗完成疗程后又病人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护士应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患者术前准备的目的、重要性及意义,使患者从心理上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减少病人对手术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可以聊天的形式,介绍疾病和手术的关系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教授患者必要的技巧。保证有效的睡眠。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放松法;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保护方法等。
术前病人由于疾病折磨及术前心理反应,对各种治疗及护理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护士必须给以亲切的问候、轻柔的解释,设法解除他们的疑虑。对不愿接受术前功能检查者,护士应帮助其认识功能检查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术前检查不仅可以反映各脏器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衡量机体的耐受能力。详细介绍手术时的主刀医师、麻醉师等,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特别是对一些需进行特殊处理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特殊的术前健康教育。如对术前需灌肠、导尿或术前留置胃管的病人,护士应简单介绍其操作步骤、目的及注意事项,胃肠道的准备者向患者充分讲解胃肠道准备的重要性,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做好思想准备,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大手术,应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又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患者,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2]。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术前健康教育,缩短了护患之间的情感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稳定了病人情绪,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及主动配合。如一老年胰腺炎患者,考虑年龄较大,家境不好,不愿做手术,惟恐人财两空。我们一方面做健康教育,一方面请同类即将康复的病人现身说法,最后该患者接受了手术,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康复很快。术前健康教育,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通过关切的询问、解释和指导可增加患者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度,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手术,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耐受力,防止术后并发症,从而保证患者在短期内健康恢复[3]。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疾病健康教育关系密切,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阶段性、个体化的特点,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采取一般性教育、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及示范性教育,要把握时机因人施教,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健康教育的内容,消除存在的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 铃木美惠子.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
[2] 彭雪英.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技巧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12.
[3] 陈莉,邵春燕.开展病人术前教育的做法及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8,10: 593.
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198
1672-2779(2010)-09-0205-02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