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工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0-02-15 23:17张赞毛晓波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4500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13期
关键词:电工学爱迪生专业

张赞 毛晓波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450000

浅谈《电工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张赞 毛晓波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450000

《电工学》是面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注重首次课堂教学、精心安排授课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电工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电工学》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是获取电工技术知识和电子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在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1]。因此,面对非电类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注重首次课堂教学

先入为主,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首次课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定要注重首次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首先,课程从电工电子学的发展概况开始,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电工电子发展历史,图文并茂,使其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如1883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效应”;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后故事。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也就是“热电子效应”。爱迪生发现的热电子效应,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重视。英国科学家弗来明专门到美国找爱迪生共同研讨有关热电子发射的问题,随后在1904年制成了电子二极管,这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其次,在绪论课中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作用、任务、学习方法以及课程的重要性。目前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尤其进入21世纪后,电子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如家用电器、航空航天、工业流水线等。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电工学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不同专业对电工学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不同,一般应视专业的需要、学时的多少而灵活变动。在笔者授课的班级中有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绪论课上结合本专业特点,让学生了解电工学对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开展非常重要[2]。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在专业领域经常会用到电路、电机、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无论在考研、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让学生深深体会电工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对这门课学习的迫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精心安排授课内容

要使学生对于每节课充满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以下需要注意的几点:

2.1 精设导语

精心设计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导语,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内容当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讲到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这样引入:画出一个复杂直流电路。让学生判断电流I的实际方向,是从A流向B,或者B流向A。有的学生感到茫然,有的学生给出了错误的答案,这时教师由此导入教学内容:下面学习的这一小节就可以解答这一问题,判断出该条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由此引入新课,自然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当中。

2.2 巧妙设疑

设置疑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而巧妙地设置疑问,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到正弦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一节,教师讲到与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功率因数会提高,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方法提高功率因数,比如串联电容?通常功率因数补偿到什么程度,是欠补偿、过补偿还是完全补偿?几个问题层层深入,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对功率因数的提高这一节了解得更透彻。

2.3 加强互动

课堂的教学气氛需要活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开拓思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互动必不可少。互动形式和节奏需要根据授课对象作不断地调整,保证互动双方在一个融洽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3]。

如讲到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时,教师首先介绍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在点动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加上自锁触头,让学生自己分析此时长动控制的工作过程,并推荐学生代表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这样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被很好的调动起来,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3、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也从单一的板书,发展到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丰富了教学模式;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发展到学生在实验室亲自动手验证所学的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1 利用多媒体教学

要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灵活,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的时间,使得每节课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的同时,又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4]。

如在讲到电子技术晶体管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一节时,学生对于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感到非常的抽象和难以理解,通过制作动态的幻灯片,可以生动地表示载流子的运动规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节内容显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3.2 利用实验环节

鉴于电工学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实验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5]。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如:理论教学中的关键点先不给出答案,提醒学生在下次实验中注意观察,自己找答案;在实验教学中,针对实际看到的现象、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按基本理论进行解释分析。

例如在做单管放大电路的调试实验时,理论课上讲到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对放大电路输出电压波形是有影响的。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动手调节基极电阻RB,RB的阻值太大,Q点位置偏低,会产生截止失真;调节RB的数值过小,Q点位置偏高,会产生饱和失真,通过示波器就能够清晰的看到波形失真的情况,从而加深了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设置与波形失真关系的认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做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提高。总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电工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1]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炳大等.电工学机械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3]邓红雷,张廷锋,李春茂. 电工学学习兴趣激发的研究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9(06),59-61.

[4]刘松珍.多媒体教学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16):51-52

[5]马军强.以实验为中心开展《电工学》教学[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3):30-31.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3.093

猜你喜欢
电工学爱迪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电工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学中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浅谈《电工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