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探究

2010-02-16 17:27
职教通讯 2010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评估院校

周 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探究

周 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从社会评价的角度分析其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并从社会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及评价的内容等方面去构建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评价体系,通过及时有效的跟踪反馈,使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无缝链接。

企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最终产品”——高职人才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因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甚至还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水平,因此,有必要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可以从内部与外部进行评价,内部评价是“通过一系列鉴定、诊断对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与改进”;[1]外部评价则主要由政府、社会评价机构、企业(用人单位)等机构对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毕业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估不仅可以了解高职教育的现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反馈来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的现实意义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发现客观规律并将其表现为科学原理,或将科学原理演变成设计、规划及决策等;而高职教育以“面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2]为宗旨,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社会基层、工程现场、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即高职院校以市场标准为取向,毕业生的质量主要是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3]基于这一宗旨,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然是与社会紧密联系,“只要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是高质量的人才”。所以,在评价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时,必须突出社会因素。

然而,在当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外部评价中,仍然以政府评估为主,以社会评价为辅,如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规定:政府部门定期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虽然也涉及社会,尤其是企业(用人单位)的评价,如收集学生的实习鉴定、统计毕业生的协议就业、填制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等,但这些评估仅仅是浅层次的,流于简单的数据统计;同时,由于社会评价组织机构不健全、评价队伍不够专业及评价操作不规范,无法真正诊断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发挥评价的功能,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企业的满意度等信息较少跟踪反馈,造成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现实的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有必要构建相关的社会评估体系来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

作为社会评价中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的评价,对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否,更体现了高职院校是否真正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要求。高职院校的“最终产品”是毕业生,且用人单位是高职院校的最终服务对象,而毕业生质量如何最终须由用人单位来进行检验。另外,毕业生与家长也是社会评价的组成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最能体会在高职院校所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与素质的提升在工作中的运用情况,通过毕业生自评能较好地反映高职教育与市场之间是否紧密接缝;而家长与学生直接相关,通过观察子女受教育后就业中的情况,能较为直接地评估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水平。

正如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通过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和鉴别功能,使高职教育真正将高职毕业生与区域、市场及企业需求进行无缝链接,端正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提高其管理水平与办学水平,实现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二、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

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对高职院校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检验。通过评估,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受欢迎程度、社会公认度以及未来在社会各行各业的贡献率和影响率等。

(一)评价主体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用人单位)、社会评估机构、毕业生及家长。

1.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接受用人单位的评估、反馈。高职教育是以“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为其评价标准”的高等教育,“它最典型的特征是对市场的适应性和功利性目标的追求”[4]。高职教育是为社会、企业服务的,所以其“教育产品”最终需要通过社会来检验。在国外高职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中,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还是加拿大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CBET模式,均将企业与高职教育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校企深度融合。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来自于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高职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必须接受企业的评估、检验。所以,在接受社会评价的主体中,企业,尤其是用人单位无疑与高职院校、毕业生联系最为紧密。企业通过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工作中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操作,素质的表现来了解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状况是否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而它是最为直接、现实的社会因素。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是要为社会所用,因而人才的质量高低,只有通过用人单位的评价,才是最终的评价。[5]

2.为了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必须组建具有权威性与独立性的社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性,在评估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评估缺乏系统性、评估的内容不够完善、评估缺乏完整的指标体系等。而通过社会评估机构来评估,能充分体现其专业性,社会评估机构的评估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工作人员,评价中运用具有高科技的设备,编制全面、科学的测试系统和完整的评估体系,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造成实际上的不平等,所以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认可度。

3.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还需要反馈学生(毕业生)的自评。毕业生是高职教育的“最终产品”,也是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毕业生的就业实际上就是对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力、技能的全面展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密切相关。而作为毕业生,对在校所掌握的技能、培养的能力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中的情况最为清晰。因此,毕业生的自评是社会评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从中能真切的了解高职教育的质量。

4.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需接受家长的评估。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中,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通过比较子女在接受高职教育前后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技能和培养的能力等,以及在就业中的表现,如薪酬、职业、职位和升职状况等,可较好地评估其子女受教育后与预期间的距离,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家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二)评价方法

高职人才具有发展性,在不同阶段发展状况存在着差异,所以评价必须是动态的,而不能进行一次性的总结性评价,须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评估,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这样才能及时跟踪反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高职人才质量的社会评价可以分为三个评估阶段:实习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高职学生在正式就业前(毕业前)须进行为期八个月的企业实习,这是学生初次踏入社会,正式与企业接触,也是为将来的正式就业奠定基础的阶段,因而,实习阶段需要社会的评价,其评价主要是实习单位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实习单位要对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对学生所学知识在具体职业岗位中运用的情况、职业技能的体现和实习的态度等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在实习结束时须开具实习企业鉴定。

高职学生毕业后正式就业,逐渐适应具体的职业岗位,毕业生在这一阶段逐渐成长,把在高职院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技能技巧运用于具体的工作中。在这一成长阶段,需要跟踪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这是高职教育是否为社会培养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真正体现。

高职毕业生在适应了职业岗位后,对工作岗位表现出主动性、创造性,进入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评估,能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中是否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工作责任心、工作主动性、爱岗敬业和不怕吃苦的精神等,以及毕业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情况。

(三)评价内容

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社会评价时,不能仅仅从就业率这个指标进行评价,而要根据具体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全面的、立体的评价。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道德职业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可见,高职教育要以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围绕职业岗位(群)特征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同时,注重学生内在品质和素养的提升,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艰苦创业及与人合作等职业素质。[6]高职教育须以职业能力为主干,以素质培养为出发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

基于这一评价标准,在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时,必须围绕知识、能力和素养这三个方面来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可以从学校层面、企业层面和学生层面进行探索。

1.从学校层面可以获得包括协议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等评价信息。协议就业率反映高职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标志。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是学生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岗位之间的对口率。对口率越高,学校的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应度越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就越高。[7]

2.从企业层面可以获得包括企业满意度、职业稳定率、岗位晋升率等相关评价数据。企业满意度是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评价,通过考核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来进行。它是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结性评估。职业稳定率是学生毕业若干年后,其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与毕业时就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职业稳定率越高,说明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越高。岗位晋升率是与同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相比,学生在相应的岗位上的职位晋升率。学生晋升率比同类院校高,表明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潜力、竞争能力比同类院校的学生强。

3.从毕业生的角度获取包括学生满意度、平均工资水平等评价信息。学生满意度是学生对学校综合办学的评价。毕业生经历了企业实习,正式工作实践,经过对工作场所与学习场所的比较,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的价值判断比较准确。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同类学校或相同专业的学生相比的平均工资水平也是重要的评价信息。工资水平比同类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高,也就表明学校的教育质量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强。

总之,通过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能更全面地获得信息反馈,为改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社会提供依据,使高职院校真正与社会无缝链接。

[1]程建军,吴旭.论和谐校园发展视域中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7.

[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http://www.baike.baidu.com/view/486181.htm,1999.

[3]任君庆,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观[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5):13.

[4]刘允恩.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4.

[5]李平.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3(12):27.

[6]屠群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及其评价内容[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高等职业教育),2003(4):11.

[7]熊建武,周进,戴小鹏.浅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兼议以就业为核心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9.

[责任编辑 金莲顺]

G710

A

1674-7747(2010)07-0067-03

2010-04-13

江苏省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课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项目编号:09SJD880059)

作者介绍:周芳(1980-),女,江苏昆山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教学。

猜你喜欢
毕业生评估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评估依据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