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芳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 101149)
冷藏运输高效问题分析研究
朱群芳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 101149)
冷藏运输对运输工具要求很高,主要包括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运输等。冷藏运输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我国冷藏运输业务网络不发达,冷藏物流装备设施严重不足、冷藏物流标准不统一、市场信息化程度低、冷藏管理落后、冷藏人才缺乏,冷藏运输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冷藏运输业发展,提高冷藏运输效率,应引入普通货车配货方法,建立冷藏车配货网,大力扶植建立全国性及区域性大型物流公司,加强冷藏运营信息化管理,加快运输标准的统一,提高冷藏运输管理水平,积极培养各类与冷藏运输相关的管理人才。
冷藏运输;运输高效;运输回空效率
冷藏运输主要包括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运输等。冷藏运输对运输工具要求特别高,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对于易腐食品不仅要保持规定的温度,还要确保温度不出现大的波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冷藏运输需求随之扩大。
目前,我国食品年供应总额为1500亿美元,2017年将达到6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我国肉类年产量3000万吨,禽蛋近2000万吨,奶类为600万吨,水果近6100万吨。食品消费观念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快捷化转变,对速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其中市场份额最大、发展最迅速的是冷冻肉制品和鱼类,我国冷却肉已经占到肉类人均年消费量的10%~15%。这些易腐食品的冷藏运输需求为冷冻、冷藏运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农学会保鲜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冷藏的食品只有20%使用冷藏货车运输,每年约有总价值750亿元的水果、蔬菜在运送过程中腐坏,占到了整个行业产值的30%以上。可见,在我国大力发展冷藏运输意义重大。
与国外相比,我国冷藏运输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而冷藏车只有6970辆,仅占2%,规范保温的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的1%。我国有保温车4万辆,而美国有20万辆,日本有12万辆。我国冷藏保温车货运比例仅为0.3%。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经达到80%~90%,而我国仅为15%~20%。昂贵的食品供应链使我国食品企业处于劣势,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冷藏车运输成本,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冷藏车辆。[1]
随着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车辆行驶速度的日益提高、社会对冷藏车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冷藏汽车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国家易腐产品主要的运输工具。可以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冷藏车市场仍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1.冷藏运输现状
从冷藏运输结构分析,目前我国公路冷藏运输运量占25%,铁路冷藏运输运量占55%左右。但公路条件的改善将极大地推动冷藏车的发展。2001年以来,我国公路冷藏车运量逐年增长,公路冷藏运输总量比例也大大增加,冷藏汽车需求量大幅增长。2003年,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社会保有量约4万多辆,其中冷藏车占20%左右。主要使用部门为肉食、冷饮、水产品等副食品生产营销企业和物流公司,它们的拥有量约占全国的65%左右,其中保温车占90%以上。外贸部门的食品进出口公司等单位拥有的冷藏保温汽车约占全国的15%~20%,主要用来运输供出口的肉类、水产品、禽蛋制品、高档蔬菜和水果等,冷藏汽车所占比例较高。农牧渔业系统运输肉、鱼、蛋、奶、水果及动植物种畜、种苗,医药卫生部门运输疫苗、激素、血浆制品,部队、工矿、机关、大饭店运输食品、易燃易爆和化工原料与化工产品以及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军工产品,也拥有一定数量的冷藏保温汽车。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食品市场价格已经开放,蔬菜和水果的运量不断增长,一些大中城市的菜市场也购置了冷藏保温汽车。在当前公有制实现形式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私营企业购置冷藏保温汽车的比例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公路冷藏运输率的提高和冷藏保温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公路冷藏运输运量达到了全部冷藏运输运量的35%左右。
冷藏汽车作为冷藏链的一个中间环节,基本上用做陆地运输易腐食品的交通工具,用做短途运输的分配性交通工具。我国冷藏汽车根据专用设备功能可分为保温汽车、冷藏汽车和保鲜汽车。只有隔热车体而无制冷机组的称为保温汽车;既有隔热车体又有制冷机组且厢内温度可调范围下限低于-18℃,用来运输冷冻货物的称为冷藏汽车;有隔热车体和制冷机组,厢内温度可调范围在0℃左右,用来运输新鲜货物的称为保鲜汽车。冷藏汽车根据制冷方式可分为机械制冷、蓄冷板制冷、液化气体制冷等。隔热厢体一般为一室,也有二室或三室的,以便运输对储藏温度要求不同的各类货物。冷藏汽车根据底盘吨位不同,主要分为重型、中型、轻型、微型四个种类。
2.冷藏汽车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保温汽车加冰运输冷藏肉类、禽蛋等易腐食品。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先后从东欧国家进口了数百辆中型保温车。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从日本、意大利、罗马尼亚等进口了各种吨位的冷藏汽车。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生产冷藏保温汽车。随着市场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冷藏汽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我国公路冷藏运输量占冷藏运输总量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10%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20%以上。我国冷藏保温汽车保有量也迅速增长,1985年约6000辆,1995年约1.5万辆,至今已有3万辆以上。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冷藏运输与铁路、水路相比,其比例不断提高,车辆吨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来重、中、轻分别占10%、70%、20%,而现在的占比则为10%、40%、50%。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和食品冷链的逐步完善,我国冷藏车也将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生产冷藏车的厂家不到10家,1990年冷藏车生产厂家有20多家,1996年增至56家,1999年增至70余家。随着汽车安全、环保等强制执行标准的不断推出和与国际接轨,市场准入门槛很快升高,产品开发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小型、兼营的冷藏保温汽车企业被淘汰,到2005年上半年,冷藏保温汽车生产企业共有45家。
目前生产冷藏、保温汽车的企业主要有:中集车辆(山东)有限公司、河南冰熊冷藏汽车有限公司、镇江飞驰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河南新飞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晨光天云特种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济南考格尔特种汽车有限公司、佛山顺德悍马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东风金元汽车有限公司。[2]其中,河南冰熊冷藏汽车有限公司是冷藏车、保温车等专用汽车和军用方舱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基地。固定资产7816万元,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冷藏、保温车2000辆,全套引进意大利冷藏车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生产国际上先进的大板粘接结构的冷藏车、保温车、厢式运输车、邮政车、移动通信车、军用宣传文化车、野营淋浴车等系列专用车和军用方舱。产品专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家A级标准。公司自投产以来,产销量逐年上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漯河双汇集团、南京雨润集团、肯德基鸡肉餐饮连锁店、麦当劳连锁快餐集团等大型企业都是河南冰熊冷藏汽车有限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
车辆数量迅速增加,小型车增长速度更快,整车从最初依靠进口发展到本国生产,但关键部件——制冷机组仍以中外合资为主。冷藏车向功能化﹑高科技﹑节能﹑环保﹑自动化方向发展,应加强和完善开发设计,提高冷藏车标准。[3]
铁路在冷链物流市场长距离运输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果菜、鲜奶、速冻食品运输。比如南菜北调,广东、海南的果菜往北方运,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的鲜奶运往全国各地,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的产品往全国发运。铁路拥有一个很好的冷链运输服务网络和设备系统,统一由特货公司管理。而公路在短途运输方面比较具有优势,比如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就是通过公路运输的,山东省寿光市的果菜交易市场大部分也是通过公路运输的,但其运输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1.冷藏车运输的特点也是其回空运输效率不高的原因所在
(1)与普通车辆比:可冷藏保温,延长食品保质期,延缓甚至防止腐败变质,但会耗费不少的能源,明显增加运输成本,且车辆购置费较高,维护修理不便;
(2)与铁路比:批量少,时间和地理位置灵活,但成本较高,不宜远距离运输;
(3)与外贸运输比:多航空及海运;
(4)大部分运输长期固定时间与路线,如农产品产地与销售城市之间,食品厂家与外地大型超市或车站码头机场之间等,有固定成熟期﹑固定生产周期﹑固定订单;
(5)冷藏车运输对货物品种及包装的要求往往更多更严格,如熟食不宜与生食或影响卫生的物品混运,冷冻品不宜与冷藏品混运等;
(6)冷藏车运输对运输过程往往有时间要求(如保质期一到两天的保鲜奶);
(7)企业要求冷藏车准时准点到厂拉货并准时到货。比如,由于食品保质期短,客户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
冷藏货运的特殊要求和特点,特别是后面三点使冷藏车利用回空存在很大困难。
2.冷藏运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冷藏运输尚处于运输合同与物流外包之间的阶段,下一个阶段将向物流外包迈进,并从物流外包发展到整个供应链的集成。现在的物流外包尚不全面,公司规模小、信息技术落后、运营水平低、服务内容单一,整个冷藏运输没有业务网络,没有一站式服务。冷藏物流装备严重不足,市场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冷藏物流标准不统一、冷藏运输亟需国际化。冷藏运输环节还很薄弱,特别是农产品大多通过普通卡车运输,每年因为腐败变质而浪费的数量大得惊人。
对运输资源来说,冷藏运输投入较大。首先是车源少,符合冷藏标准的车更少,冷藏车的保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本,关系到车主或司机的个人利益,很多车辆无法保证途中维持低温的要求,监测冷藏车保持规定低温的技术措施缺乏;其次是收发地冷藏库及其他设施少;再次是冷藏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冷藏相关人才极度缺乏。[4]、[5]
提高冷藏车回空运输效率,目前高速公路上运行的货车40%都是在空驶,冷藏车空驶就是说车辆返程时没有装载任何货物,大量消耗能源,污染空气。要加强行业间协作,建立冷链企业跨区域协作体系,运用现有运力资源和业务资源来提高运营效率,将闲置运力变成有价值的运力。理想的模式是所有车辆都在网络状态下运行,业务资源和运力资源处在同一个平台上(车辆和货源自由匹配时需要信息平台),加强流程管理并制定强有力的标准(标准的价值应当在这种协作中得以充分体现)。具体建议如下:
1.引入普通货车的配货方法,建立冷藏车配货网。提高冷藏车回空运输效率,需要通过提高业务规模加以解决,若企业规模一时达不到要求,就需要通过行业协作来实现。从协作来看,建立冷链企业的跨区域协作体系,运用现有运力资源和业务资源来建立运营网络是第一步。通过不同区域冷藏运营公司的合作,通过运力互换,可以将闲置的运力变成有价值的运力。
2.大力扶植和建立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大型物流公司。据初步估计,在我国建立卓有成效的食品分销配送网络,目前大约需要投资1000亿美元。由于我国冷藏供应链市场潜力巨大,一些美国冷藏供应链专家建议并鼓励美国冷藏供应链经营商,特别是一些知名品牌公司,抓紧时机进入中国市场,在投资开发食品制造厂、医药生产厂、食品医药配送中心、温度控制仓储基础设施的同时,在中国建立实力强大的冷藏箱运输车队。据称,美国冷藏经营商自2007年10月下旬起就开始在美国芝加哥多次开会,并飞赴北京与中国同行会面,共同探讨中国冷藏运输业发展对策。其中包括按照世界级标准在中国建立冷藏协会、联合冷藏企业等。我国冷藏物流企业要学习国外成熟的冷藏运输技术和管理经验,借用“外脑”,尽早构建畅通的冷藏物流系统。
3.尽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冷藏物流的真正实现离不开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冷藏市场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运作效率,投资企业必须重视建立货物冷藏物流与质量信息系统。现有的相关网站主要是一些物流公司开通的网络平台或相关专业网站。例如,食品商务网次级界面提供的冷藏运输服务公司简介及联系方式;上海众品物流有限公司和上海明意冷藏快递有限公司的网站仅仅提供公司介绍、联系方式、运输订单下达等简单功能;中国冷藏网使托运方可以通过中国冷藏网“运费通”支付平台向承运方支付运费,让货主和车主都放心,并提供阳光财险保障,属于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冷藏运输网是一个信息交互平台,但其货源发布后浏览量并不大,大多在4~10人次左右,只有少数情况达到20人次水平。冷藏市场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运作效率,目前我国一些拥有冷藏箱运输实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经营商应强化与各地货物制造商、仓储经营商、冷藏箱卡车运输商、配送中心、批发零售商等的一体化经营活动,提高冷藏货物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的安全性。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促使冷藏相关方面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为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为追查问题食品创造条件,保障食品安全。
国家及地方应该对以降低运输成本为目的的网站及物流公司予以各方面的优惠和支持,这样做完全符合当前低碳经济及环保降耗等利国利民的产业政策的要求。关于配货网站的建立,可单独或通过校企合作完成,可建立在设有物流专业的高校内,让研究生、本科生以勤工助学的名义参与。
冷藏运输的真正实现离不开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冷藏运输几乎介入了货物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其间涉及生产和流通过程的部门非常多,必须运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建立食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档案,科学整合生产、分销、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上下游信息。
4.运输标准要统一。冷藏物流应遵循“3T原则”,即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藏链中储藏和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 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与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鉴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时间、温度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应针对不同产品品种与不同品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产品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我国必须从现在开始投资开发并加紧建设国内冷藏运营基础设施,不断普及卓有成效的全国性冷藏供应链配送网络系统,把全国各地冷藏箱运输车队、仓储和配送中心紧密连接起来,促使食品制造商、供应商、零售批发商、配送中心甚至饭店与大卖场等合伙人密切合作,大家共同遵循同一个法律法规,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操作,推动中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安全运作。
国家冷藏标准制定的滞后阻碍了行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冷藏物流强劲的发展态势,在制定冷藏标准方面加快了速度。1988年颁布《速冻食品技术规程》。2007年《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申报项目获批,冷藏设备和冷库标准开始全面修订。2007年10月1日,上海市地方标准《食品冷藏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正式实施,成为国内第一个食品冷藏物流地方标准,这个标准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冷藏链运行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环节的温度控制指标,增加了质量卫生管理要求,可操作性更强。[6]但这只是一个地方性标准,无法达到跨地区资源互用、车辆和货源自由匹配的目标,资源互换平衡有时会被打破,需要车的时候车没到,车到了又不需要车了。理想模式是所有车辆都在网络状态下运行,业务资源和运力资源都处在同一个平台上,车辆和货源能够自由匹配,这才是冷藏运输公司良好的交换方式。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需要车辆和冷库,还需要信息平台、流程管理和强有力的全国性的运输标准,并在协作中充分体现标准的价值。[7]
5.提高冷藏运输管理水平,积极培养各种冷藏运输相关管理人才。加强冷藏运输问题研究,不断开发新的管理技术,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创建新的管理模式。[8]
[1]韩厚禄,邓楚南.我国冷藏汽车技术发展现状[J].天津汽车,2008(7):14-16.
[2]、[3]张哲,田津津.我国冷藏车发展概况及前景[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8(5):36-38.
[4]邹晓红.基于短信业务的冷藏车温度检测系统的研究 [J].信息技术,2005(10):112-116.
[5]刘国栋.基于Internet架构的食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J].供应链,2007(10):82-83.
[6]李静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J].观察,2009(2):46-48.
[7]面对巨大商机中国冷藏物流业尚待破茧[DB/OL].湖北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有限公司网站,2009-09-03.
[8]王宁.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分析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2009(8):180-181.
The Analysis on the Efficiency Problem of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
ZHU Qun-fang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The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 places higher demands on the tool of transportation,such as the road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the railway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the water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 and the refrigerated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Though the development future of the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 is very glorious,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such as the lack of business network,the scarcity of equipment,the not strong market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the not unified standard,the not yet been internationalized industry,the lagged behind management,and the lack of talented professionals.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 industry,we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at,introduce the distribution method of normal truck,build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the refrigerated truck,give more support for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large logistics companies,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accelerate unifying the standard,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cultivate more related talented managers.
refrigerated transportation;efficient transportation;reposition efficiency
F252.24
A
1007-8266(2010)12-0022-04
*本文系产业经济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系列成果之一。
朱群芳(1967-),女,重庆市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民盟北京市环境教育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经济和环境素养教育。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