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生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010年中国CPI:上半年涨因与下半年走势
田秋生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本文认为,2010年上半年中国CPI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粮食和鲜菜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是全国较大范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粮食和鲜菜减产与减产预期。二是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其主要原因是购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和短时间内开征房产税的预期。下半年CPI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不乐观的农业生产形势。减缓上涨压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上半年推动CPI上涨的一些因素的消失,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的趋于稳定,生产价格对CPI推升作用的减弱,以及国内粮食储备充足和主要国家CPI涨幅不大。
价格;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
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初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5月份同比上涨3.1%,创上半年涨幅最高。6月份小幅回落(降为2.9%)之后,7月份反弹回升,并冲创3.3%新高。于是,CPI再次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广泛议论的焦点。
人们对CPI的关注和议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涨因;二是未来走势。对于这两个方面,目前人们看法不一,观点不同。然而,这两个方面的认识和判断,不仅影响企业和家庭的市场决策,更影响政府部门的调控决策,必须力求科学、正确。
1.上半年CPI的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和居住类物品价格上涨。
中国CPI,是依据目前居民家庭消费项目构成,按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等八大类物品和服务价格加权平均计算的。从这八大分类指数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CPI的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的上涨。统计数字显示,CPI涨幅最高的5月份和7月份,食品价格涨幅最大,分别为6.1%和6.8%。[1]而且,在CPI计算中,食品价格所占权重也最大,依据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推算,在36%以上。①这意味着,5月份CPI 3.1%的涨幅中,有2.2个百分点可归因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占整个CPI涨幅的71.0%;7月份CPI 3.3%的涨幅中,有2.5个百分点可归因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占整个CPI涨幅的74.2%。
今年上半年中国CPI的上涨,还因为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在CPI涨幅最高的5月份和7月份的八大分类指数中,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涨幅分别为5.0%和4.8%,仅次于食品价格涨幅,高于其他六类②,位居第二。依据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推算,估计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在CPI计算中的权重大致为10%左右。③按这一权重计算,5月份和7月份CPI上涨中,分别有0.50和0.48个百分点可归因于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分别占整个CPI涨幅的16.1%和14.5%。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5月份和7月份中国CPI涨幅中,食品和居住类物品价格的上涨分别占到了87.1%和88.7%。
2.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农业减产和减产预期。
2010年上半年,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粮食和鲜菜价格的上涨,而主要不是生猪和猪肉价格的上涨。数字显示,1~6月份,粮食和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4%和20.5%;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下降1.1%。[2]粮食价格之所以上涨,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接连发生的长时间低温、特大干旱和严重洪涝灾害所造成的夏粮减产,特别是夏季以来各地接连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所引发的秋粮减产预期,以及由这种预期所导致的农民囤粮惜售和一些投机者对部分农产品的投机性炒作(大蒜、绿豆价格的飙升就几乎完全是因为投机性炒作)。鲜菜价格之所以上涨,主要是因为今年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对蔬菜生产和供给的不良影响。
7月份CPI的上涨,除了仍然主要因为粮食和鲜菜价格上涨以外,还与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有关。据统计,7月份全国所有监测省份生猪和猪肉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同比和环比分别上涨10.0%和15.6%,猪肉平均价格同比和环比分别上涨7.8%和9.4%。[3]7月份生猪和猪肉价格之所以上涨,原因可能是两个:一是政府针对上半年出现的生猪价格的持续下降而采取的增加生猪采购、补充猪肉库存、稳定生猪生产的措施,短时间内增加了生猪和猪肉的市场需求;二是粮价的持续上涨,提高了养猪的成本或成本预期。
3.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可能主要是因为购房价格上涨和短时间内开征房产税预期二者所导致的租房需求增大和房租大幅上涨。
在目前我国,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租房、自有住房,以及水电燃料。从这些构成项目来看,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租赁住房价格(即房租)的上涨。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房租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2.2%;2季度大幅上涨,同比上涨10.0%,环比上涨7.2%。[4]租赁住房价格为什么如此大幅上涨?估计有这样几个主要原因:第一,与购房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有关。今年以来,直到7月份,每个月份新建住房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5]随着购房价格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人被挤出购房市场,进入租房市场,从而引起租房需求增大和房租上涨。而且,购房价格上涨本身,也具有促使房租上涨的作用。第二,与开征房产税时间不再久远的预期有关。一季度购房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引起了公众的喋喋抱怨。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在加大力度紧缩购房信贷的同时,加快了开征房地产税的酝酿和试点,从而一时间使很多公众形成了不久将会开征房产税的预期。这种预期在减弱人们对购买住房需求的同时,增加了人们对租赁住房的需求,因此导致房租上涨。第三,租赁住房价格上涨,也反映了购买住房与租赁住房比价向合理水平的回归。长期以来,中国购买住房价格一直相对偏高,租赁住房价格一直相对偏低。例如,就价格涨幅来看,近年来,租赁住房价格,除了2003年较高(7.5%)以外,其他年份都较低,2004年为 2.2%,2005年为 0.5%,2006年为 1.4%,2007年为 2.6%,2008 年为 2.3%,2009 年为-0.9。[6]相反,购买住房价格涨幅则一直很高,以新建住房为例,2003年为5.7%,2004年为 9.4%,2005年为 8.4%,2006年为 6.4%,2007年为 8.2%,2008年为8.12%,2009年 1.26%。[7]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长期以来人们对“住有所居”和“居者有其屋”理解上的偏差有关。本来,“住有所居”和“居者有其屋”是指“人人有房住”;人人有房住不等于“家家拥有私有住房”。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其误解为“家家拥有私有住房”;拥有私有住房,就必须购买住房。因此,购房市场火爆,租房市场冷淡。实际上,在当今世界,无论多么发达的国家,都无法做到每个家庭都拥有私有住房。就连最发达的美国,目前家庭私有住房拥有率也没超过70%。[8]
4.上半年CPI上涨也有基数方面的原因。
2010年上半年CPI较快上涨,实际上基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2009年上半年,是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时候,经济快速下滑,CPI持续下降。GDP增长率由2008年上半年的11.0%下降到7.4%;CPI涨幅由2008年上半年的7.9%下降到-1.1%。④今年上半年CPI的同比涨幅,是以2009年上半年CPI较低涨幅为基准的,因此,即使今年CPI的上涨为正常上涨,也会显示较高的幅度。7月份CPI的较快上涨,仍然有基数方面的原因。2009年7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扩散,中国经济快速下滑势头尚未得到遏止,CPI还在下降,CPI同比涨幅由2008年的6.3%下降为-1.8%。[9]因此,今年7月份CPI即使正常上涨,与2009年7月份相比,同样也会显示出较高涨幅。总之,今年以来CPI的较快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与基期因素有关,具有恢复性上涨的性质。
顺便指出,尽管7月份CPI涨幅超过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但仍在控制范围之内。中央政府年初所确定的3%左右的CPI预期目标,是一个年度、动态目标。受季节因素影响,个别月份高出这一目标,也是正常的,不需要保证(也难以保证)每个月份都在控制目标之内。CPI涨幅即使进一步提高,哪怕达到4%左右,也仍属于正常、适度的范围。而且,过去3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经验数字显示,3%~5%的CPI涨幅都属于正常、适度的。[10]因为,这一涨幅不仅是人们可接受的,而且为经济增长所必需,与经济稳定相一致。
今年后半年,中国CPI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其中最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不容乐观的农业生产形势,尤其是对秋季农业生产形势的不乐观预期。夏秋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秋季农作物减产,而且,按一般规律,大涝之后往往有大旱,夏季洪涝灾害过后,秋季有可能接着发生旱灾,从而给秋季农业生产雪上加霜。而且,年初全国大部分地区较长时间的低温天气所造成的夏粮和早稻收获时间的推迟,使得各地秋粮播种时间不得不相应推迟,从而进一步增大了秋粮生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会使公众对秋季农业生产形势形成不乐观的预期。另一方面,秋粮产量占中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很大(大约为80%),秋季农业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全年的农业形势,从而是决定后半年中国CPI走势最为重要的因素。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最低工资标准普遍上调,也可能对CPI上涨有一定影响。年初以来,特别是6、7月份,一方面为了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低收入居民消费;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劳工供给,缓解招工困难,各地都纷纷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据媒体报道,截至7月底,全国已有23个省市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涨幅多在20%以上。工资是产品成本的重要部分,按一般道理,工资提高会引起产品成本上升,构成价格上涨的压力。当然,应该指出,工资上调最终是否导致价格上涨,决定于最终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如果最终产品市场处于饱和或过剩状况,那么,即使工资上升,也不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只会挤占利润。实际上,目前中国大部分产品市场如服装市场、家电市场、家具市场、日用品市场等等,都不短缺,竞争都很激烈。因此,预计工资上调对价格上涨的影响不大。
但是,另一方面,今年后半年,缓解CPI上涨压力的因素也不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推动CPI上涨的一些临时性因素,后半年可能消失。
上半年或当前导致CPI上涨的一些因素中,有些可能是临时性的,后半年可能会消失。例如,构成7月份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因素之一的政府对生猪和猪肉采购的增加,针对的主要是5、6月份生猪价格的下降,不可能一直持续。又如,洪涝灾害过后,蔬菜生产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并形成供给,因为一些蔬菜的生产周期短于谷物的生产周期,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数也会发生变化。2009年后半年特别是第4季度,与2009年上半年相比,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CPI降幅明显缩小,并逐渐转降为升。因此,即使今年后半年CPI正常上涨,同比涨幅也会出现回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夏秋自然灾害多发季节的结束,减产预期对粮价上涨的影响也会消失。
第二,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涨幅缩小。
2010年上半年统计数字显示,居住类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5、6月份出现峰值,分别为5.0%和5.1%。[11]7月份均出现回落,分别降为4.8%和0.1%。⑤居住类物品及服务,主要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租房、自有住房、水电燃料。这些项目的价格涨幅,后半年可能趋于下降。居住类物品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与住房销售量有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率持续下降,5月份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1~5月份降为19.9%,与1~4月份相比,涨幅缩小10.4个百分点;1~6月份降为12.7%,与1~5月份相比,涨幅缩小7.2个百分点;[12]1~7月份降为7.1%,与1~6月份相比,涨幅缩小5.6个百分点。⑥住房销售面积的下降,具有抑制居住类物品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的作用。
住房租赁价格与住房购买价格一般具有同向关联关系。随着上半年政府接连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措施的贯彻实施,后半年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会有所抑制,有些城市甚至还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实际上,从5月份开始住房价格涨幅下降趋势就已经日益显现出来。7月份,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已经从4月份的15.4%下降为12.9%,环比涨幅从4月份的1.4%下降为0;二手住房价格同比涨幅和环比涨幅也分别从4月份的10.5%和1.7%下降为7月份的6.7%和-0.1%。[13]新建住房和二手住房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低于100的城市不断增加,5月份分别为8个和26个,6月份分别增加为21个和31个。[14]7月份无疑还会增加,因为最近一些信息所显示出来的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坚定决心,会改变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硬撑着不降价的博弈行为,从而会强化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上涨的抑制作用。住房销售价格的下降,会导致租赁住房价格相应下降。
第三,生产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对CPI推升作用减弱。
按一般道理,生产价格上涨会推动CPI上涨。但是,生产价格涨幅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后半年随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力度的减弱,以及新的产能过剩矛盾的加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会继续下降,从而对原材料燃料动力和一些工业品的需求会减少,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会减弱。统计数字显示,从6月份开始,生产价格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5月份同比涨幅达到12.2%,为今年以来最高,6月份降为10.8%,7月份降为8.5%。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5月份为7.1%,也是今年以来最高,6月份降为6.4%,7月份降为4.8%。[15]生产价格的下降,意味着推升CPI上涨的作用减弱,从而成为CPI涨幅回落的因素。
由上述可见,2010年后半年,加大和减缓CPI上涨压力的因素和影响同时并存,相互交织,CPI究竟怎么走,决定于这些因素的综合对比。大致说来,今年后半年,中国CPI上涨的压力主要决定于秋季农业生产形势的好坏;只要农业生产形势不出大的问题,CPI涨幅就不会很大,甚至还会缩小。
然而,实际上,尽管后半年中国农业形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然灾害的较大影响,但不会出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粮食储备充足,国内供需基本平衡。从总体上看,粮食价格主要决定于中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状况。除了大豆以外,中国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获得丰收,今年虽然各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但据国家统计局对夏粮主产区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统计,全国夏粮总产量为2462亿斤,减产数量不是很大。[16]而且,国家储备充足。截至今年4月,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4500多亿斤,库存消费比率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17]这意味着,中国具有保持粮价稳定、抑制CPI上涨的重要基础。
而且,从开放的角度看,发生输入型CPI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虽然一国CPI的上涨可能是输入型的,但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后半年中国发生输入型CPI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世界主要国家CPI涨幅较小。今年7月份,美国CPI同比涨幅为1.2%,1~7月份平均涨幅为1.9%。欧元区7月份CPI同比涨幅为1.7%,1~7月份平均涨幅为1.4%。日本7月份CPI同比涨幅为-1.2%,1~7月份平均涨幅为-1.1%。⑦尽管东盟也是中国重要的进口贸易伙伴,但东盟各国CPI涨幅差别较大。今年6月份,马来西亚CPI涨幅为1.7%,新加坡为2.7%,印度尼西亚为5.1%,越南为8.7%,泰国为3.3%。⑧
尽管近期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对比来看,仍大大低于中国国内粮食价格。6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米现货价格分别比国内市场批发价格每吨低880元、1060元和660元左右。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7月份,国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每吨批发价格分别比国际市场(美国、巴西现货价格)高695元、1005元、813元;国内晚籼米每吨批发价格比品质接近的越南大米(含碎5%,现货FOB价)高692元;国内粳米每吨批发价格比品质接近的泰国大米(含碎10%,现货FOB价格)高695元。[18]这意味着,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退一步说,即使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上涨,超过中国国内粮食价格,也不会对中国粮食价格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中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需基本平衡,进口量很小,每年进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重大约不到1%。⑨另外,尽管最近俄罗斯因严重旱灾造成今年粮食减产而限制后半年粮食出口,对中国的影响依然不大,因为中国粮食进口较多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较少来自俄罗斯。[19]
而且,近期内尽管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双向波动,但可以肯定,后半年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仍大于贬值的可能性,因为中国经济继续向好,且外汇储备继续增长。人民币对外升值具有抑制国内价格上涨的作用,对外贬值才具有导致国内价格上涨的作用。因此,就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来看,中国发生输入型CPI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最后应当指出,CPI走势的判断问题,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又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很难给出十分确定的结论。但是,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大致的判断:秋季的农业形势是决定下半年中国CPI走势的关键因素;稳定农业生产,稳定心理预期,增加农产品供给,是稳定CPI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总支出中各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食品37.9%,衣着10.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6.2%,医疗保健7.0%,交通和通信12.6%,娱乐教育文化服务12.1%,居住10.2%。2009年各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食品36.5%,衣着1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6.4%,医疗保健7.0%,交通和通信13.7%,娱乐教育文化服务12.0%,居住10.0%。2010年一季度分别为:食品37.6%,衣着13.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6.3%,医疗保健5.8%,交通和通信14.5%,娱乐教育文化服务10.7%,居住8.0%(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0年第7期第101页数字计算)。
②烟酒及用品为1.7%和1.6%;衣着为-1.2%和-0.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为-0.3%和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为3.2%和3.3%;交通和通信类物品和服务为0.1%和-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为0.6%和1.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0年第8期第76-77页)。
③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居住类物品和服务支出所占比重,2007年为9.8%,2008年为10.2%,2009年为10.0%,2010年一季度为8.0%(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0年第7期第101页数字计算)。
④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0年第7期第6页和2009年第7期第78页。本数字为最终核实修正数,与最初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有些不同。
⑤、⑥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⑦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0年第5期第221~223页,以及美国劳工部网站、欧盟数据库网站、日本统计局网站。
⑧马来西亚统计局网站、新加坡统计局网站、印度尼西亚统计局网站、越南统计局网站和泰国统计局网站。
⑨2007年中国谷物生产量为45632.4万吨,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为155万吨,占国内谷物产量的比重为0.34%;2008年国内谷物生产量为47847.4万吨,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为154万吨,占国内谷物产量的比重为0.32%。当然,应该注意,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如果上涨,可能会对中国国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因为中国大豆进口量较大。2007和2008年,中国豆类总产量分别为1720.1和2043.3万吨,而大豆进口量则分别为3082万吨和3744万吨,分别占国内豆类总产量的179.2%和183.2%(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第464页和740页)。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1~7月进口量达到3076万吨,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中国豆类总产量(2043.3万吨)(中国海关总署网站)。
[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8):76-77.
[2]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7):78.
[3]7月份全国活猪价格加快回升[EB/OL].中国牧业网:http://www.china-ah.com/news/2010/08/16/513281.htm.
[4]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7):98.
[5]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7):96.
[6]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06(12):70;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08(8):72;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09(7):98;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7):98.
[7]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06(12):69;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08(1):71;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09(1):96;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1):96.
[8]刘克崮.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管理世界,2007,(12):1-7.
[9]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09(8):76.
[10]田秋生.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危险及政策选择 [J].中国流通经济,2006(10):23-26.
[1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8):77.
[12]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7):42.
[13]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3):176;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4):176;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5):176;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6):176;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7):176;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8):176.
[14]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6):176;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7):176;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8):176.
[15]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Z],2010(8):93-94.
[16]、[17]尾声还是序曲,粮价成 CPI最大变数[N].中国证券报,2010-08-13.
[18]粮价四问——访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8/13/c_13444182.htm.
[19]国际粮价飙升现象不容忽视,可能冲击中国[N].世界新闻报,2010-08-13.
Research On Causes of the Rising in CPI in the First-half of 2010 and the Trend of the Changing in the Second-half in China
TIAN Qiu-she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dong Guangzhou510006,China)
Two big factors lead to the rising in CPI in the first-half of 2010 in China.One is the rising price of food and vegetables which is mainly due to natural disasters throughout the country;the other is the rising in rent mainly due to the rising house price and the expectation of real estate tax levying.The pressure of the rising in CPI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0 will be mainly from the non-optimistic agricultural situation.Reducing the pressure will depend on such factors including the disappearance of factors to increase CPI,the stable price of goods and services for residence,the decreasing influence of producer prices on CPI,the adequacy of domestic food reserves in China,and the lower rising in CPI in other countries.
price;CPI;inflation;macroeconomy
F270.7
A
1007-8266(2010)09-0053-05
田秋生(1955-),男,河北省任丘市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