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琛 丽水市图书馆 323000
浅析馆藏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以丽水市公共图书馆发展为例
李文琛 丽水市图书馆 323000
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建设要求我们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对现有馆藏资源的利用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读者的主体地位,加强特色馆藏的开发和建设,为实现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扎实的基础。
知识经济;馆藏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图书馆新的使命,图书馆从传统的借借还还的基层书库逐渐演变为网络中的一个信息资源结点。“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仍然是图书馆员永恒的宗旨。如今,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为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功效,实现馆藏资源的输出价值和潜在价值,不断丰富现有馆藏资源,图书馆员应放远目光,为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打下扎实基础。本文拟从馆藏资源利用现状、特色馆藏建设、馆藏资源共享等几方面浅析这一问题,与同仁共探讨。
(一)购书经费使用情况
由于购书经费不足,购书数量下降,致使图书馆功能难以发挥。近年来,我市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基本保持平稳,购书费支出总额变化不大,2009年丽水9市县公共馆购书经费累计22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32万元,省拨送书下乡专项资金90万元),但年购书费在10万元以下的仍有两家公共馆。由于购书经费的相对匮乏,书刊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随着读者信息服务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与扩大,文献载体从单纯的纸质图书向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多方面发展,使得单个图书馆的采购能力日趋紧张。在采购图书时,各馆也能根据馆藏资源结构调整和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两方面着手,以满足市场信息需求为出发点,适当、适时地添置各类纸质书籍,除了农村送书下乡活动图书的专指性稍强外,文学类、历史类文献仍是占了极大的比例。
(二)资源建设情况
目前全市公共馆藏书量达111.10万册,平均年购新书57000册,年接待读者687000人次,年图书外借417000人次。我市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各自为政,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自给自足、自行其是的状态。通过省共享工程网络中心下载的各类数据库,虽然已在市图书馆网站上链接成功,但由于受到技术维护和资金短缺等各类因素影响,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文献入藏数量明显不足,而品种又大量重复。各馆普遍存在藏书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文献载体多以印刷型文献为主,电子文献的收藏屈指可数。这些特点使得我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性差,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读者服务总体处于一种低层次的水平上,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因资源的局限性和网络技术的低水平,也未能有效的开展。
(三)对外服务情况
在开展对外服务方面,各馆均采用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以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未成年人读书节、科普服务宣传周和全民读书节等几大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主题版面展览、现场咨询解答、主题讲座汇展、优秀影视播放、新书赠书荐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通过多家单位的互动联动,广泛发起信息资源的服务宣传攻势,借助于各类新闻媒体的适时报道,不断扩展服务的社会效益,扩散服务辐射面。同时,各馆以送书下乡活动为载体,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纷纷建立图书流通站点,利用图书流动服务车等方式实现万册图书进农村。
(四)网络共享情况
各公共馆按照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要求,按当地财政补助和省厅专项资金补助双渠道形式,筹集专项建设资金,有些县馆已经达到了县级支中心68万元的配置要求,但仍有部分馆勉强度日。各馆采取措施组建以电子阅览室为平台的共享工程网络服务体系和力博图书管理系统,全市公共馆现有共享工程客户机274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业务机84台,服务器、存储器26台等硬件设备。但目前由于受到经费、技术、人才和观念意识等条件的重重制约,至今尚未形成有效的文献资源共享网络。
(一)确定读者的主体地位
为合理调整馆藏资源,确保图书馆能“迅速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有必要,也是非常必需要做的,即是对读者群体的信息需求进行量化分析。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就已明确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系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它把读者群众的范围扩展为社会整体。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每位读者的兴趣、爱好和阅读动机不同,他们所涉猎的图书领域也就因人而异。因此,分析读者对象的身份、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各类型读者群大小及需求,采用问卷调查法、解答咨询法、跟踪反馈法、送书上门法、统计分析法等工作思路,确保馆藏资源的社会效益有着一定的价值回报,并根据信息反馈的结果重新进行科学规划,为逐步形成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科学的资源建设体系做好量与质的准备。
(二)采用良好的图书采购策略
长期以来,采访人员在选择和采购图书时,由于没有明确规范和标准,凭经验选书,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避免主观随意性,保证馆藏资源种类规模的发展平衡,部分采访人员深思熟虑,先将本馆的书目数据输入笔记本电脑中,在采购过程中将欲购图书与馆内书目数据库作比较,避免了图书的重复购置和采购资金的浪费。同时,通过对上述种种读者调查方法的实施及效果评估,并借助于图书馆网站窗口,推出“你点书我买单”、“馆藏书目检索”、“赠书芳名录”等服务项目,可以了解到一定时期内读者的借阅动向,摸清读者信息需求的阶段心理,借以调整购书策略,综合考虑人员、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均衡性,逐步地、有针对性地强化馆藏资源建设方向,注重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结构比例,借助于图书馆网站服务这一载体,为形成局域网内信息传输的一个链接点,实施区域内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基础。
(三)及时地予以图书剔除
图书剔除与文献的时效性息息相关。因为每种文献尤其是科技文献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在特定时期内它所蕴藏的价值,即信息价值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潜在的经济价值若不能及时地被深挖掘出来,不能被信息用户所接受和利用,那么它也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书是为使用的”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图书馆员就有必要定期对馆藏资源进行大检查,把那些长期只占书库空间,借阅率非常低(趋近于零),其书本的参考价值已非常陈旧,根本不适应读者的多方位信息需求的这类书籍,尽可能地归入到“剔除”之列(之所以用“尽可能”这个词,是考虑到某些馆购书经费本来就已经很少,再剔除此类部分图书会影响到该馆的藏书数量,从而使该馆整体形象受到影响)。但剔除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把书当作废纸处理掉,只是把它们放入临时书库或备用书库里,馆藏地点发生了转移而已。剔除是为了“减员”,消除陈旧书籍给读者获取信息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剔除又是为了“增员”,即时补充新鲜血液,适时添置适应读者信息需求的各种文献资料(纸介质的和非纸介质的),经过图书馆员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利用图书馆蕴藏的海量信息,信任图书馆,增强图书馆的信息竞争力。
特色馆藏是馆藏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备的新、特、异的特点成为图书馆的一种垄断性特色文献,在当地文化建设中独树一帜。在特色馆藏的开发、建设和利用上,我们不求多、不求快,而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如数码拍摄、原稿扫描等),下大力气去收集、分析、加工和整理。大中型图书馆的特色做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他们将特色馆藏作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以地方特色盛名的如绍兴图书馆的“古越文化”、南京图书馆的“江苏名人”;以当地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如西藏图书馆的“布达拉宫”、内蒙古图书馆的“昭君文化”;以专业特色为主题的如温州图书馆的“中国鞋都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开通的“特色馆藏检索”。
在多馆之间达成有利于促进馆际协作发展的互惠互利的协议,在地区范围内建立以市(县)级图书馆为中心馆,其余馆在协议辐射范围内,实行区域内图书馆联网,以实行“三联”为基础,发展合作藏书,避免文献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约资金用以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展服务功能。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发展过程中,馆藏资源建设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一)联合采购
目的在于优化资源组合,避免重复采购,降低购书成本,使得馆藏结构的配比达到最佳状态,为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营造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对于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无论是以何种介质存储于世的,均可作为采购对象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文献是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基础。
(二)联合编目
目的是在联合采购的基础上,以区域中心馆为核心馆,其它成员馆为辅助馆,联机联合编目,实现区域网内编目资源共享,降低成员馆的编目成本,提高编目质量,避免书目数据的重复建设,通过网上信息传输,实现书目数据的共建共享。基于上述特征,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于1997年10月成立并启动,以《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手册》、《中国机读规范格式手册》等作为编目工作的准则,2002年6月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系统分中心成立,其目标是“协作共建,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指导和带领省内各公共馆的联机编目工作。
(三)联机检索
通过题名、作者、刊名、出版地、关键词等多种途径检索所需文献信息资源的馆藏现状,是在联合采购和联机编目的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在各馆资源体系重新调整与定位后,对各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的联合检查与考验。以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为例,该协作网以上海图书馆为枢纽,协作网成员馆包括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和区县图书馆。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体系中,各馆充分发挥该馆的馆藏资源优势,通过联合检索的现代文献查阅手段,对所需信息的馆藏动态一目了然,对于区域内的馆际互借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合作藏书
合作藏书是传统藏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发展,是一次藏书观念上的根本性的改变,是实现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发展空间。本着分工协调、共同发展的原则,合作藏书的实施和运用,是综合调整图书馆间馆藏资源,适应读者多方位信息需求而采取的一项服务行为。虽然在此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某些珍贵史料的权属问题亟须解决,但在保证本地域各部门间原始馆藏的结构与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立法等形式来加以规范和保护,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利益共享的措施。
馆藏资源建设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前进和飞速发展,读者对信息需求的质与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图书馆员通过采取各类服务措施,加强对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扩散其蕴含的知识价值,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广大图书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吴慰慈,邵巍. 图书馆学概论.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2]许磊.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情报科学.2005(12):1908-1913
[3]曾静华.新信息环境中的图书馆采访策略.图书情报知识.1999(1):16-18
[4]丛立.现代图书馆特点及读者培训工作.现代情报.2001(6):77-78
[5]陆一珍.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3.071