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翘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510120
医学论文中中医古籍类参考文献规范刍议
曾广翘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510120
近年的医学论文中关于中医古籍类参考文献的著录多缺乏规范性,本文提出三点解决方案:文献来源应采自权威出版社的版本;应用中医古籍数据库;未经整理的中医古籍传世抄本应注明来源。
中医;古籍;参考文献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ancient books; reference documentation
笔者在多年的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注意到,近年的医学论文中关于中医古籍类参考文献的著录多缺乏规范性,普遍地看,问题可总结为三点:(1)所据文献来源多非权威出版社版本。(2)相当多的文章中对所征引的中医古籍只写书名,不写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3)多辗转传抄,不乏以讹传讹。——笔者认为,医学论文中中医古籍类参考文献的著录,首先当然要依照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统一标准规范。另外,因中医古籍文献的特殊性,还需要尊重我国千百年来古籍研究传统所积累的一套特定规范,这种规范,在古籍研究中,称为“版本目录学”,是古籍研究的基本功,如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所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十七史商榷》卷17,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雅书局覆刻本),中医古籍的引用,也是应该注意版本,讲究规范的,以下提出三点看法。
近年来由于出版市场的活跃,一些比较著名的中医古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很多出版社都在印,编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这类出版物多针对于广大的普通读者,自然并非是学术研究上的可靠依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参考古籍文献研究目前约定俗成的一些标准——由于古籍类图书编辑校勘的难度和专业性,并非所有的普通出版社都能做好,因此古籍研究业内一般比较推重几家专业的权威出版社的版本为规范,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有代表性的,在古籍研究中,涉及儒家经典的,一般都以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为标准版本,涉及史书的,也多以中华书局的《二十六史》为依据,因为这些版本多为国家或著名学术团体组织力量整理,编校错误极少,具有可靠性。——在我们现有的中医古籍方面,这种“权威版本”也是存在的。我国自建国后,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据刘从明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古籍出版成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影印和重印中医古籍:为贯彻党和政府的中医政策,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上海科技出版社及各地方出版单位影印和重印出版了一大批的中医古籍,如《素问》、《灵枢》、《脉经》、《针灸甲乙经》等。
(2)古医籍的译释出版:以今译或语释的形式,对一些经典医籍,如《素问》、《灵枢》、《伤寒》、《金匮》等进行了整理研究。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由山东中医研究所研究生班主编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该书首次将经典著作译做白话。另外还有《素问白话解》、《灵枢经译释》等。
(3)古医籍的辑校出版:上世纪60年代初,人民卫生出版社对一些重要的巨著如《本草纲目》、《普济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等,组织学者重新标点、排印出版。
(4)其他: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中医药出版界还整理出版了日本、朝鲜等国编撰的中医药古籍。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日本《皇汉医学丛书》(47种)、《中国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等。[1]
1983年1月18日,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正式成立,办公室设在人民卫生出版社。3月11日正式启用印章。自此,中医古籍整理出版的具体工作,均由古籍办负责。古籍办成立之后,联系国内一部分著名中医专家,着手制定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这之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着手落实具体出版工作,所整理出版的中医古籍,显然也是权威可靠的。
以上由国家组织力量整理出版的中医古籍版本,显然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应是医学论文中中医古籍类参考文献来源的首选。
近年来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方兴未艾,大学图书馆、科研院所及一些商业单位都参与其中,在中医古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中华医典》目前已收录中医古籍近千种;龙语瀚堂典籍数据库中有专门的中医药文献库;《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中设立了中医药专版;爱如生系列数据库也推出了医书集成产品;金图国际中医药古籍资料库、国学宝典等数据库中都含有大量的中医药书籍,此外,即将投入使用的中医古籍资源数据库已收录中医古籍850余种,在建的中医药古代文献知识库也已收录了大量中医古籍。[2]这些数据库由于其检索方便,阅读便利,在医学论文的撰写中也可资利用。但在论文作者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应与权威出版社版本的有关内容进行核对,再对参考文献进行著录。
据统计,中医抄本文献占整个中医文献数量的1/5左右。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编《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年)收录中医古籍文献29429 条,其中抄本有5754 条(占总量的19.55%)。中医抄本文献内容涉及中医学的所有领域, 以方书、医案、养生、常见病证治等比较实用者为多,占其总量的90%以上。抄本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未刊稿本,有待于整理利用[3]。从古籍文献研究的规范而已,利用这类文献时,必须注明文献来源,如藏家或所在图书馆、科研机构等情况,以便于后来的研究者进行核对和进行进一步研究。
以上三点意见,是笔者在编辑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初步看法,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待于业内专家进一步探讨。
[1]刘从明.新中国中医古籍出版工作概述[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5):1
[2]李兵. 常用中医古籍数据库评价与分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2):86
[3]刘培生,李淑云.浅议中医抄本古籍文献价值的评估标准[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0):95
A discussion on the reference documentation of in medical thesis
ZENG Guangqiao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The writing in an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books in medical thesis always lack of norm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gives three solutions:use the good edition of authority publishing houses,use database and give chapter and verse for an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books which have not make corrections.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3.073
曾广翘,广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社执行主编,副教授,钟南山院士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