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小心灵中播下审美的种子——如何让小学生享受语文课堂的美

2010-02-16 11:54:42福建庄华荣
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大水缸大榕树司马光

福建 庄华荣

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文本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美,享受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审美的种子。

一、创设情境 感知美

我们的教学往往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力度,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这样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应该要让学生与生俱来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一文时,有位老师根据二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特点,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围墙、一枝红杏、诗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桃花、梨花、柳树、青草等图画,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园春色的情境。课一开始,老师播放了古筝名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在此基础上,老师动情地说:“亲爱的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春景吗?那感觉一定是美滋滋、乐陶陶的吧?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诗歌《游园不值》,一起去感受浪漫春天的快乐吧!”然后,老师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去寻访春天的足迹,自由畅想当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对春天喜爱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

二、潜心会文 品味美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品味词语,做比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体会一些词语的妙处,经常采用结合语境,在朗读的对比中进行体会的方法。就拿《小小的船》一文教学来说,我首先用媒体映示如下两句话:1.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2.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然后说:“孩子们,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好吗?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字呢?”有的说:“多了一个‘只’字,读起来比较顺口、好听。”有的说:“有了‘只’字以后,说明了小女孩只有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有的说:“小女孩除了星星、蓝天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因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被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吸引住了。”有的说:“小女孩坐在月亮船上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包围着,她感到天空太美了,她陶醉了。”看看,在小孩子眼中,夜空是多么的美丽啊!深蓝的天空中,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本节课,我运用比较法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语言美,细细地去品味语言美,收效颇佳。

三、角色转换 体验美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入情入境,物我合一,是升华感悟、促进表达的有效措施。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并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

有位老师教《鸟的天堂》一文时。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想象、交流,让他们感悟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基础上,特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细节——

师:如果你现在是树上的鸟儿,你为什么要把大榕树称为自己的天堂?

生:因为大榕树能为我遮风挡雨,大榕树里有好多伙伴陪伴着我。

生:因为我在大榕树里不愁吃,不愁喝,从不担心人们来伤害我。

师:假如你是那棵大榕树,你为什么把自己称为鸟的天堂?

生:我枝繁叶茂,为鸟儿撑起了一把绿绒大伞。

生:我傍水而生,鸟儿们洗澡、吃喝、玩乐都不用愁。

师:倘若你是当地人,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

生: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从不伤害它们,也不允许游人去捕捉它们。

生:这棵树四面环水,枝繁叶茂,是鸟儿们的乐园!

师:假如你就是巴金爷爷,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

生:观看了众鸟纷飞的场面,我觉得鸟儿们在榕树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

这一饱满的教学细节,不但搭建起口语交际训练的平台,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角度将学习过程中内化的东西有效地外化,从而让他们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了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此时,学生肯定会与作者巴金爷爷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司马光》一文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假如我是司马光”,学生说:“假如我是司马光,我就叫小朋友过来,大家手拉着手,像小猴子捞月亮那样,把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出来。”“假如我是司马光,我就用一根绳子放进缸里,套住那个小朋友,把他拉上来。”“假如我是司马光,我就叫来另外两个小朋友,大家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假如我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学生说:“我是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石头,住在一口大水缸的脚下。一个小朋友踩着我的头顶掉进缸里了。眼看小朋友就要淹死,这时,司马光把我搬起来,高高举起,朝大水缸使劲砸去,几下子就把大水缸砸了一个大窟窿,我也被大水缸碰得鼻青脸肿,头昏眼花。可我们都很高兴,因为那个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假如我是司马光砸的那口缸”,学生说:“我是一口大水缸,住在司马光家的花园里。有一天,有个顽皮的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我的大肚子里。这可不得了,我的肚子里满是水,一下子就把这个小朋友给淹没了。这时司马光跑过来,举起一块大石头朝我身上砸来,把我砸得快疼死了。我咬着牙,忍着痛,对司马光说:‘你砸吧,朝一个地方使劲砸,就能把我的大肚皮砸破。’‘哗啦’一声,司马光把我砸了个大窟窿,我肚子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我大肚子里的那个小朋友得救了。”这样在学生反复体验不同的角色时,感受到了人物的智慧美、机智美。

四、以画见悟 创造美

“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郑板桥先生有一枚心爱的图章,上面刻着八字真经:“心血为炉,熔铸今古。”他一贯主张要自出己意,自立门户,自我作古,自探灵苗,都是在谈论美的独创性。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要创造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要培养学生美的创造。于是我在教学《小小的船》结尾处设计了画夜空的教学环节。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坐上“月亮船”,置身于美丽的星空,聆听着美妙的音乐,面对美丽的星空自由想象,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当我说:“夜空多美呀!你们想把它画下来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于是,他们个个打开思维的大门,异想天开,描绘出五彩缤纷的夜空。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画下来,把飞船、太空小轿车、织女星等许多有创意的东西画下来,把语言美融入了画面美中。每一幅画就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造。看到学生们一幅幅有创意和大胆的想象画,以及被那美丽的星空所陶醉的神情,相信此时的他们正在体会图中小女孩轻松、欢快的心情,正在遨游于闪烁的星空中,自由自在,多么愉快。我想,当学生在将语文文字转换成画面的同时,不但赋予了课文内容独特的、个性化的想象和创造,而且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又软化了学科间的界线,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美感和阅读情趣。

通过以上几种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就能为学生播下一颗审美的种子,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在“美”的世界里得到愉悦和满足。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美的作用,带领学生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海洋,和那多彩多姿的波澜,一起涌动,一起变幻。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沉浸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启迪智慧、以美引真,培养高尚的人格,塑造美的灵魂。我想,这既是我们的目的,更是我们的责任。

猜你喜欢
大水缸大榕树司马光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史志学刊(2022年3期)2022-08-10 14:43:30
司马光砸缸之谜
趣味(数学)(2021年3期)2021-07-16 06:45:28
亲爱的大榕树
快乐语文(2021年14期)2021-06-16 02:52:20
河源东源:看好“大水缸”,打造“聚宝盆”
环境(2020年8期)2020-08-24 12:53:48
老家的大榕树
司马光砸缸
贵阳“大水缸”治理背后的“三本账”
当代贵州(2019年11期)2019-06-14 06:16:30
湛江:保护“大水缸”滋养港城人
环境(2018年9期)2018-11-26 09:42:02
大榕树
司马光“警枕”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